苏瑶瞪着王二。王二却满不在乎,吹着口哨晃晃悠悠地走了。苏瑶强压怒火,弯腰捡起掉落地上的小吃,心里清楚,这恐怕只是个开始。
此时正值中午,日头高悬。摊位前买小吃的村民排起了队,苏瑶忙得脚不沾地。她一边收钱找零,一边把热气腾腾的小吃递给顾客,额头的汗珠滚落都顾不上擦。
村里的几个妇女凑到一起,眼神不时瞟向苏瑶的摊位,小声嘀咕着。
“哟,瞧瞧她那得意样儿,不就是卖个小吃嘛,还真以为自己成大老板了。”一个胖女人撇着嘴,满脸嫉妒。
“就是,谁知道她那小吃里加了啥,说不定吃坏肚子呢。”另一个瘦女人随声附和。
“以前那么坏,现在突然变好,鬼才信呢,指不定憋着啥坏心眼儿。”胖女人双手抱胸,阴阳怪气地说。
这些话像针一样,时不时扎进苏瑶耳朵里。但她忙着招呼客人,只能装作没听见。
下午,苏瑶打算去镇上采购些调料。她推着自行车,车上绑着几个空袋子,准备装买回来的东西。路过村里的大槐树下时,几个平时游手好闲的年轻人挡住了她的去路。
“哟,苏瑶,去哪儿啊?”带头的是村里有名的混混刘三,他嘴角叼着根烟,吊儿郎当地说。
苏瑶皱皱眉头,冷冷道:“让开,我去镇上有点事儿。”
刘三没动,反而走上前,伸手拨弄着自行车的车把。“别急嘛,听说你这小吃生意做得挺火啊,也不带带兄弟们?”
苏瑶心里明白他的意思,冷笑一声:“我这小本生意,哪能带得了你们。让开,别耽误我时间。”
刘三脸色一变,把烟一扔,踩在脚下。“哟呵,给脸不要脸是吧?你一个外来的,在这村里能有今天,还不是我们这些村民赏脸。别不识好歹。”
其他几个年轻人也跟着起哄,把苏瑶围在中间。
苏瑶深吸一口气,强忍着怒火。“我做小吃靠的是自己的本事,和你们没关系。让开,不然我不客气了。”
刘三听了,哈哈大笑起来。“不客气?你能把我怎么样?今儿个你不答应带着我们一起干,就别想走出这儿。”
苏瑶握紧了拳头,眼神中透露出愤怒。就在气氛紧张到极点时,村里的赵大爷路过。
“你们干啥呢?欺负一个女娃子算什么本事!”赵大爷拄着拐杖,大声呵斥道。
刘三等人见是赵大爷,多少有点忌惮,嘟囔了几句,不情愿地让开了路。
苏瑶感激地看了赵大爷一眼。“赵大爷,谢谢您。”
赵大爷摆摆手。“闺女,别理他们,这些人就是看不得别人好。你好好把生意做下去。”
苏瑶点点头,骑上自行车匆匆离开了。一路上,她心里窝着火,暗暗发誓一定要想办法应对这些眼红使坏的人。
到了镇上,苏瑶在调料店采购了一大袋调料。她把调料绑在自行车后座,准备返程。刚出镇子没多久,就感觉自行车骑起来不对劲。下车一看,车胎居然瘪了。
苏瑶蹲下检查,发现车胎上被人扎了个钉子。她气得首跺脚,心想肯定又是那些人干的。没办法,她只能推着自行车往回走。
夕阳西下,余晖洒在身上。苏瑶拖着疲惫的身体和自行车,好不容易回到村里。还没到家门口,就听到邻居们在议论纷纷。
“听说苏瑶做小吃用的都是烂菜叶子,吃了会生病的。”
“是啊,我也听说了,她就是想赚咱们的钱,根本不管咱们死活。”
苏瑶心里“咯噔”一下,知道肯定又是那些眼红的人在背后造谣。她放下自行车,冲进人群。
“你们别听那些谣言,我用的食材都是新鲜干净的,不信可以去我家看看。”苏瑶大声说道。
然而,一些村民还是半信半疑,有人甚至转身就走,嘴里嘟囔着再也不买她的小吃了。
苏瑶望着离去的村民,心急如焚。她知道,这些谣言如果不及时制止,自己的生意肯定会一落千丈。
晚上,苏瑶躺在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月光透过窗户洒在脸上,她睁大眼睛,脑子里全是白天发生的事。那些眼红的村民,那些难听的谣言,像一团乌云笼罩在她心头。
“不能坐以待毙,得想个办法才行。”苏瑶自言自语道。她坐起身,披上衣服,在房间里来回踱步。突然,她眼睛一亮,想到一个主意。
第二天一大早,苏瑶就开始忙活起来。她把制作小吃的场地搬到了村子的空地上,用一块大木板立在旁边,上面写着“现场制作,干净卫生”。
村民们陆续围了过来,好奇地看着。苏瑶热情地招呼着大家。“乡亲们,大家都来看看,我做小吃的全过程,保证让大家吃得放心。”
说着,她开始清洗野菜,把每一片叶子都仔细冲洗干净,然后展示给大家看。接着,她切菜、调味、下锅,每一个步骤都做得一丝不苟。
香味渐渐飘散开来,一些原本心存疑虑的村民开始咽口水。
“妹子,看来你这小吃真没啥问题啊。”一个大叔笑着说。
“就是,眼见为实,之前那些话真是冤枉你了。”一个大妈也跟着说。
苏瑶笑着说:“大家放心,我一首都用的好食材,那些谣言都是有人故意抹黑我。”
就在这时,人群中突然有人喊了一声:“看,那不是刘三他们吗?”
苏瑶顺着声音望去,只见刘三带着几个年轻人,正朝这边走来。他们脸上带着不怀好意的笑容,其中一个人手里还拿着一个瓶子。
刘三走到苏瑶面前,阴阳怪气地说:“哟,表演得挺像回事儿啊,谁知道你背地里是不是还干着见不得人的勾当。”
苏瑶盯着他,冷冷道:“刘三,你别在这里无事生非,我做的事光明磊落。”
刘三咧嘴一笑,举起手中的瓶子。“那你敢不敢尝尝我这瓶里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