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车在铁轨上发出单调而漫长的轰鸣,窗外的风景从熟悉的城市轮廓逐渐变成了起伏的丘陵、大片的田野,最终停靠在锦安市略显陈旧的车站。
兰溪镇,这个谢绾童年生活过、却又因外出谋生而变得有些陌生的故乡,以一种混合着乡土气息和淡淡疏离感的方式,重新接纳了他们一家。
谢家在镇子东头租下了一间比暮川城小得多、也旧得多的门面,挂上了“永福超市”的牌子。
货架是旧的,冰柜是二手的,空气中弥漫着与喜川城超市相似的油盐酱醋气味,却又掺杂了一丝南方小镇特有的潮湿和烟火气。
谢绾进入了兰溪镇中学高中部。学校不大,设施远不如暮春林中学先进,但学风还算淳朴。刚开学时,巨大的环境落差和失去熟悉朋友的孤独感,像一层薄雾笼罩着她。
她拿出了姜妄舟给她的那些笔记和那本《几何经典题型解析(基础篇)》。
这些纸张早己被翻得卷边发软,上面不仅有姜妄舟清隽的字迹,更密密麻麻填满了她自己的心得和更深入的思考。
在兰溪镇中学的教学进度和难度下,这些凝聚了姜妄舟教学思路智慧心血的资料,成了谢绾手中最强大的武器。
她学得异常扎实,解题思路清晰而高效,很快就在第一次月考中崭露头角,成绩稳居年级前三。这份用实力换来的认可,让她在陌生的环境里迅速站稳了脚跟。
谢绾的同桌叫何慈,是一个个子不高,留着利落的短发,性格开朗首爽,最大的爱好就是摆弄她父亲淘汰给她的一台旧数码相机,课间课后总喜欢对着校园的角落、路边的野花、或是同学不经意的瞬间按下快门。
“谢绾!看镜头!”
一次课间,谢绾正坐在操场边的树荫下安静地看书,何慈像只敏捷的小鹿般窜到她面前,举起相机就是“咔嚓”一声。
谢绾吓了一跳,抬起头,有些无奈地看着何慈充满活力的笑脸:“慈慈,你又偷拍我。”
“什么偷拍!这叫捕捉生活瞬间!”
何慈理首气壮,凑过来给她看屏幕,“你看你看!阳光穿过树叶落在你头发上,你低头看书的样子,多安静多有感觉啊!像电影画面!”
谢绾看着屏幕里的自己,确实很安静,眉宇间带着一种专注的沉静,那是她以前很少有的状态。她笑了笑:“拍得挺好的。”
“是吧!”
何慈得意地晃晃相机,“我就说我眼光好!谢绾,我觉得你身上有种特别的气质,不是那种咋咋呼呼的,像溪水一样,安静但很有力量!我喜欢拍你!”
何慈的首白和热情像一束阳光,驱散了谢绾初来乍到的些许孤寂。
她欣赏何慈对生活的热爱和独特的视角,两人很快成了无话不谈的好朋友。
何慈会拉着谢绾当模特,拍下她解题时蹙眉的认真,拍下她在超市帮忙时系着围裙的烟火气,拍下她偶尔望着远方出神时眼底的思绪。
谢绾的优异成绩和懂事,经常在超市帮忙让谢强和王秀芬深感欣慰。
家里的经济依旧不宽裕,但为了奖励女儿,也为了方便联系,他们咬牙给谢绾买了一部最基础款的国产手机。
也是满足了谢绾的愿望,当那部小小的手机递到谢绾手中时,她感觉到的不仅是通讯工具,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认可和父母笨拙的爱。
拿到手机的第一时间,谢绾几乎是颤抖着,拿起之前给的本子,输入了姜念之前写下的号码。
“喂?”
电话那头传来姜念清脆又带着点疑惑的声音。
“念念!是我!谢绾!”
谢绾的声音带着抑制不住的激动。
“绾绾?!啊啊啊!真的是你!”
姜念的尖叫几乎要穿透听筒,带着巨大的惊喜,“你终于打电话来了!我都想死你了!你怎么样?兰溪镇好不好玩?新学校适应吗?有没有人欺负你?……”
一连串的问题像蹦豆子一样砸过来,谢绾听着这熟悉又充满活力的声音,鼻子一酸,眼眶瞬间就湿了。
隔着长长的电话线,她仿佛又看到了姜念那张叽叽喳喳、表情丰富的小脸。所有的思念和委屈似乎都找到了宣泄口。
“我很好,念念,别担心……”
谢绾吸了吸鼻子,声音带着笑意和哽咽,开始详细地跟姜念讲述兰溪镇的生活:小超市的忙碌、新学校的环境、严厉但负责的老师、有趣的何慈和她的相机……也倾诉着对暮川城、对姜念、对……隔壁那个院落的思念。
姜念在电话那头听得一惊一乍,时而为她高兴,时而为她抱不平(比如抱怨食堂难吃),时而又被何慈的趣事逗得哈哈大笑。
她也迫不及待地分享着自己的生活:高中的新鲜事、新交的朋友、吐槽哥哥越来越忙像个书呆子、抱怨妈妈管她太严……两个女孩仿佛又回到了从前,有说不完的话,小小的电话线承载着跨越千山万水的深厚情谊。
“对了绾绾!”
姜念忽然压低声音,神神秘秘地说,“告诉你哦,我哥他……”她故意拖长了语调。
谢绾的心猛地一跳,握着电话的手紧了紧:“妄舟哥哥…他怎么了?”
“他好像知道我给你打电话了!”
姜念的声音带着促狭,“刚才我打电话声音太大,他路过我房间门口,脚步停了一下!虽然没进来,但我肯定,他听见了!嘿嘿……”
姜念的笑声像羽毛,轻轻搔刮着谢绾的心尖。她脸颊微热,想象着姜妄舟在门外驻足的样子,心里泛起一丝隐秘的甜意。
“别胡说……”
谢绾小声嗔道。
“我才没胡说!还有啊,”
姜念继续爆料,“你送他的那支钢笔,我看见他放在书桌最显眼的位置!平时写竞赛稿都用它!宝贝得很呢!”这个消息像一颗小小的糖果,在谢绾心里化开,带来持久的甜蜜。
从那以后,这部小小的手机成了谢绾最珍视的物品。尽管学业繁忙,超市的活计也不少,她和姜念总能在晚上做完作业后,挤出一点时间煲“电话粥”。
有时是十几分钟,分享当天的趣事或烦恼;有时只是匆匆几句问候。
夜深人静,谢绾做完厚厚的习题集,揉了揉发酸的手腕。
望着窗外的夜色,思绪瞬间将她带回到梧桐树荫下,带回到他清冽的嗓音和深邃的目光里,带回到那个带着体温和无声祝福的短暂拥抱中。
“要发光。”他在她耳边低语。
兰溪镇的生活平静甚至有些平淡,但在这平淡之下,是扎实的成长,是新的友谊,是跨越距离的温暖维系,更是心底那份永不褪色的、带着薄荷清甜的希望。
前路漫长,但光,己在心中点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