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眼捡漏王:地下一米全是宝
地眼捡漏王:地下一米全是宝
当前位置:首页 > 言情 > 地眼捡漏王:地下一米全是宝 > 第16章 奔赴胶南

第16章 奔赴胶南

加入书架
书名:
地眼捡漏王:地下一米全是宝
作者:
多情神刀
本章字数:
3308
更新时间:
2025-06-25

青岛市区的海风裹着咸涩的潮气,我站在工棚前望着远处新建的写字楼,钢筋水泥的森林里早己没了寻宝的缝隙。文物局隔三岔五的巡查,让每次下工地都像走钢丝。攥着银行卡里刚到账的一笔古玩交易款,我做了个决定——去胶南。

二手市场的皮卡沾满泥点,车斗焊着暗格,老板拍着车盖保证:“这可是跑工地的老手,改装过的减震,走山路稳当!”车身上喷着褪色的“胶东建材运输”,倒也符合我新注册的小公司名头。临走前,周研究员塞给我张纸条:“胶南鱼龙混杂,尤其是老城区和渔村,走私链条盘根错节。”

沿着滨海大道向南,车窗外的景色渐渐褪去城市的棱角。胶南的风里多了股柴火混着海腥的味道,路边晾晒的虾皮在阳光下泛着白光。导航显示还有五公里时,我拐进一条狭窄的柏油路,两侧杨树沙沙作响,偶尔掠过写着“海货首销”的木牌。

在老城区找了家叫“渔家客栈”的招待所,老板娘系着蓝花围裙,操着浓重的胶南口音:“小伙子,住几天?单间带热水,一天五十。”走廊的墙皮剥落,露出底下泛黄的报纸,1987年的胶南新闻边角还沾着油渍。推开房间门,褪色的床单上印着海浪图案,窗台上摆着半瓶没喝完的崂山白花蛇草水。

傍晚时分,我开着皮卡晃悠到当地的夜市。铁板鱿鱼的香气混着摊主的吆喝,“来份鲅鱼饼子!”“刚下船的八带鮹!”路边支起的塑料棚里坐满了人,光膀子的汉子们端着扎啤杯碰得震天响。我在角落找了张桌子,要了份辣炒蛤蜊和玉米饼子。

“看你面生啊,来旅游?”隔壁桌的大叔凑过来,手里的烟卷腾起白雾。他穿着洗得发白的海魂衫,脚边放着个沾满泥浆的编织袋。我笑着摇摇头:“来看看有没有建材生意。”大叔上下打量我几眼,往地上吐了口痰:“胶南这地方,看着破,地下可埋着宝贝呢。”

这话让我心里一紧。正想追问,远处突然传来争吵声。几个花臂男人围着个卖古董的老头,摊位上摆着些锈迹斑斑的铜钱和陶罐。“老东西,敢拿假玩意儿糊弄人?”为首的男人一脚踢翻摊位,铜钱滚得满地都是。老头蹲在地上手忙脚乱地捡,浑浊的眼睛里泛着泪花。

我起身想过去,却被大叔一把拉住:“别管闲事,那是孙老九的人。”见我不解,他压低声音:“孙老九在胶南黑白两道通吃,专做古董生意。这些摆摊的,真货早被他收走了,剩下的都是糊弄游客的。”说话间,那伙人踹翻摊位扬长而去,老头坐在地上首抹眼泪。

第二天一早,我跟着招工启事来到城西的旧城改造工地。挖掘机轰隆作响,尘土飞扬中,几个工人正把碎砖装车。工头是个满脸横肉的汉子,叼着烟打量我:“会开小推车不?一天一百五,管两顿饭。”我点头应下,戴上安全帽混进人群。

趁着搬运废料的间隙,我开启“地眼”。破碎的墙基下,几块青砖整齐排列,底下隐约有个木盒的轮廓。正要仔细查看,肩膀突然被拍了一下:“偷懒呢?”回头是个头发花白的老工人,他眯着眼笑:“我姓王,在这工地干了十年了。”

老王带着我往工地深处走,指着远处的断壁残垣:“知道这以前是啥不?民国时期的绸缎庄,听说当年日本人占胶南时,掌柜的把值钱东西都埋地下了。”他弯腰捡起块碎瓷片,上面还残留着蓝白相间的花纹:“这些年,时不时有人来寻宝,最后都不了了之。”

说话间,一辆黑色SUV扬尘而来。几个西装革履的男人下车,径首走向工头。我听见“加快进度”“别节外生枝”几个字眼,工头点头哈腰的样子和对着我们时判若两人。老王往地上啐了口唾沫:“又是孙老九的人,这工地刚开工,他们就盯上了。”

夜幕降临时,我开着皮卡回到招待所。老板娘正在门口收拾渔网,见我回来,热情地招呼:“小伙子,今天海鲜市场有新鲜的梭子蟹,要不要给你蒸两只?”我笑着婉拒,回到房间打开暗格,里面放着白天偷偷捡来的半块瓷片。窗外,胶南的夜色浓稠如墨,远处传来零星的狗吠声,混着若有若无的海浪声,让人辗转难眠。

躺在床上,我翻看着手机里胶南的地图。老城区、渔村、山区……每个地名都像藏着秘密。周研究员的话在耳边回响,孙老九的势力,还有工地里那些神秘的人。皮卡的钥匙在枕头下硌得生疼,我知道,在这个看似平静的小城,一场关于宝藏与人心的较量,才刚刚开始。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