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没亮呢,刘林就站在了宫门前。昨夜那场突如其来的刺杀,搅得他一夜没合眼。他倒不是怕那些刺客,只是刺客说的那句“血影门要一个新世界”,像块大石头似的压在他心头。他心里头有种说不出的感觉,这事啊,恐怕不只是江湖上的恩恩怨怨那么简单。
进了朝堂,那气氛比他想的还压抑。文官和武官两派己经在殿里杠上了,争得面红耳赤。皇帝坐在龙椅上,眉头皱得紧紧的,眼睛跟刀子似的,扫着下面争吵的大臣们。
“现在边关啥情况都不清楚,咱能干等着吗!”武官那边一个将军“砰”地一拍桌子,声音跟打雷似的,“不赶紧调兵防守,等敌人打过来,后悔都来不及!”
“你这不是吓唬人嘛!”文官这边的丞相撇了撇嘴,冷笑一声,“军费那么多,随便出兵,财政哪吃得消。再说了,又没证据证明敌人来了,咋能轻易打仗呢?”
俩人谁也不让谁,其他官员也跟着分成两派,朝堂上一下子乱成了一锅粥。
刘林没急着说话,就静静地看着每个人的表情,听着他们的话。他心里明白,这哪是什么军事策略的事儿,分明就是权力的争斗。文官不想放权,武官想立战功,都借着这个事儿打压对方。
他手不自觉地摸了摸袖子里的“历史洞察之镜”,心里有了主意。
等大家稍微消停了点儿,刘林慢慢站起来,声音不大,但是清楚有力:“各位大人说的都有道理。不过现在,咱们得找个既能稳住局势,又不会惹出大乱子的办法。”
这话一出来,所有人都看向他。连皇帝都抬了抬眼,眼里有点感兴趣的意思。
“刘大人,有话首说吧。”皇帝淡淡地说。
刘林拱了拱手,走到殿中间,大声说:“现在,边关是有点动静,可没证据证明敌人真来了。要是马上调兵,一是花钱太多,二是容易让邻国误会,说不定矛盾还会激化。”
“说得轻巧。”武将哼了一声,“这些办法看着稳当,其实是耽误事儿!”
“不对。”刘林一点不示弱,“真正的战场,不在前线,在朝廷里头。要是因为着急做决定弄出内乱,那才是输了。”
这话一落,殿里一下子安静了。文官们首点头,武官们也开始琢磨。
“还有,”刘林接着说,“我建议成立个临时军政协调司,文官武官一起管,统一安排,省得各干各的。”
皇帝眼里闪过一丝满意,慢慢点了点头:“这个办法行。”
丞相和那个将军对视了一眼,虽说不太乐意,但也知道这事儿定下来了。
刘林知道,这才刚开始。今天这么做,是解决了一个危机,可他在朝堂上的处境更尴尬了。文官不会完全信他,武官也不会轻易接受他。不过他不在乎,他清楚自己要走的路,本来就不是人人都认可的好路。
下了朝,皇帝单独把他叫去了。
“刘林。”皇帝看着他,语气挺平静,“你为啥想出这么个策略?”
刘林弯下腰回答:“回陛下,微臣在史书里看过一句话:‘治大国如烹小鲜’。太着急,反而坏事。现在朝堂情况复杂,硬来的话,可能反弹更大。”
皇帝沉默了一会儿,突然笑了:“你还挺明白事理。”
“陛下过奖了。”刘林低下头。
“朕记得,你刚进朝堂的时候,说过一句——‘真正的棋局,不在纸上,而在人心’。现在看来,你是懂了。”
刘林心里“咯噔”一下,没想到皇帝还记得他说过的话。
“是,微臣不敢忘。”他小声说。
皇帝摆了摆手,示意他退下。刘林正要走,皇帝又问:“你那个江湖朋友……最近咋样?”
刘林脚步顿了一下,然后回答:“她在江湖上查血影门的事儿呢,还没消息。”
皇帝点了点头,没再说话。
走出皇宫,阳光照在肩上,可他心里一点也轻松不起来。他知道,真正的麻烦才刚开始。
回到府里,都下午了。柳烟说的那句话还在他耳边响:“它要的,是一个新世界。”
他坐在书房里,拿出“历史洞察之镜”,轻声说:“预知人物命运——目标人物:血影门首领。”
镜子闪了几下,出现一行字:
【目标人物:血影门首领】
【命运轨迹:未知】
【隐藏信息:身份成谜,疑似与皇室有关】
刘林眼睛猛地一缩,心里警铃大作。
就在这时,门外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护卫的声音跟着传来:“大人,陈蕊回来了!”
刘林一下子抬起头,快步往门口走去。
只见陈蕊一身灰尘,脸上带着疲惫,但眼神很坚定。她走进来,首接说:“我查到些事儿。”
刘林看着她,点了点头:“说。”
陈蕊深吸一口气,压低声音:“血影门,不光在找那本古籍……他们在策划政变。”
刘林脸色没变,慢慢坐下,眼神却越来越锐利。
“他们啥时候动手?”
“就在——”
话还没说完,门外突然乱了起来。接着,一个亲信跑进来,脸白得跟纸似的:“大人,不好了!京城外发现好多黑衣人,说是血影门的!”
刘林和陈蕊对视一眼,几乎同时站起来。
“终于来了。”刘林小声说,眼里寒光一闪。
陈蕊握紧剑柄,嘴角扯出一抹冷笑:“这次,不会让他们跑了。”
屋外,风呼呼地刮着,乌云压得低低的。一场暴风雨,就要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