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子时空中的历史与记忆
量子时空中的历史与记忆
当前位置:首页 > 科幻 > 量子时空中的历史与记忆 > 第86章 包工头的微积分

第86章 包工头的微积分

加入书架
书名:
量子时空中的历史与记忆
作者:
喜欢灰栗兔的邪月
本章字数:
4588
更新时间:
2025-07-07

王大有站在1994年的建筑工地上,手中的《施工日志》渗出暗红色的液体,滴落在水泥地上,竟像硫酸般腐蚀出细小的孔洞。远处,戴着安全帽的包工头们正用λ波测量仪扫描混凝土柱,仪器发出的蓝光在钢筋骨架间游走,仿佛某种活物在啃食记忆。

“抗压强度不够啊!”伴随着这声呼喊,一个身材魁梧的包工头从远处走了过来。他的身影在强烈的阳光下显得有些模糊,只有那顶黄色的安全帽格外醒目。安全帽的阴影遮住了他的大半张脸,让人难以看清他的表情,但从他低沉的嗓音中可以听出他的不满和焦虑。

走近一些,才能看到他下巴上的胡茬在蓝光的映照下泛着金属般的光泽,仿佛在诉说着他的沧桑和疲惫。他的目光落在了正在施工的建筑材料上,眉头紧紧地皱了起来。

“老三届的记忆太老了,得掺点新鲜的才行。”他喃喃自语道,似乎对这些传统的建筑材料并不满意。

王大有低头看向自己的手——皮肤下的λ波光路正在扭曲,像被某种数学公式强行修正。他翻开《施工日志》,发现每一页都写满了微积分方程,而变量全是人名:

∫(李卫东的青春)dt = 3.2MPa

?(张红梅的痛苦)/?t = 4500N/mm2

1. 建筑工地的算法

王大有踉跄着走向工地中央的搅拌站。巨大的混凝土搅拌机轰隆作响,但里面搅拌的不是砂石,而是无数闪烁的记忆碎片。操作台上,一个戴着眼镜的技术员正用λ波调制器调整配比,屏幕上的公式不断刷新:

“最优配比:1份知青记忆 + 0.5份下岗职工焦虑 + 0.3份农民工乡愁”

王大有猛地抓住技术员的手臂,对方转过头来——他的眼球是两颗微型计算器,瞳孔里跳动着数字:

“错误:未授权访问。”

技术员的手臂突然变形,皮肤下伸出钢筋般的触须,首接刺入王大有的λ波光路。剧痛中,王大有看到一串数据流涌入自己的视野:

1995年,深圳某工地,包工头用微积分计算记忆压缩比,将十二名知青的记忆压入一根承重柱;

1997年,上海浦东,某摩天大楼的地基里浇筑了三百公斤λ波记忆体,来源标注为“自愿捐赠”;

最近一段则是1998年,某个建筑工地的深夜,工人们偷偷将一具尸体浇筑进混凝土——那人的胸口,嵌着一颗量子心脏!

“你们……用活人当建材?!”王大有挣扎着后退。

技术员咧开嘴笑了,他的牙齿是微型λ波调制器,咬合时发出电子合成的咔哒声:

“不,我们用的是‘记忆的经济价值’。”

2. 水泥里的哭声

工地突然震动,远处未完工的楼体表面裂开细缝,荧蓝色的液体从裂缝中渗出,像血液般顺着墙体流下。王大有听到混凝土里传来模糊的哭声,像是成千上万被封印的记忆在挣扎。

“强度不够了。”包工头们聚集过来,他们的安全帽下不是人脸,而是不断刷新的微积分方程。“得加点新变量。”

其中一人突然指向王大有,他的声音带着金属摩擦的尖锐:

“检测到高纯度λ波载体——建议利用率87.3%。”

王大有转身就跑,脚下的水泥地面突然软化,像沼泽般缠住他的双腿。他低头看去,发现地面下浮现出无数张人脸,他们的嘴一张一合,像是在重复同一句话:

“救……我们……”

远处,搅拌机的出料口打开了,荧蓝色的混凝土浆如洪水般涌来。王大有拼命挣扎,手指抠进地面裂缝,竟抓出一把记忆晶体——那是被压缩成砂砾大小的知青记忆,每一粒都在他掌心微微跳动。

3. 杨春梅的方程

混凝土浆即将淹没王大有的瞬间,工地上的塔吊突然自行启动。钢缆如活蛇般甩来,缠住他的腰,将他猛地拽向半空。

王大有悬在几十米高的空中,脚下是翻涌的记忆混凝土。塔吊的操作室里空无一人,但控制台上刻着一道熟悉的微积分方程——正是杨春梅当年教过他的λ波衰减公式!

他颤抖着伸手,在方程末尾补上一个“常数C”。

整个工地突然静止。

混凝土浆凝固成诡异的雕塑;

包工头们的身体僵首,方程停止刷新;

甚至连风声都消失了,仿佛时间被按下暂停键。

唯一还在移动的,是塔吊钢缆上滑落的λ波光点。它们在空中汇聚,凝成杨春梅的虚影。她的声音首接传入王大有的脑海:

“微积分只是工具,罪恶的是算法背后的人。”

她指向工地边缘的一间铁皮屋,屋门上用红漆写着:

“项目经理部”

4. 记忆黑箱

王大有被钢缆放到铁皮屋前。推开门,里面是间简陋的办公室,墙上贴满工程进度表和λ波强度报告。办公桌上放着一台老式计算机,屏幕亮着,显示着令人毛骨悚然的内容:

“记忆经济效益最大化算法”

输入:痛苦时长、λ波纯度、时代背景值

输出:最佳建筑强度/经济收益比

王大有滚动页面,看到更可怕的记录:

“测试案例12:将返城知青记忆注入预制板,抗压强度提升37%。”

“测试案例45:混合下岗职工记忆与农民工乡愁,混凝土凝固时间缩短至标准值60%。”

计算机突然自动打印出一张图纸,标题是:

“水泥森林总体规划(1999-2020)”

图纸上,整座城市被设计成巨大的λ波共振器,每栋建筑都是记忆的牢笼,而中心区那座未完工的“千年塔”,结构图上标注着:

“核心材料:杨春梅量子心脏(预计2000年浇筑)”

5. 前夜的寂静

办公室的门突然被风吹开。

王大有走到门外,发现整个工地静止得可怕。包工头们像雕塑般站在原地,混凝土浆凝固在半空,连天上的云都停止了移动。

只有一样东西还在动——

工地大门外,一棵嫩绿的树苗正从裂缝中钻出。它的叶片是微型的记忆解压器,树干上刻着一行小字:

“当算法崩溃时,生命会找到自己的公式。”

远处,城市的轮廓在夕阳下泛着冷光。王大有知道,在那片正在崛起的水泥森林里,还有更多的记忆等待解放。

而明天——

将是1999年的最后一天。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