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归处,有良田
云归处,有良田
当前位置:首页 > 古言 > 云归处,有良田 > 第12章 弟弟入学堂

第12章 弟弟入学堂

加入书架
书名:
云归处,有良田
作者:
哈哈居士
本章字数:
6296
更新时间:
2025-07-08

云英越的话,像一颗投入平静水面的石子,在夏夜的庭院里漾开了层层涟漪。

摇动的蒲扇停顿了,咀嚼瓜果的动作也慢了下来,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云英越身上,随即又落到了依偎在纪湘怀里、正懵懂地啃着一片甜瓜的云英聪身上。

“送……送聪儿去学堂?”纪湘的声音带着难以置信的颤抖。

她低头看着小儿子乌溜溜、不谙世事的眼睛,心尖像被什么狠狠撞了一下,又酸又软。

读书!那是多么遥远又金贵的事情!在他们这样的农家,能吃饱穿暖己是奢望,供孩子读书,那是想都不敢想的事!

云峰春握着蒲扇的手紧了紧,指节微微发白。

他黝黑的脸上神情复杂,有震惊,有渴望,也有一丝沉重。他沉默了片刻,才缓缓开口,声音低沉却异常清晰。

“越儿,这……读书可不是小事。学费、笔墨纸砚……哪一样都是大开销。”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两个半大的儿子英治和英禹,眼中掠过一丝不易察觉的愧疚,“你大哥二哥……都没进过学堂的门。”

云英治和云英禹闻言,都低下了头。

他们早己习惯了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也明白家里的艰难,从未奢望过读书。

但此刻听到小妹提起,心里还是难免泛起一丝难以言喻的羡慕和失落。

云英越将家人的反应尽收眼底,心中更加坚定了自己的想法。她放下手里的蒲扇,坐首了身体,目光清亮地迎上父亲:

“爹,娘,大哥二哥,我知道读书花费不小。但咱们家现在,不是以前了!”

她声音不高,却带着一种让人信服的力量:

“第一,‘瑞福记’每月的干股分成是稳当的进项,这钱足够支付聪儿的学费和基本的笔墨开销。”

“第二,聪儿才六岁,正是开蒙启智的好时候。他脑子活泛,记性好,田埂边玩的时候,我教他认几个字、数几个数,他学得可快了!这棵苗子,不能就这么荒在地里!”

“第三”,她看向两个哥哥,语气真诚。

“大哥二哥没赶上好时候,是家里的遗憾。但正因为这样,咱们才更要抓住机会,让聪儿去读书识字!咱家往上数十几代都是地里刨食的,难道还要世世代代都这样下去吗?聪儿读了书,哪怕将来考不了秀才举人,能识字、会算账,去镇上找个账房、学徒的活计,不比在地里苦熬强?就算回来种地,懂得看节气、学点新法子,也能把地种得更好不是?这对咱们整个家,都是好事!”

她的话,句句敲在云峰春和纪湘的心坎上。尤其是那句“世世代代都这样下去吗”,像一记重锤,砸开了他们心中那扇从未敢想过的门。

纪湘的眼圈红了,搂紧了怀里的云英聪,声音哽咽。

“越儿说得对……说得对……娘就是再苦再累,也想让我的儿……有个不一样的前程……”她粗糙的手抚摸着儿子细软的头发,仿佛看到了一个不一样的未来。

云峰春长长地吸了一口气,又重重地呼出来,像是下定了某种决心。

他看向云英越,眼神中充满了前所未有的郑重和托付。

“越儿,你……你比爹娘有见识,有远见!爹听你的!这书,让聪儿去念!”他又转向云英治和云英禹,“治儿,禹儿,爹知道委屈你们了……”

“爹!”云英治猛地抬起头,眼眶也有些发红,但语气却很坚定。

“您别这么说!我和二弟都大了,能帮家里干活!小妹说得对,聪儿聪明,让他去读书,以后有出息了,也是我们全家的光彩!我们……我们没觉得委屈!”

云英禹也用力点头:“对!爹,我们没委屈!我们好好干活,供小弟读书!”

兄弟俩的懂事和担当,让云峰春和纪湘更是百感交集,心中又是酸楚又是欣慰。

云英越心中一块大石落地,脸上绽开灿烂的笑容。

“太好了!爹娘,大哥二哥,你们放心!聪儿的学费和笔墨钱,包在我‘瑞福记’的分成上!家里该添置啥,地里该忙啥,一点不耽误!”

她拉过懵懂的云英聪,蹲下身,与他平视,认真地说。

“聪儿,姐姐和爹娘送你去学堂,跟着先生读书认字,学本事,好不好?你要好好学,不能贪玩,知道吗?”

云英聪虽然不太完全明白“学堂”是什么,但看到全家人都用那么郑重又期待的目光看着他,他本能地感觉到这是一件很重要、很好的事情。

他用力地点着小脑袋,奶声奶气却格外响亮地回答:“好!聪儿好好学!认好多好多字!像姐姐一样厉害!”

童稚的话语,像一股暖流,瞬间融化了家人心中所有的顾虑和沉重。

院子里重新响起了笑声,比之前更加轻松,更加充满希望。

夏夜的繁星似乎也变得更亮了,温柔地注视着这个为下一代努力托举的小小农家。

第二天,云峰春就赶着新买的驴车去了镇上,专门向刘大娘和相熟的摊贩打听镇上私塾的情况。

最终选定了口碑较好、学费适中一年八百文,分两季交且开蒙有方的李秀才开的蒙馆。

李秀才为人方正,对农家子弟也不歧视。

选了个不太忙的日子,云峰春带着云英越,牵着穿戴整齐的云英聪,正式去拜见李秀才。

李秀才看着虽穿着朴素但眼神清亮、小脸干净的云英聪,又听云英越得体地介绍了家里的情况,觉得这孩子家教不错,便收下了学费,定下了八月底正式入学的日子。

纪湘翻出压箱底攒下的几块好布头,比划着要给云英聪做一身新衣裳和新书包。

云英越则亲自跑了一趟镇上杂货铺,精挑细选,一块最便宜的方砚台、一支小号的兼毫毛笔、一沓韧性较好的毛边纸、一小块墨锭。

虽然是最基础的,但也花了好几十文钱。她还细心地买了一个小小的竹笔筒和一个可以挂在腰带上的小布袋。

云英治和云英禹干活的劲头更足了,仿佛多干一点,就能为小弟多添一张纸、一方墨。

云峰春侍弄庄稼也更加精心,秋收在望,那沉甸甸的稻穗就是家里最坚实的后盾。

云英越每晚睡前,都会拉着云英聪在油灯下坐一会儿。

她用树枝在沙盘上,或者用手指蘸水在桌面上,教他认最简单的字:“一、二、三”、“人、口、手”、“云、天、地”,还有他的名字“云英聪”。

云英聪果然聪明,学得很快,小手指着沙盘上的划痕,奶声奶气地念着,大大的眼睛里充满了对新奇世界的向往。

八月底的一个清晨,秋意微凉。

云英聪换上了娘亲熬夜赶制出来的新衣裳一件靛蓝色的细棉布小褂,一条同色的裤子,虽然针脚算不上顶好,但浆洗得干干净净,散发着阳光的味道。

他背上娘亲用碎花布拼缝的书包,里面装着姐姐买的笔墨纸砚,还有一小包用干净荷叶包着的甜口儿小面塑。

他小脸绷得紧紧的,既兴奋又有些紧张,紧紧抓着姐姐云英越的手。

云峰春套好了驴车,纪湘一遍遍地帮他整理着衣襟和书包带子,眼圈又有些发红,但脸上是止不住的笑意和骄傲。

云英治和云英禹也站在一旁,憨厚地笑着,眼神里满是鼓励。

“聪儿,到了学堂要听先生的话,认真听讲,和同窗好好相处。”云峰春蹲下身,最后一次叮嘱。

“嗯!爹,聪儿记住了!”云英聪用力点头。

“去吧,咱家聪儿是最棒的!”云英越笑着,牵着他走向驴车。

驴车“哒哒”地行走在乡间小路上,晨风带着成熟的稻香。

云英聪坐在姐姐身边,好奇地东张西望,小手紧紧抱着自己的书包。

到了镇上李秀才的蒙馆门口,己经有不少孩子被家人送来。

云英越将云英聪送到门口,蹲下来,看着他亮晶晶的眼睛:“聪儿,别怕。先生问你什么,就好好回答。中午姐姐来接你回家吃饭。”

“嗯!姐姐,我不怕!”云英聪挺了挺小胸脯,深吸一口气,在姐姐鼓励的目光中,迈着小短腿,走进了那扇对他而言象征着全新世界的大门。

云英越站在门口,看着弟弟小小的背影消失在门内,听着里面传来隐约的、稚嫩的读书声,心中充满了难以言喻的激动和感慨。

这是云家破天荒的头一遭!是几代人汗水浇灌下开出的第一朵希望之花!

这小小的学堂,承载的不仅是一个孩子的启蒙,更是一个农家对知识改变命运的朴素信仰,是整个家族向上攀爬的第一步。

她相信,聪儿的路,绝不会止步于此。而云家的未来,也因为这朗朗的读书声,变得更加辽阔和光明。

她抬头望了望秋高气爽的蓝天,嘴角扬起自信的弧度。赚钱、种地、供弟弟读书……这一切的努力,都指向同一个方向——让这个家,越来越好!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