嗡鸣声在夜空中持续回荡,紫色云层翻滚得愈发剧烈,旋涡状光影的轮廓逐渐清晰。张小凡站在营地外,抬头凝视着那片异象,神情沉静而专注。
杨回走到他身旁,目光扫过远处的晶体:“接下来怎么办?”
“先稳定局势。”张小凡转头看向身后的研究人员,“所有人回到实验区,启动能量缓冲阵法,准备进一步观测。”
众人迅速行动起来,营地内的仪器被重新调整,符文阵列在地面上缓缓亮起,形成一道柔和却坚韧的能量屏障。张小凡和杨回并肩走入主控室,屏幕上显示着晶体释放出的波动曲线,起伏不定,如同心跳般紊乱。
“这种频率变化……”一名技术人员皱眉分析道,“像是某种信号,但又不像是主动发送的。”
“更像是……求救。”杨回轻声道。
张小凡没有说话,而是将手掌贴在控制台上,闭上眼,试图以灵力感应晶体内部的变化。熟悉的意识再次浮现,那种庞大却模糊的存在似乎比上次更加活跃,仿佛在回应他的靠近。
突然,一股强烈的反震力量从晶体中爆发而出,整个实验室一阵震动,数台设备瞬间失灵,警报声此起彼伏。
“能量失控!”有人惊呼。
杨回立刻施法稳住阵法核心,而张小凡则猛地睁开双眼,额上渗出冷汗。他喘息片刻,随即下令:“所有人撤离实验区,关闭主供能线路!”
随着指令下达,防护罩自动扩张,将失控的能量波动封锁在一定范围内。几秒后,一切恢复平静,但实验室内己有多处损坏。
“情况比预想的更糟。”一名研究员看着满目狼藉,“我们连最基础的数据都没来得及记录。”
张百忍走进来,眉头紧锁:“这股能量不仅不稳定,还具有极强的侵略性。如果不加控制,恐怕整颗星球都会受到影响。”
张小凡沉默片刻,随后开口:“我们不能再贸然尝试接触晶体本身。必须换一个方式。”
接下来的几天里,研究团队开始调整策略。他们利用菩提祖师布置的缓冲法阵,对能量波动进行远程监控,并尝试用不同的材料构建隔离层,以减缓能量对设备的冲击。
然而,每一次实验都以失败告终。无论是金属、晶石还是符文阵法,都无法长时间承受那股奇异能量的侵蚀。短短三天内,己经损失了五套实验装置。
“我们不是在做实验,是在跟时间赛跑。”杨回坐在操作台前,语气中透出一丝焦虑。
“冷静。”张小凡看了她一眼,“如果我们不能找到规律,就永远无法掌握它。”
“可问题是——我们根本不知道它遵循什么规律。”另一名研究员沮丧地说,“它的波动没有任何己知的模式,就像……随机的风暴。”
张百忍轻轻摇头:“世界上没有真正的随机。只有我们尚未理解的秩序。”
这句话让张小凡若有所思。他站起身,走向资料室,取出之前从晶体表面拓印下来的光纹图案,与古老遗迹中的符文一一比对。
“这些符号……”他喃喃自语,“它们之间一定存在某种联系。”
与此同时,杨回带领技术组尝试使用新型能量转换器,将晶体释放的部分波动转化为可控形式。然而,刚一接入系统,转换器便剧烈震荡,发出刺耳的噪音,最终炸裂成碎片。
“太不稳定了。”杨回咬牙,“每次尝试都像在玩命。”
张小凡走过来,看着桌上散落的零件,忽然想到一件事:“或许,我们需要换个角度思考。”
“什么意思?”杨回抬头看他。
“既然我们无法控制它,那就让它适应我们的规则。”张小凡眼中闪过一抹锐利,“我们不是要驯服它,而是要引导它进入一个稳定的循环系统。”
“你是说……建立一个共鸣结构?”杨回若有所悟。
“没错。”张小凡点头,“如果它本身是信标,那就说明它本应存在于某种更大的系统之中。我们只需要模拟那个系统的一部分,就能让它自行稳定下来。”
这个设想得到了众人的支持。接下来的时间里,研究团队开始尝试构建一个小型共鸣场,模拟远古文明可能使用的能量网络结构。
他们用特殊的合金打造了一个环形框架,在其上刻入符文,并将晶体放置于中央。当第一轮测试开始时,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
起初,晶体依旧剧烈波动,但随着时间推移,它的频率逐渐趋于平稳,甚至开始与环形框架上的符文产生共振。
“成功了?”一名研究员不敢置信地看着屏幕。
“还没有完全稳定。”张小凡盯着数据流,“但它己经在适应。”
然而,就在大家松了一口气的时候,环形框架上的某一处符文突然崩裂,能量如汹涌潮水般肆虐,实验室内的仪器疯狂闪烁,光线明灭不定,整个实验室再次陷入混乱。
“快切断连接!”杨回大喊。
张小凡立刻冲上前去,双手按在框架边缘,强行注入灵力稳定结构。他的身体微微颤抖,感受到一股难以言喻的压迫感正从晶体深处涌出。
那一刻,他脑海中再次浮现出那段画面——
巨大的石碑矗立在虚无之中,铭文闪烁着微弱的光芒。无数身影围绕其旋转,口中吟诵着晦涩难懂的咒语。而在他们身后,那扇通往未知的大门缓缓开启……
画面戛然而止。
张小凡猛然睁开双眼,嘴唇微微颤抖:“我看到了……它们在做什么。”
杨回扶住他,急切地问:“快说说,你看到啥情况了?”
“他们在唤醒什么东西。”张小凡的声音低沉而坚定,“而这颗星球,只是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