盗墓,我竟是鬼吹灯唯一修仙者
盗墓,我竟是鬼吹灯唯一修仙者
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 > 盗墓,我竟是鬼吹灯唯一修仙者 > 第2章 识海中的《纳宝诀》

第2章 识海中的《纳宝诀》

加入书架
书名:
盗墓,我竟是鬼吹灯唯一修仙者
作者:
北风王爵
本章字数:
7340
更新时间:
2025-06-23

夜幕,像一块浸了浓墨的破布,把个西九城罩得严严实实。潘家园白日里的喧嚣,到了这会儿,也跟退潮似的,散得一干二净,只剩下几盏昏黄的路灯,懒洋洋地照着空无一人的街道,把人的影子拖得老长。

张文反手把“尘缘斋”那扇老木门给锁上了。那“咣当”一声脆响,在这寂静的夜里头,听着格外清晰,像是给他自个儿的世界和外头的红尘俗世,划上了一道泾渭分明的界线。

他没开灯,就着从窗户透进来的那点月光,熟门熟路地摸进了里屋。这里是他的卧室,也是他的库房,更是他如今唯一的“食堂”。

白日里在太师椅上“吸”的那点暖流,早就消耗得差不多了。那股子从骨头缝里钻出来的虚弱和饥饿感,又跟催命的恶鬼似的,开始在他身体里叫嚣。张文靠在墙上,喘了口气,眼神不由自主地又飘向了那个角落——那口引发了这一切的、爷爷留下来的老樟木箱子。

他的思绪,也像是被一只无形的手给拽着,回到了一个月前那个改变了他一辈子的下午。

那天,北京也是个大晴天,阳光好得晃眼。张文一时心血来潮,想把爷爷留下的这口箱子拾掇拾掇,看看里头有没有什么能摆出去卖钱的玩意儿。箱子一打开,一股子陈年的樟木味儿混着旧纸张的霉味儿就扑面而来,呛得他打了个喷嚏。

箱子里头的东西,跟他记忆里没什么两样。一堆破铜烂铁,几本字迹都快看不清的线装书,还有些他爷爷从天南海北淘换来的、在他看来一文不值的石头、木雕。他耐着性子一件件往外掏,心里头那点寻宝的火苗,也一点点地被这些“垃圾”给浇灭了。

就在他快要放弃的时候,他的手指在箱子底摸到了一个冰凉坚硬的小玩意儿。他拿出来一看,是那枚黑不溜秋的青铜戒指。

张文把戒指放在手心,借着光仔细端详。这戒指的工艺很古朴,上头没有镶金嵌玉,就是个光秃秃的铜圈。但怪就怪在它上头的纹路,那不是当时流行的福禄寿喜或者龙凤呈祥,而是一种他从未见过的、仿佛象形文字又像是某种符箓的诡异图案。那图案首尾相连,循环往复,看久了,竟然让人有点头晕眼花。

他心里嘀咕,这玩意儿看着邪性,八成是哪个不知名的小朝代,搞什么巫蛊祭祀用的。他捏着戒指,想把它扔回箱子里,可就在他手指发力的一瞬间,那戒指粗糙的边缘,竟像是长了牙似的,在他食指的指节上,轻轻地划开了一道口子。

口子不大,也就渗出了一颗血珠。

张文“嘶”了一声,刚想骂句“他娘的”,可接下来发生的事,却让他把所有的话都憋回了肚子里。

没有预想中的疼痛,伤口处传来的是一种极其古怪的、麻酥酥的感觉,就好像有一股微弱的电流,从那道小小的伤口,钻进了他的身体。紧接着,他感觉自己的脑袋“嗡”的一声,像是被人用大锤给狠狠地凿了一下。

眼前的一切都消失了。没有里屋,没有樟木箱,也没有那堆破烂。他的世界变成了一片混沌的黑暗。还没等他明白过来是怎么回事,那枚戒指,就像一个被打开了阀门的闸口,一股无法形容的、庞大到令人战栗的信息洪流,顺着那道电流,疯狂地涌进了他的脑海!

那感觉,根本无法用语言来形容。就好像你一个人站在一座巨大的图书馆里,然后在一瞬间,所有的书架全部倒塌,成千上万、亿万计的书本、文字、图片、符号,全都化作了实质性的冲击,朝着你一个人当头砸下!

张文连惨叫都发不出来,他感觉自己的脑子,不,是他的整个灵魂,都快要被这股洪流给撑爆、撕碎了。

就在他以为自己必死无疑的时候,三个古朴厚重、仿佛来自洪荒时代的大字,如同定海神针一般,猛地出现在他混乱的识海中央——

《纳宝诀》。

这三个字一出现,那股狂暴的信息洪流仿佛找到了宣泄口,开始围绕着这三个字飞速旋转、重组、归纳。无数破碎的画面和深奥的文字,最终汇成了一篇完整而清晰的功法口诀,深深地烙印在了他的脑海里,仿佛是他与生俱来的一部分。

张文浑身一颤,猛地睁开眼。

他发现自己还站在那口樟木箱子前,手里的戒指己经变得滚烫。外头的天色依旧大亮,仿佛刚才那场精神世界里的海啸,在现实中连一秒钟都没有过去。

他大口大口地喘着粗气,浑身都被冷汗浸透,整个人像是刚从水里捞出来一样。他低头看向自己的手,那道伤口己经愈合了,连个疤都没留下。但脑子里多出来的东西,却在清清楚楚地告诉他,刚才的一切,都不是幻觉。

《纳宝诀》。

一部专门针对“末法时代”的修仙功法。

按照这功法开篇所述,上古之时,天地间灵气充沛,奇珍异宝、天材地宝遍地都是,修仙问道,虽是逆天而行,却也有路可循。然天地轮转,万法皆有兴衰,到了如今这个时代,天地灵气早己枯竭得如同干涸的河床,再无一丝一毫可供修行之人采纳。仙路断绝,神通不显,故称之为“末法时代”。

而这《纳宝诀》,便是一位不知名的上古大能,似乎预见到了这末法之日的到来,专门为后人创下的一条“求活”之路。

既然天地间己无灵气可采,那便向内求。求什么?求“宝气”。

诀中言道:万物有灵,历经岁月沉淀之物,或受万民香火供奉,或随王侯将相入土,或为高僧大德佩戴,天长日久,其本身便会浸染上一股独特的气息。这种气息,凡人不可见,却真实存在,是为“宝气”。

这《纳宝诀》的核心,便是两个法门:一为“观气”,二为“纳气”。

“观气”,说白了,就是开天眼。修此法门,可目视宝气,辨其真伪,察其强弱,分其吉凶。宝气也分三六九等,寻常百年古物,其气如烟如雾,色泽驳杂;而那千年重宝,皇家秘藏,其气便会凝如实质,璀璨如金,是为修行之上品。

而“纳气”,则是将这看到的宝气,通过特定的法门,吸入己身,炼化为修行所需的“元气”,用以强健体魄,滋养精神,最终达到超凡脱俗的目的。

这套功法,讲究的是一个循序渐进,厚积薄发。在真正踏上那虚无缥缈的修仙之路前,必须先过三道槛,筑下牢不可破的根基。这三道槛,被诀中称为“筑基三境”。

第一境,名为“脱凡”。顾名思义,就是脱去凡胎。修到此境,五感六识会远超常人,能在暗中视物,能闻蚁斗之声,身体的体力、耐力、恢复力都会得到极大的强化。说白了,就是把人这个“容器”给打磨结实了,为下一步“装东西”做准备。

第二境,名为“蕴藏”。到了这个境界,便能在体内真正地储存一股精纯的元气。这股元气,平时滋养己身,遇敌时则可瞬间爆发,威力惊人。同时,也能将元气附着于双目,看破一些风水迷局、邪祟瘴气,是为“破妄”。

第三境,名为“通明”。此境界玄之又玄,诀中描述,修至此境,身体内外通透,如琉璃水晶,对天地间的“气”会有一种近乎本能的感应,能趋吉避凶,甚至能与一些宝物上残留的古老意志进行沟通,探寻其过往的秘密。

诀中特别注明:唯有将这脱凡、蕴藏、通明三境尽数修炼圆满,才算是真正地洗去凡尘,筑下道基,叩开了那扇紧闭的仙门,正式迈入修仙之途,被称之为“练气一层”。自此,方可算是一个真正的修行中人。

张文从那场震撼的回忆中惊醒,长长地吐出了一口浊气。

这一个月来,他每天晚上都会把这《纳宝诀》在脑子里过一遍。从最初的荒诞、恐惧,到后来的将信将疑,再到现在的不得不信,他经历了常人无法想象的心理斗争。

他对照着功法,分析自己的状况。那股子要命的饥饿感,正是他觉醒了《纳宝诀》之后,身体本能地对“宝气”的渴求。而他这一个月来五感变得越来越敏锐,虚弱状态下反而能听到更远的声音,看到更暗的东西,这正是“脱凡”境初期的典型特征。

原来,他得的不是病,而是一场天大的造化!

可这造化,也是一道催命符。不给他“吃饱”,他这条小命,迟早得被活活“饿”死。

“妈的,是福不是祸,是祸躲不过。”张文骂了一句,给自己壮了壮胆。光想没用,得实践。他决定,今晚就正式地、有意识地修炼一次这《纳宝诀》里的“望气术”!

他定了定心神,摒除杂念,按照《纳宝诀》里记载的法门,缓缓闭上眼,将全身那为数不多的精神力,全都凝聚到了双目之间。这过程并不好受,像是用脑过度,太阳穴一抽一-抽地疼。

过了大概一炷香的工夫,他感觉自己的眼睛开始发热、发胀。他猛地睁开双眼!

世界,在他的眼中,变了。

眼前的景象,仿佛一瞬间褪去了所有的色彩,变成了黑白灰的单调色调。桌子是灰的,墙是黑的,他自己的手也是惨白的。然而,就在这片死寂的色调中,却有一个东西,散发着柔和的光芒。

那是他摆在里屋博古架最上头的一件宝贝——一只明代中期的青花缠枝莲纹赏瓶。

这瓶子是他爷爷传下来的,算是这“尘缘斋”的镇店之宝,平日里他自己都舍不得多碰。可现在,在他的视野里,这只青花瓶的瓶身上,正萦绕着一层淡淡的、如同牛奶般的乳白色光晕。

那光晕很薄,很淡,却带着一种温润、厚重的气息,在这片灰白的世界里,显得格外醒目,也格外地……

张文的心脏,“怦怦”地剧烈跳动起来。他知道,他看到了。

这就是《纳宝诀》中记载的,“宝气”!

原来这一切都是真的!真的有宝气,真的有功法,真的有一条看不见的路,摆在了他的面前。

这发现让他既兴奋,又恐惧。他像是打开了一扇通往新世界的大门,可门后到底是康庄大道,还是万丈深渊,谁也说不清楚。他呆呆地看着那团乳白色的光晕,半晌,才从牙缝里挤出一句话来:

“老天爷……你这到底是想玩死我,还是想让我玩死这个世界?”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