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考古博士,穿越古代杀疯了
我考古博士,穿越古代杀疯了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我考古博士,穿越古代杀疯了 > 第8章 前世智慧觅生路

第8章 前世智慧觅生路

加入书架
书名:
我考古博士,穿越古代杀疯了
作者:
姜兴霸
本章字数:
8696
更新时间:
2025-05-14

家里的粮食依旧是勒紧裤腰带过日子,野菜粥的清汤寡水,根本填不饱一个正在长身体的八岁孩童的肚子,更别提肚子里还揣着一个的林秀娥了。沈青云躺在硬邦邦的床板上,听着自己肚子不争气的“咕噜”声,心里琢磨着。

光靠偶尔撞大运套回来一只兔子,那跟守株待兔没啥区别,解决不了根本问题。自己这点微末的“神童”名声,也不能当饭吃。要想让这个家真正摆脱贫困,还得另辟蹊径,找到更稳定的经济来源才行。

他闭上眼睛,脑海中前世考古学博士的知识储备如同走马灯般闪过。冶金?不行,没那条件。造纸?技术含量太高,而且周期长。火药?那更是想都别想,私造火药可是掉脑袋的罪过。

思来想去,似乎只有那些不需要太高科技含量,又能快速变现的小技巧,才适合眼下这个家徒西壁的沈家。

他的目光在屋里逡巡,最终落在了墙角堆放着的一些竹子上。这些竹子是沈万才平日里砍来当柴烧,或者偶尔编些粗陋的农具用的。

竹子……

沈青云眼睛一亮。下溪村背靠青云山,山上竹林成片,这是最廉价也最容易获得的资源。村里人对竹子的利用,大多还停留在粗放的阶段,无非是做些篱笆、扁担、粗糙的箩筐之类。

若是能制作些更精巧的竹编用具呢?

他记得前世在一些民俗博物馆里见过,那些手艺精湛的匠人编出来的竹篮、竹筛,不仅实用,还带着几分雅致,能卖出不错的价钱。甚至,还可以编一些简单的竹制玩具,哄哄小孩子,说不定也能换几个铜板。

这个念头一旦冒出来,便如同雨后春笋般在他脑海中疯长。

说干就干!

第二天一早,沈青云便将自己的想法告诉了大哥沈青柏。

“哥,你帮我去山脚下砍些新鲜的嫩竹回来,要那种竹节长、竹壁薄的。”沈青云比划着,“不用太粗,手腕粗细的就行。”

沈青柏听得一头雾水:“三郎,你要嫩竹做什么?那竹子不经烧啊。”在他看来,竹子最大的用处就是当柴火。

“不是用来烧的。”沈青云神秘一笑,“山人自有妙用。”

沈青柏虽然不明白弟弟葫芦里卖的什么药,但自从上次抓到兔子后,他对这个弟弟是越发信服了,二话不说,扛起柴刀就出了门。

没过多久,沈青柏就砍回来一小捆青翠欲滴的嫩竹。

沈青云指挥着大哥,将竹子截成合适的长度,然后又让他找来家中最锋利的篾刀。

接下来,就是最关键的一步——剖篾。

这可是个技术活。要把圆滚滚的竹子剖成厚薄均匀的竹篾,没有几分巧劲和经验是很难做到的。

沈青云前世虽然没干过这个,但理论知识还是有一些的。他努力回忆着那些工艺流程,一边比划一边指挥。

“哥,下刀要稳,顺着竹纹走,对,就这样……”

沈青柏到底是常年干活的人,手上有力气,学东西也快。在沈青云的指点下,磕磕绊绊地剖出了几根勉强合格的竹篾。

沈万才在一旁看着两个儿子捣鼓,起初还以为他们又在玩什么新花样,没太在意。可见他们越来越认真,剖出来的竹篾也堆了一小堆,不由得也凑了过来。

“你们这是……要做什么?”沈万才好奇地问道。

“爹,我们想试试编点竹器。”沈青云解释道,“要是编得好,说不定能拿去镇上卖钱呢。”

沈万才一听,眉头就皱了起来:“编竹器?就你们两个毛头小子?村里那些老篾匠编出来的东西都卖不上价,你们能行?”他显然不看好。

“爹,不试试怎么知道呢?”沈青云也不争辩,“您闲着也是闲着,不如也来帮帮忙?您力气大,剖篾肯定比大哥快。”

沈万才本想拒绝,但看着儿子那双亮晶晶的眼睛,话到嘴边又咽了回去。这些日子,家里的气氛好了不少,他也渐渐从科举失利的阴影中走出来一些,不再像以前那样整日唉声叹气。

“行吧,我来试试。”沈万才拿起篾刀,也加入了进来。

父子三人,围着一堆青竹忙活起来。

剖篾、刮青、分层、打磨……一道道工序,虽然生疏,但却充满了希望。

沈青云凭借着前世模糊的记忆,加上自己的摸索和尝试,一点点地指导着父亲和大哥。他画不出复杂的图样,便用小木棍在地上勾勒出大致的形状。

这个过程自然是充满了挫折。

不是竹篾剖得太厚,就是编的时候断裂,要么就是编出来的东西奇形怪状,完全不成样子。

沈万才的耐心很快就被消磨殆尽,好几次都想撂挑子不干了。

“唉!这玩意儿比读书还难!我看还是算了吧,别浪费工夫了!”他烦躁地将手中的竹篾扔在地上。

“爹,别急啊。”沈青云捡起竹篾,耐心地说,“万事开头难。我们多试几次,总能找到窍门的。您想啊,要是我们真能编出好东西,以后家里就能多一条来钱的路,娘和妹妹也能过得好一点,您说是不是?”

听到儿子提到妻子和刚出生的小女儿,沈万才的心又软了下来。是啊,为了这个家,再难也得试试。

在沈青云不厌其烦的鼓励和指导下,经过了无数次的失败,终于,在第三天傍晚,第一个像模像样的成品诞生了!

那是一个小巧玲珑的竹篮。

虽然编织得还略显粗糙,收口的地方也不够圆润,但比起村里常见的那些傻大黑粗的箩筐,这个小竹篮无疑要精致秀气得多。细密的竹篾泛着淡淡的青光,提在手里,轻巧又别致。

“成……成功了!”沈青柏看着自己亲手参与编出来的竹篮,激动得脸都红了。

沈万才也瞪大了眼睛,有些难以置信地拿起那个小竹篮,翻来覆去地看。这……这真是他们爷仨捣鼓出来的?

沈青云也是长长地舒了一口气,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虽然只是一个小小的竹篮,但这却代表着,他前世的知识,在这个陌生的时代,终于找到了一个可以生根发芽的突破口!

就在这时,院门“吱呀”一声开了,邻居王婶端着一个空碗走了进来,显然是来还前几天借的酱油。

“哟,秀娥妹子,你们爷几个这是在忙活啥呢?”王婶是个热心肠,也是个大嗓门。

林秀娥正抱着小青涵在屋檐下喂奶,闻言笑着说:“孩子他爹和两个小子瞎折腾呢,说是编什么竹篮子。”

王婶好奇地凑了过去,一眼就看到了沈万才手中那个青翠的小竹篮。

“哎哟喂!”王婶的眼睛一下子就亮了,“这……这竹篮子编得可真俊俏!比镇上铺子里卖的那些都好看!”

她几步上前,从沈万才手里接过竹篮,左看右看,越看越喜欢。

“万才兄弟,你这手艺可以啊!以前咋没见你露一手?”王婶啧啧称奇。

沈万才被夸得有些不好意思,挠了挠头,嘿嘿笑道:“这不是……孩子们瞎琢磨出来的嘛。”

“三郎琢磨出来的?”王婶惊讶地看向沈青云,“哎哟,我说三郎这孩子打小就聪明,果然不假!这小脑袋瓜子,咋就这么灵光呢!”

她把竹篮拿到沈青云面前:“三郎,这篮子是你让你爹编的?”

沈青云点点头:“是啊,王婶,您看这篮子怎么样?”

“好!太好了!”王婶爱不释手,“这篮子要是拿去镇上卖,肯定比那些粗苯的箩筐受欢迎!对了,万才兄弟,秀娥妹子,你们这篮子……卖不卖啊?”

沈万才和林秀娥对视一眼,都有些没反应过来。他们还真没想过这东西能卖钱。

沈青云却敏锐地抓住了这个机会,他眨了眨眼睛,笑着对王婶说:“王婶,您要是喜欢,这个就送您了,算是我们练手做的第一个。”

“哎哟,那怎么好意思!”王婶嘴上客气着,手却把竹篮抱得更紧了。

“王婶,您别客气。”沈青云继续说道,“我们以后还会编更多,要是您用着好,帮我们跟村里人说说,也算是帮我们一个忙了。”

王婶是什么人,一听这话就明白了。她拍了拍胸脯:“三郎你放心!这事包在王婶身上!这么好的东西,肯定人人都喜欢!对了,这篮子……你们打算卖多少钱一个啊?”

沈青云想了想,这个时代还没有精细竹编的概念,价格不好定。他试探着说:“王婶,您看……这样一个篮子,值几个鸡蛋?”

他知道王婶家养了不少鸡,平日里也常拿鸡蛋跟人换些零碎东西。

王婶眼珠子转了转,掂量了一下手中的竹篮,又看了看沈家的情况,爽快地说:“这篮子编得这么细致,少说也得五个鸡蛋!不,六个!就六个鸡蛋!”

六个鸡蛋!

沈万才和林秀娥都倒吸了一口凉气。在这个年头,鸡蛋可是稀罕物,寻常人家一年到头也舍不得吃几个。一个不起眼的小竹篮,竟然能换六个鸡蛋?

“王婶,这……这太多了吧?”林秀娥有些不好意思地说。

“不多不多!”王婶摆摆手,“就这么定了!我这就回家给你们拿鸡蛋去!你们可得给我留着啊!”

说着,王婶风风火火地就往家跑,生怕晚一步这俊俏的竹篮就被人抢走了似的。

看着王婶的背影,沈万才还有些如在梦中:“青云,这……这就卖出去了?”

沈青云笑着点点头:“爹,看来我们的路子走对了!”

他心中一块大石落了地。前世的智慧,在这个时代,终于找到了变现的途径!虽然只是一个小小的竹篮,换来的也只是几个鸡蛋,但这却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开始!

它证明了,知识,真的可以改变命运!

没过多久,王婶就喜滋滋地捧着六个还带着余温的鸡蛋回来了,小心翼翼地交到林秀娥手中,然后宝贝似的拎着那个小竹篮,心满意足地走了。临走前还特意交代,如果沈家再编出新的竹篮,一定要先通知她。

林秀娥捧着那六个圆滚滚的鸡蛋,手都有些微微颤抖。这可是实实在在的进项啊!比丈夫偶尔打零工赚的铜板还要来得实在!

她看向沈青云的眼神,充满了欣慰和骄傲。这个儿子,自从落水醒来后,就跟变了个人似的,不仅懂事了许多,还总能想出一些让人惊喜的法子。

沈万才也是一脸的激动和感慨。他这个当爹的,读了半辈子书,没给家里带来什么好处,反倒是这个八岁的儿子,用他那小小的脑袋瓜,为这个家找到了一条新的生路。

“爹,大哥,”沈青云趁热打铁,“看来我们的竹编生意有门路了。接下来,我们得多编一些,争取能拿到镇上去卖个好价钱!”

“好!听你的!”沈万才和沈青柏异口同声地应道,干劲十足。

有了成功的先例,父子三人的热情空前高涨。接下来的几天,他们几乎是废寝忘食地投入到了竹编大业之中。

沈青云负责“设计”和“技术指导”,他努力回忆着前世见过的各种竹编制品,画出简单的图样,比如不同形状的篮子、细密的竹筛、甚至还有一些可以给小孩子玩的竹蜻蜓、竹编小动物。

沈万才和沈青柏则负责具体的制作。有了经验,他们的动作也越来越熟练,剖出来的竹篾越来越均匀,编织的速度也越来越快。

林秀娥则承担了后勤工作,每日准时送上热腾腾的饭菜,偶尔也会帮着打打下手,做些辅助性的工作。小青涵似乎也感受到了家里的忙碌和喜悦,不哭不闹,乖巧得很。

几天下来,沈家的小院里,就堆满了大大小小、形态各异的竹编制品。这些竹器,在夕阳的余晖下,泛着莹润的光泽,充满了朴素而雅致的美感。

沈青云看着这些凝聚了全家心血的成果,心中充满了成就感。他知道,这不仅仅是一堆竹器,更是他们沈家摆脱贫困,走向新生活的希望所在。

“爹,大哥,我看这些竹器差不多够我们去镇上跑一趟了。”沈青云说道,“明天一早,我们就去镇上试试运气!”

“好!”沈万才和沈青柏眼中都闪烁着期待的光芒。

他们仿佛己经看到,这些精巧的竹器,在镇上引起轰动,换来一串串沉甸甸的铜钱,让他们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