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看着人是越来越瘦,越来越不好。走亲戚的韩老娘看不过,略劝两句,就被赖上了,愣是把韩氏扔到了她家,拉走了厨房里的两袋糙米,说是韩氏从此就是她们家的人了。
当时家里就老大一个能顶门立户的,韩老娘愣是没掰扯过那些人。不过韩老娘也不是干受欺负的,当即就领着韩氏到了村长家,由村长做了见证,将韩氏落到自己家。
可以说韩氏是被家里人以两袋糙米硬卖给韩老娘的。
之后韩氏就在赵家住下了。韩老娘是嘴硬心软的典型代表,即使嘴上嫌弃韩氏没用,吃的多,费粮食,但转头还是尽量供给韩氏。就这么在赵家待了两年,韩氏居然出落的还不错。
这回韩家又不干了,上门来要人。这次还没等韩老娘发飙,韩氏就先点头表示愿意回家。
韩老娘还当是养了个喂不熟的白眼狼,结果没出三天,韩氏就自己回来了。原来回家这几天,她是从上到下揍了个遍,尤其是对自己的亲弟弟,爹娘眼中的大宝贝,更是照着一天三顿的揍。
韩家人当然想要反抗来着,可是韩氏的力气真的很大,而且她“挟天子以令诸侯”,牢牢把韩家的耀祖攥在手里,他们拿她是一点办法都没有。
就这样,韩氏又回到赵家,而且从此之后,韩家人再也没敢来赵家闹事。
韩老娘一开始没有让韩氏做儿媳妇的打算,她救人也不是想养个童养媳。可是赵二喜就看上韩氏了,韩氏也没有不同意的意思,韩老娘就这样白得个儿媳妇。
韩氏和娘家那是势同水火,陈氏就不一样了。
陈氏很惦记娘家,韩老娘不觉得惦记娘家有什么不对,毕竟是生养自己的亲人,要真是嫁人之后就忘得一干二净那还是人嘛!只是也得看娘家值不值得,陈氏的娘家人那真是面甜心苦的代表。
嘴上对陈氏那是好的不得了,一到真章的时候就往后退。关键陈氏还就吃这一套,根本没看出来娘家没拿她当回事儿,有点儿好的就惦记往娘家送。要是碰上她娘到面前诉苦,那就更是受不了了。
韩老娘看在儿子孙子的份上,一般不和陈氏计较。不过该说的还是得说两句,免得陈氏分不清轻重。
陈氏也不是个傻子,知道婆婆是在拿话点她。只是尴尬的笑笑不说话,心里却觉得委屈。
她娘也是惦记她的,只是条件摆在那儿,有心无力啊。陈氏下意识的忽略了家里刚盖起的两间大瓦房。
“奶,明天我也想去县里。”
赵八宝对于古代的县城还是很好奇的。想也知道,她进城的机会不会太多。
“行,明天八斗和你一起陪你娘看你姥姥姥爷。”
虽然他们两个小的得再多加几文钱的车费,不过八斗会说话是个大事儿,得让他外家知道。
韩老娘从钱匣子里取出里三层外三层包着的银钱,算了一会儿拿出二钱银子嘱咐:“去掉车费约莫还会有十几个钱的剩余,你领着孩子们看看有零嘴啥的给他们买着吃,就别拿回来了。”
这就是韩老娘对她们这一房的补贴了。
能从小抠儿韩老娘手里拿到这十几文钱可是不易,在原主沈玉珠的记忆里,这样的机会可不是随随便便就能遇到的。
所以沈玉珠一点不嫌钱少,利落的收起。
“多谢娘,我一定省着点花。”
第二天沈氏左手拎着肉,右手提着鸡,身前还跟着两个瘦娃娃。
其他人早就去地里干活儿了,今天是由赵三元负责做饭送饭。
把老婆孩子送到牛车上,赵三元依依不舍的一步三回头。他也好想和媳妇儿一起进城啊!呜......
赵八宝坐上这古代的客车,只觉得屁股被颠的快要碎了。
就这破车一个人还要收二文的车费呢。她们几个再加上那些鸡,肉,瓶瓶罐罐的来回就要花十六文。
赵八宝努力把自己的注意力放到路两边的景色上,此时正是春季,满眼都是绿意,微风吹来,赵八宝用力吸气想要呼吸这纯正的新鲜空气。
然后就被一阵吹过来的灰土呛的不行。
沈玉珠看闺女那傻样,小声骂道:“你是不是傻,你当这是柏油路呢,没灰没土的。”
赵八宝被老妈说了几句,也没什么心思看外面的风景了。看来看去,除了树就是石头,看几眼就够了。
挪挪屁股,调整一下坐姿,这破车得坐两个多小时呢,哎呦,她的屁股哦,可要受苦了。
一辆牛车大约能坐八到十人左右,今天除了她们就坐了两个去县城的婆子,还算宽敞。其中一个婆子看沈玉珠又是鸡又是肉的,好奇的问:“你拿这些东西是要去县城里卖?”
“不是,我婆婆让我回娘家看看。”
哎呦,韩老娘出手还挺大方啊。
虽然那两个婆子没有明说,但是赵八宝觉得她们的脸上明晃晃的就印着这句话。
八斗在车上扭来扭去,被沈氏一巴掌按住:“你身上长虱子了,扭什么扭,老实儿坐着。”
八斗苦着张脸,噘嘴道:“娘,累。”
这车坐着好不舒服,他的屁股不得劲。
“哎呦,八斗会说话了啊?!”
说话的是村东头张木匠的老娘齐婆子。她的女儿去年嫁到县里开杂货铺的赵家,她是特意去县里看女儿的。
沈玉珠又把儿子会说话的原因和两个婆子说了一遍。
赶车的老牛头儿感慨道:“这小三子是越来越出息了。真没想到,书上居然连让人说话的事儿都教呢。”
“要不说还是得让孩子读书啊,这出息都在后头呢。”大部分百姓对于读书还是有着天然的敬畏。
“是啊,三元家的,听说村长的孙子都死过去了,还是小三子给救回来的?”
赵八宝在一旁插话:“哎呦,齐阿奶,我当时就在旁边看着呢,那孩子可没死过去,就是被骨头卡住了,呼吸不上来。我爹帮着把骨头弄出来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