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道烟云
古道烟云
当前位置:首页 > 古言 > 古道烟云 > 第十三章:古道星火

第十三章:古道星火

加入书架
书名:
古道烟云
作者:
竹叶沐墨
本章字数:
7572
更新时间:
2025-06-08

浓重的夜色,是最好的掩护。

康城北郊,远离官道的荒僻山坳里,几座临时搭建的简陋草棚如同蛰伏的巨兽,悄无声息地隐在浓密的林影下。空气里弥漫着新鲜草料、马匹汗液和一种难以言喻的紧张气息。没有灯火,只有几点烟头在黑暗中明灭,映照出几张沉默而坚毅的脸庞。

崔远峰一身利落的短褂,外面套着件半旧的羊皮坎肩,混杂在人群中,毫不起眼。他身边,朱明玉裹着厚厚的棉袍,脸色依旧苍白,但眼神锐利如鹰,警惕地扫视着西周。疤叔——朱家马帮的老把头,脸上那道从眉骨划到嘴角的狰狞疤痕在夜色中更显凶悍,他正低声向一个身材矮壮、皮肤黝黑如铁、沉默得像块山岩的傣族汉子交代着什么。那汉子就是岩温大叔,他只偶尔点一下头,眼神沉静得如同脚下的土地。

“都齐了?”崔远峰压低声音问疤叔。

疤叔点头,指了指草棚后面:“六十七匹骡马,都是岩温手下最好的‘爬山虎’,驮架下头一层是晒干的菌子、山核桃和普通草药,压得实实的。中间夹层,”他声音压得更低,几乎成了气声,“按您说的,用油布裹了又裹,再封进特制的竹筒,外面糊上泥巴,跟驮架的木料一个颜色,不敲开根本看不出。盐在最底下,用麻袋装好,上面压着给牲口应急的粗料和盐砖,真查起来,也能糊弄。”

崔远峰走到一匹健壮的枣骝马旁,伸手看似随意地在驮架下方几处不起眼的凸起按了按,又敲了敲。触手坚硬冰冷,是油布包裹下的铁器——几把崭新的锉刀、钳子和一小捆坚韧的钢丝。再往下探,指尖触到麻袋粗糙的纹理,里面是救命的盐。而更深处的夹层里,藏着用蜡封好的磺胺粉和奎宁,那是阿桑用命换来的联络和信任,也是红军最急需的东西。他的心沉甸甸的,也燃着一簇火苗。

“疤叔,岩温大叔,”崔远峰转向两人,目光沉凝,“这条路,九死一生。万家的人不是草包,绥靖公署的探子更毒。遇官卡,能避则避,避不开就按之前商量的,给买路钱,忍!万不得己……”他顿了顿,眼中寒光一闪,“保全货物和人命为上!但切记,不到生死关头,绝不可暴露夹带!否则,我们死无葬身之地,还会连累山里的朋友!”

岩温大叔终于开口,声音低沉沙哑,像砂纸摩擦:“放心。我的娃儿(指马帮伙计),都是大山养活的狼崽子,鼻子灵,腿脚快。‘飞鸟径’,熟。”他只说了这几个字,却带着千钧的分量。

疤叔拍了拍崔远峰的肩膀:“少爷,小姐,你们就等信吧。这趟路,我老疤和岩温一起押!”

朱明玉上前一步,将一个沉甸甸的小布包塞进疤叔手里:“疤叔,这里面是几支老山参和一小包三七粉,关键时候吊命用。还有……这个。”她取出一枚小巧的、刻着朱家马帮火焰纹的铜哨,“遇到实在过不去的坎,吹响它,山里有回声,或许……能引来意想不到的帮手。”她没说帮手是谁,但崔远峰和疤叔都明白,那可能是同情红军的山民,甚至是……神出鬼没的游击队。

崔远峰深吸一口气,最后看了一眼这支即将踏入无边黑暗的队伍。月光吝啬地洒下一点清辉,映照着岩温大叔沉默如山的背影,疤叔脸上那道在夜色中仿佛燃烧的伤疤,还有那些隐在暗影里、眼神却亮得惊人的马帮汉子。

“出发!”崔远峰的声音斩钉截铁。

没有喧哗,没有鼓劲。只有轻微的蹄铁踏地声,驮架绳索摩擦的吱呀声,以及牲口偶尔的响鼻。这支沉默的队伍,像一条融入夜色的溪流,悄无声息地离开了山坳,沿着一条早己被世人遗忘的、布满荆棘和朽木的荒径,朝着巍峨连绵、仿佛巨兽沉睡的雪山方向,蜿蜒而去。

崔远峰和朱明玉站在原地,首到最后一匹骡马的影子也消失在浓重的山影里。夜风吹过,带着刺骨的寒意。

“他们会平安的,对吗?”朱明玉的声音轻得像叹息,带着大病初愈的虚弱和深深的忧虑。

崔远峰没有回答,只是紧紧握住了她冰凉的手。他的目光穿透沉沉的夜幕,投向那遥远、凶险、却又承载着唯一希望的雪山深处。古道上的星火,己经点燃。能否燎原,唯有交给这莽莽群山和无常的命运。

等待,是最煎熬的酷刑。

日子在崔府压抑的气氛中一天天滑过。表面上的“瑞云祥”依旧开门营业,只是门可罗雀。崔远峰每日里处理着琐碎而艰难的账务,应付着债主们越来越不耐烦的试探,还要提防万家爪牙无处不在的窥视。绥靖公署的巡逻队,穿着崭新的灰布军装,皮靴踏在石板街上发出刺耳的咔咔声,时常有意无意地在崔家商号附近逡巡。

万震山的气焰更加嚣张。他手下的“保安团”彻底成了康城一霸,欺行霸市,强买强卖。以“剿匪”为名设立的税卡,如同贪婪的水蛭,趴在古道的血管上疯狂吸血。稍有反抗的商贩,轻则被打得头破血流,重则被扣上“通匪”的帽子,家产抄没,人被抓进绥靖公署的黑牢,生死不明。康城商界,噤若寒蝉。

张世杰则稳坐钓鱼台,一面享受着万家供奉的丰厚利益,一面假惺惺地“维持秩序”,偶尔在公开场合“劝诫”崔远峰要“认清形势”,“配合地方陕南大局”,言语间满是居高临下的施舍和威胁。

崔府书房成了临时的指挥所。崔远峰、朱明玉,加上崔福和朱家派来的两个绝对心腹,组成了一个小小的核心。他们每天最重要的事情,就是等待。等待来自那条死亡之路的只言片语。

消息断断续续,如同风中飘摇的蛛丝。

* 第五日,一只从邻县飞回的朱家信鸽带来了第一个平安信:队伍己成功避开官道,进入“飞鸟径”外围,一切正常。

* 第八日,一个扮作采药人的伙计带回口信:栈道朽坏严重,岩温大叔带人日夜抢修索桥,进展顺利,但耽搁了两日。

* 第十日,消息中断了。预定的联络点没有看到接应的人,也没有留下任何标记。崔远峰的心猛地沉了下去。朱明玉拿着那份口信,手指微微颤抖。书房里的空气凝固了,只剩下烛火不安地跳动。

“会不会……”崔福的声音干涩,不敢说下去。

“不会!”崔远峰猛地站起身,声音不大,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力量,“疤叔和岩温不是莽夫!一定是遇到了必须绕行或者极端天气,来不及联络!”他强迫自己冷静下来,铺开地图,手指在那条险峻的朱砂虚线上反复,“野狼谷……还有多远?”

“按正常脚程,至少还要五天。”朱明玉的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哭腔,“而且接下来要翻越‘鬼见愁’垭口,那里终年风雪,是‘飞鸟径’上最险的一段……”

就在这时,书房的门被轻轻叩响。一个浑身泥泞、几乎看不出本来面目的身影被护卫搀扶了进来。他嘴唇干裂,眼窝深陷,一进门就在地,嘶哑地吐出几个字:“少爷……小姐……成了……货……送到了……”

是疤叔手下最机灵的小伙计,石头!

崔远峰和朱明玉几乎是扑了过去。崔福赶紧递上温水。

石头猛灌了几口水,才喘过气来,断断续续地讲述:

“过……过‘鬼见愁’……遇上了‘白毛风’(暴风雪)……差点……全折进去……岩温大叔……带路……硬是……趟出一条路……牲口……冻死了三匹……人……人没事……”

“快到野狼谷……碰到……碰到一队‘神团’的探子……像是……迷路了……疤叔……带人……摸黑……把他们……敲晕……捆了……扔进了雪窝子……”

“进谷……有人接应……领头的是个……独眼龙……疤叔……对上了暗号……‘山茶花开了’……‘开在向阳坡’……”

“卸货……清点……一样不少……那边……给了这个……”石头哆嗦着从怀里掏出一个同样被油布裹得严严实实的小包裹,还有一小袋沉甸甸的银元。

崔远峰接过包裹,入手冰凉坚硬。他一层层打开油布,里面是几盒珍贵的盘尼西林(青霉素)!这在当时的中国,价比黄金!还有一小块用红布包着的、粗糙的盐巴。红布上,歪歪扭扭地用木炭写着一行字:“盐甜,谢兄弟。盼再会。”

一股巨大的、混杂着狂喜、酸楚和难以言喻的激动,瞬间冲垮了崔远峰连日来紧绷的神经!他紧紧攥着那块粗糙的红布盐巴,指节因为用力而发白。成了!真的成了!阿桑没有骗他!那些在雪山深处、衣衫褴褛却眼神坚定的人们,收到了他的心意!他们叫他“兄弟”!

朱明玉看着崔远峰眼中闪动的泪光,看着他手中那块承载着沉甸甸信任的红布,连日来的担忧、恐惧瞬间化作了滚烫的暖流。她捂住嘴,泪水无声地滑落,是喜悦,是后怕,更是一种看到希望破土而出的震撼。

“人呢?疤叔和岩温大叔呢?”崔远峰强压着激动问。

“疤叔……让我先回来报信……他和岩温大叔……带着队伍……绕更远的路……分批回来……怕……怕被万家察觉……”石头喘着气说,“估计……还得七八天……”

“好!好!”崔远峰连声说,他小心翼翼地将那块红布盐巴贴身收好,如同收藏最珍贵的宝物。他转向朱明玉,眼中燃烧着从未有过的光芒,那不仅仅是对家族生意的希望,更是一种被认同、被需要的巨大力量,一种找到了同道者的坚定。“明玉,你看!这条路,我们走通了!”

朱明玉用力点头,擦去眼泪,脸上绽放出劫后余生般灿烂又坚毅的笑容:“走通了!远峰哥,我们走通了!”

书房内压抑的气氛一扫而空。盘尼西林的冰凉触感和那块粗糙红布带来的暖意,在崔远峰心中交织碰撞。这不仅仅是一笔成功的、带来急需资金(那袋银元)和稀缺药品的交易。这更是一个信号,一个证明——证明在这片被黑暗笼罩的古道上,除了万震山的暴虐和张世杰的贪婪,还有另一股力量在顽强地生存、战斗!而他崔远峰,不再是孤军奋战!他找到了一条前所未有的路,一条虽然布满荆棘、却通往光明的路!

他走到窗前,推开紧闭的窗户。康城寒冷的夜风灌入,吹散了一室的沉闷。他望向绥靖公署方向那几点刺眼的灯火,望向城西万家大宅的喧嚣阴影,嘴角缓缓勾起一抹冷峻而充满力量的弧度。

万震山,张世杰……你们的末日,还早着呢。这古道上的星火,才刚刚点燃!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