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子时空中的历史与记忆
量子时空中的历史与记忆
当前位置:首页 > 科幻 > 量子时空中的历史与记忆 > 第47章 广播站的次生波

第47章 广播站的次生波

加入书架
书名:
量子时空中的历史与记忆
作者:
喜欢灰栗兔的邪月
本章字数:
6774
更新时间:
2025-07-01

1. 低频瘟疫

黎明前的山路笼罩在诡异的寂静中。杨春梅拖着王大有穿过灌木丛时,发现所有蜘蛛网都结成了完美的六边形网格,每根蛛丝上挂着细小的盐晶。五公里外,雷达山广播站的铁塔顶端闪烁着不祥的蓝光。

"频率还在升高......"王大有突然停住脚步,他的瞳孔随着远处传来的次声波节奏收缩,"现在应该是142.857赫兹的第三谐波。"

杨春梅按住自己震颤的太阳穴。自从知青点塌方后,那种低频震动就像蛀虫般钻进脑髓。更可怕的是沿途看到的景象——溪水表面凝结出几何形状的冰花,树皮皲裂处渗出蓝色结晶,一只野兔僵死在路边,尸体表面覆盖着盐霜。

转过山坳,黑河村出现在视野里。本该升起炊烟的清晨,整个村子却笼罩在怪异的静止中。晒谷场上横七竖八躺着村民,他们保持着日常劳作的姿势,皮肤上浮现出蛛网状的盐纹。

"次声波共振诱发集体记忆闪回。"杨春梅检查最近的老汉,发现他眼球快速转动,嘴角重复着"忠字舞"的口型,"他们在重温1968年的批斗会。"

王大有突然跪倒在地。他的耳道里传出细微的晶体碎裂声,蓝色纹路正从脖颈向脸颊蔓延。"那个方向......"他指向村西头磨坊,"有东西在......共鸣......"

磨坊的水轮居然在无风状态下缓缓转动。杨春梅眯起眼睛,看见轮叶上挂满渔网状的结晶物,随着每次转动洒下细碎的蓝光。当水轮转到特定角度时,她分明听到叠加在次声波里的语音片段:

"...同志们...灵魂改造工程...取得阶段性成果..."

"是调制过的声波记忆载体。"她掰下一片结晶,看它在掌心融化成蓝色黏液,"广播站在把1968年的记忆编码进次声波。"

2. 伪装潜入

正午的阳光下,雷达山广播站的铁塔投下锯齿状的阴影。杨春梅扣紧沾满机油的工装帽,把工具箱塞给步履蹒跚的王大有。两小时前他们在村公所仓库找到的维修工制服此刻散发着浓重的柴油味,这反而掩盖了身上伤口散发的血腥气。

"记住,我们是县邮电局派来检修线路的。"她压低声音,用机油在王大有脸上抹出污迹,"如果分局长问起,就说老张派我们来的。"

王大有茫然地点点头,他的意识随着次声波频率时断时续。杨春梅注意到他左手小指己经完全结晶化,像一截半透明的蓝色冰凌。

广播站锈蚀的铁门前,穿旧军装的门卫正在打瞌睡。杨春梅正要刷卡,突然发现门禁系统是罕见的磁卡与指纹双重认证。她瞥见门卫腰间晃荡的工作证,上面印着"技术科 马振国"的字样。

"马师傅,"她突然提高音量,"分局长说您上个月交的巡检报告有问题!"

门卫一个激灵醒来,下意识去摸胸前口袋。就在他低头掏证的瞬间,杨春梅的钢笔扎进他颈部动脉窦。老人像截木头般栽倒时,她迅速用准备好的复写纸拓下指纹。

"你......"王大有瞪大眼睛。

"只是暂时昏迷。"杨春梅把门卫拖到树荫下,用他的拇指按在识别器上,"这地方的门禁系统比县武装部还严,你觉得正常吗?"

穿过三道防爆门后,苏联时代的气息扑面而来。斑驳的绿漆墙上,西里尔字母标注的注意事项与简体中文标语重叠在一起。通风管道里传来有规律的嗡鸣,像某种巨型机械的呼吸声。

"主控室在走廊尽头。"杨春梅对照拓印的平面图,"但两点到两点半是技术员集体学习时间,我们只有二十五分钟。"

3. 混音装置

主控室的景象让两人同时僵在原地。十二台不同年代的设备以匪夷所思的方式拼接在一起:五十年代的电子管调音台连着七十年代的半导体振荡器,最先进的数字频谱分析仪输出端却接在个生锈的机械转盘上。所有设备都在自动运行,仪表盘指针统一指向142.857Hz的红色刻度。

"这是......"王大有触碰控制台,立刻被静电打得缩回手,"声波武器和广播系统的杂交体。"

杨春梅撬开主控板,发现核心部件是个刻着锤子镰刀标志的铜质谐振器。六根包银导线连接着不同设备,其中一根通向墙角的老式磁带机——机器正在循环播放1968年的批斗会录音,但声音经过特殊处理,像无数人同时低语的重叠。

"找到了!"王大有从设备底部抽出发黄的俄文手册,"《基于生物共振的大规模意识调控系统操作指南》......这玩意是苏联克格勃的遗产!"

杨春梅快速浏览手册附录的电路图,突然指向谐振器侧面的铜制旋钮:"这个阻尼调节器能中断反馈回路,但需要同时输入六位密码。"

她转向控制台左侧的密码盘,金属表面用红漆写着"灵魂改造工程启动日"。王大有突然剧烈咳嗽起来,吐出的盐晶在控制台上拼出"196805"的数字组合。

设备发出刺耳的警报声。当杨春梅输入最后一个数字时,整个主控室的灯光突然变成暗红色。通风管道的嗡鸣转为尖啸,墙上的应急喇叭炸出火花:

"警告!系统完整性遭到破坏!警告!"

王大有扑向突然启动的磁带机。七盘老式磁带同时弹出,每盘标签上都用褪色墨水写着人名和日期。他抓起最旧的那盘,透明磁带基上隐约可见细小的晶体沉积。

"这些是......"他的声音突然变得异常清醒,"第一批受试者的脑电波录音!"

4. 路线图

地下室比图纸标注的深得多。杨春梅数着台阶往下走时,混凝土墙壁逐渐变成开凿粗糙的岩壁。第三十七级台阶上刻着模糊的五角星,星芒指向一个通风口大小的侧洞。

"有气流。"她把手电筒咬在嘴里,"跟紧我。"

爬行七米后,洞穴突然扩大成圆形石室。正中央的铁桌上摆着台老式电报机,墙上贴满发黄的照片——全是年轻知青在不同地标前的合影,每张照片都被红笔画上叉号。杨春梅凑近看时,那些叉号突然渗出蓝色液体,在照片表面形成盐霜。

"七个人......"王大有数着照片,"和我们在知青点看到的幽灵数量一致。"

石室角落的木箱里整齐码放着牛皮纸档案袋。杨春梅翻开最上面那份,泛黄的纸张上"绝密"印章依然鲜红。文件记载着1968年5月进行的"声波记忆固化实验",受试者七人全部来自上海知青小组。

"实验结果显示,142.857Hz载波能有效......"后面的文字被墨水涂黑,但页脚批注透露了关键信息:"转场至二号站点继续观察,材料运输按大串联路线执行。"

王大有突然从箱底抽出个红塑料皮笔记本。翻开扉页,褪色的钢笔字写着《大串联路线图(1968年修订版)》。内页地图上,一条红线从黑河村蜿蜒延伸至三百公里外的"704工程"遗址,沿途标注着七个五角星标记。

"这是......"杨春梅的手指顺着红线移动,"他们在转移实验数据!每个五角星代表......"

石室突然剧烈震动。岩壁裂缝中迸出蓝光,电报机自动打印出带血渍的纸带。杨春梅扯下纸带,上面只有不断重复的俄文单词:"ПРЕДАТЕЛЬ(叛徒)"

5. 记忆错位

返回地面的通道被坍塌的砖石堵死了。杨春梅在应急灯绿莹莹的光线下寻找出路时,王大有突然抓住她的手腕。

"林医生,实验数据必须转移出去。"他的瞳孔扩散到整个虹膜,声音带着1968年的口音,"组织上怀疑有内鬼......"

杨春梅僵住了。王大有眼中的她显然变成了另一个人——那个在知青点医务室给知青们注射的赤脚医生。更可怕的是,她发现自己手背上不知何时浮现出条形码状的疤痕,和幽灵医生的一模一样。

"王大有!看着我!"她扇了他一耳光,"现在是1994年!"

男人眼中的迷雾短暂消散,但耳道里涌出的盐晶越来越多。他颤抖着指向通风管道:"次声波......在改变记忆结构......我们正在......变成他们......"

远处传来杂乱的脚步声和喊叫声。杨春梅把路线图笔记本塞进内衣,拖着王大有钻进电缆井。垂首爬升二十米后,他们从变电站检修口钻出,正好看见三辆军绿色吉普车驶入广播站大院。

夕阳将铁塔的影子拉长到怪异的角度。杨春梅回头最后望了一眼广播站,发现所有窗户都映出同一种频率的蓝光,像无数只规律眨动的眼睛。更远处,黑河村上空的云层正凝结成完美的六边形网格。

王大有突然清醒过来:"笔记本......地图上第一个标记点在哪?"

"青龙山水库。"杨春梅摸到笔记本里夹着的异物,掏出来是半张1968年的车票,"明天有趟班车经过那里,但......"

吉普车顶旋转的雷达天线突然对准他们所在的山坡。杨春梅拽着王大有滚进灌木丛的瞬间,某种高频脉冲扫过刚才站立的位置,松针在空气中瞬间结晶化。

"他们升级了发射器。"王大有擦着耳道渗出的蓝色液体,"下次遇到的就不会只是记忆闪回了......"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