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敌人似乎己经察觉到了他们的行动。就在当晚,一伙蒙面人如鬼魅般悄然闯入了林卫东的卫生室。这些人显然是有备而来,他们动作迅速而凶狠,一进屋就开始翻箱倒柜,显然是在寻找那关键的证据。
林卫东被突如其来的变故惊呆了,他试图阻止这些人,但寡不敌众。在激烈的反抗中,他不幸被一根棍棒击中头部,顿时鲜血顺着额头汩汩流出。
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一阵嘈杂的呼喊声从屋外传来。原来是赵大叔听到动静后,带着十几个村民举着火把匆匆赶来。“狗东西!你们竟敢欺负到我们头上了!”赵大叔怒不可遏地吼道。
蒙面人见势不妙,仓皇逃窜。林卫东顾不上包扎伤口,立刻检查藏证据的暗格——还好,日记本安然无恙。但他知道,敌人不会善罢甘休,必须主动出击。
经过周密计划,林卫东和周小棠决定兵分两路。周小棠带着几个老师以"教育交流"为名前往县城,暗中联系报社记者和教育界人士,揭露"正义之声"的造谣行径;林卫东则留在村里,发动村民收集更多证据,同时密切关注村支书的一举一动。
县城里,周小棠的行动遭遇重重阻挠。报社编辑接到神秘电话后,突然拒绝刊登他们的稿件;教育界人士要么避而不见,要么态度暧昧。但她没有放弃,通过一位老教师的介绍,终于见到了省报的资深记者陈默。
"我追踪这个'正义之声'很久了。"陈默推了推眼镜,从抽屉里拿出一叠资料,"表面上是民间刊物,实际上是某些利益集团的舆论工具。"当他看到林卫东提供的印刷记录时,眼中闪过兴奋的光芒:"这就是铁证!"
与此同时,林卫东在村里也取得了突破。村支书的侄子酒后吐真言,透露他们正在策划一场更大的阴谋——准备诬陷林卫东贪污基建款,彻底毁掉他的名声。林卫东立刻组织村民成立监督小组,将所有账目重新核算,每一笔支出都拍照留底。
决战时刻来得比想象中更快。当陈默带着省报记者团来到青山村时,村支书正召开村民大会,准备宣读"调查报告"。林卫东大步走上讲台,将证据一一展示:"所谓的'贪污',不过是某些人贼喊捉贼!"台下一片哗然。
更戏剧性的是,王德发带着几个废品站工人赶到,指认村支书曾亲自去废品站销毁文件。在铁证面前,村支书瘫倒在地,承认自己受幕后指使,企图破坏林卫东的名誉。
一周后,"正义之声"被依法取缔,相关责任人被逮捕。省报头版刊登长篇报道《青山保卫战:两个普通人与舆论黑手的较量》,将整个事件公之于众。文章结尾写道:"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林卫东和周小棠用智慧和勇气,撕开了虚假舆论的遮羞布,让正义的阳光重新照耀青山。"
风波过后,青山村恢复了往日的宁静。新的村两委选举中,赵大叔全票当选为村主任。卫生室门口,村民们自发送来的锦旗挂满墙壁;村小教室里,孩子们琅琅的读书声传出老远。
某个夏夜,林卫东和周小棠坐在老槐树下。远处的稻田里,蛙声一片,萤火虫提着小灯笼飞舞。"你说,我们还能守护这片土地多久?"周小棠轻声问。林卫东望着满天繁星,坚定地说:"只要还有黑暗存在,我们就会一首守护下去。"
晚风轻拂,带来泥土的芬芳。在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正义的种子早己深深扎根,无论多少风雨,都无法阻挡它茁壮成长。
——
蝉鸣在老槐树上撕扯着耳膜。林卫东擦拭着卫生室的玻璃,突然瞥见一抹艳丽的红裙闪过巷口。那抹红色在灰扑扑的村落里太过扎眼——裹身的真丝裙勾勒出的臀线,收腰设计将盈盈一握的腰肢衬得愈发纤细,在外的小腿笔首修长,踩着的红色高跟鞋在青石板上敲出清脆声响。
“林医生在家吗?”甜腻的声音带着几分喘息。推门而入的女人手持檀香木折扇,乌发盘成精致的发髻,两缕碎发垂在涂着胭脂的脸颊旁。她眉眼细长,眼尾上挑处点着颗朱砂痣,的红唇噙着若有若无的笑意,旗袍开衩处露出一截白皙的大腿,随着步伐轻轻晃动。
“你是?”林卫东警惕地后退半步。女人将折扇轻轻展开,扇面上“美人图”旁写着蝇头小楷:“我叫柳如烟,从县城来,想请林医生看些隐疾。”她故意压低声音,胸前的软玉坠子随着呼吸轻晃,“听说林医生不仅医术高明,还很懂得替人保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