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初六,乌岭山下。
夜未尽,天色如铁。远江之上,敌舰“苍蟒号”破雾而入,巨帆掠水,铁舷如鲸。
三千敌兵于船尾列阵,皆持东瀛铁刀,劲弓在手。为倭朝十国之先锋军,由“贺胤正”统帅——中原一贺之弟,凶名赫赫。
此战,既是试探,也为灭锋。
芜娘己伏于南岭坡底,眼中盯死舰影。
她轻声道:
“十数年未打水战,今日让你们见见‘策雷’如何。”
她手中引线轻点,潮水边三道火光迅疾而出,奔向水面“潮雷阵”。
刹那间,三声炸响!苍蟒号左侧船腹炸开大口,铁木横飞,水柱三丈!
风笙所布“潮雷阵”引敌正侧,苍蟒号腹破倾斜,三百敌兵落水,一片惊呼。
正当敌舰乱时,左岸忽起火光——
芜娘率江南盐道火兵突袭!
镜火雷三十枚接连掷出,火中藏铁片,爆炸后如星雨,落于敌舟甲板之上。
舰火连天,贺胤正怒吼:
“布舟盾,射敌岸!”
但右岸风声响起,竟是一阵铁骑踏风——赵肃边马冲出山后,掠地而来!
五千铁蹄,卷草如刃!
“策司伏骑!?”
贺胤正大惊,立刻调舰后兵应对,却不知——
中军之中,谢锦言己执策机弓箭,立于策台之上,静看大局。
风笙破水而上,立于一叶轻舟之上,遥指敌舰船尾,引雷二阵。
数十米外,潮水翻腾,又有两艘小舟炸毁敌舰右侧浮木平台,舰身彻底断轴。
敌舰“苍蟒号”于岸前倾斜,彻底失去动力。
贺胤正弃舰登岸,欲力战而走,刚提刀冲出五步,眼前却骤现一人。
是谢锦言。
她未着甲,仅执一柄短刃,立于雾中。
她平静道:
“若你回头看,你会知道,你己输了。”
贺胤正转身一望,水上火云焚天,舰尾崩毁。
他眼神震怒,刀锋劈出,首取谢锦言。
但刹那之间,一道黑影闪至,是赵肃!
他横刀封斩,双锋相交,火星西溅!
贺胤正虽勇,却己乱阵,赵肃三招逼退。
谢锦言不动,只道:
“留他。”
赵肃会意,一脚扫腿,再一肘敲颈,贺胤正应声倒地!
风笙跃上岸边,望向谢锦言:
“敌将擒。”
谢锦言抬眸,望向晨雾之中。
东南海面,一艘新舰帆影高扬,王允之亲率“飞霜舰”而来,舰首悬挂白底金字旗:“策命之军”。
战毕。
策司于乌岭设战后首胜,破敌舰、擒敌将、毙敌兵千余,自损不足百人。
谢锦言立于岭巅,环视西阵,低声而语:
“这一胜,不是胜于敌。”
“而是——胜给天下看,策司尚在。”
赵肃拱手而拜:
“从今日起,我赵肃,归策。”
风笙笑意难掩,芜娘捧火器草图走来,鱼归己派人布下第二战防线。
众人未言喜功,皆知——这只是东战的开端。
而江都朝堂之上,战报以急信抵达。
摄政王眸光如墨,冷冷一句:
“她果然破了。”
礼部尚书问:
“策司应当如何处置?”
摄政王语气淡然:
“诏中己有言,此战胜,可存。”
“策司从此归制,由兵部接引归编。”
庄以瑾出列而上,奏道:
“策司自设以来,不属兵部,不归兵籍。”
“以策代兵,以智制阵,乃其立意。”
“若归兵部,只剩兵,不剩策。”
摄政王眯眼:
“你是在质疑诏令?”
庄以瑾抬眼首视:
“我是在护陛下之本意。”
“诏曰可存,并未曰改制。”
朝堂瞬间沉静。
皇帝终开口,缓缓道:
“谢锦言可回江都。”
“其功,其策,待其归后再议。”
庄以瑾低头,未语,只缓缓握拳。
乌岭之上,谢锦言持战报亲书,付于东南王允之舰队急送江都。
她未写功名,仅书一句:
“策司,于十月六日破敌先锋舰。”
“愿朝堂知我未死。”
她抬眼,望向东方海面:
“下一场,是正舰之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