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椅上的囚徒:建文帝的靖难悲歌
龙椅上的囚徒:建文帝的靖难悲歌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龙椅上的囚徒:建文帝的靖难悲歌 > 第18章 怒海孤帆

第18章 怒海孤帆

加入书架
书名:
龙椅上的囚徒:建文帝的靖难悲歌
作者:
夫差
本章字数:
4662
更新时间:
2025-07-09

南洋群岛的风,带着咸腥的热度和野性的蛮荒。巨大的珊瑚礁环抱着一座葱绿的海岛,成为天然屏障,也构成了朱文奎等人此刻唯一的立足之地——金洲岛。

简陋的木棚搭建在岸边,一片忙碌的景象。前朝老臣林怀仁病骨支离,却依旧强撑着督促青壮搬运木材,构筑防御。曾是禁军教头的陈武则挥汗如雨,带领一批招募来的爪哇武士和漳泉流亡水手操练战阵。金洲岛上原有的几百土人,在通译林承业的努力和粮食布帛的安抚下,暂时被纳入了这个小小的流亡政权。

朱文奎站在高处礁石上,海风扬起他残破的衣襟,古铜色的脸庞被烈日晒得棱角分明,曾经稚嫩的太子,眉宇间己被磨砺出礁石般的坚硬和沧桑。他望着眼前热火朝天却依然简陋不堪的营寨,心中既感到一丝希望的重燃,又被巨大的压力笼罩。这是他仅有的根基,也是父亲…可能唯一的指望?

“殿下!”林承业领着几个头人打扮的黝黑汉子走来,神色恭敬中带着商人特有的精明,“这是邻近椰林峒、白沙坞的首领。承业费尽口舌,以盐铁、瓷器和承诺的岁贡,说动他们暂时归附,奉殿下为盟主,若遭强敌(即其他觊觎的土邦或…可能出现的明军),须共进退。”

朱文奎深吸一口气,努力使自己看起来更威严。这是他第一次真正行使“王”的权威,尽管是在这片远离故土的蛮荒之地。他用尽量沉稳的语气宣告承诺,林承业在一旁紧张地翻译。土人首领们抚胸躬身,用他们敬畏的眼神注视着这位海上来客。联盟初步形成,但朱文奎深知,这种依附如海上的泡沫,一个巨浪便会消散。

一个多月后,岛上最令人揪心的事情发生了——一艘悬挂着黄龙旗、威风凛凛的巨大宝船出现在遥远的海平线上,越来越近!那是郑和的舰队!岛上一片恐慌。

朱文奎的心瞬间沉入冰冷的海底。是朱高燧?!还是父亲真的己经…他没有时间多想。“熄火!所有人躲入密林!放下所有木筏小船!”他嘶声下令,声音都在发颤。希望破灭了?刚刚凝聚起来的一点力量,难道就要在郑和的无敌舰队面前灰飞烟灭?

然而,诡异的事情发生了。那艘庞大的宝船在距离岛屿约十数里外的深水区停下了。没有放下舢板,没有发起任何攻击的信号。船体庞大的压迫感如同一座移动的山岳横亘在海天之间,岛上的人躲在密林深处,紧张得能听到彼此的心跳。

就在这令人窒息的时刻,一艘仅能容纳数人的小筏从郑和的宝船上被放下,如同一点浮萍,朝着金洲岛的方向艰难地划来!这更像是一次秘密的探访,而非征伐。

当小筏靠近岸边时,筏上人示意无武器。朱文奎在陈武和几名武士的保护下,走到海滩前沿。他认出了小筏上为首的那位官员——正是当初在泉州港,郑和身边那位沉默寡言但地位显然很高的副使,姓汪。

汪副使独自登岸,无视了陈武等人警惕凶狠的目光,径首走到朱文奎面前。他上下仔细打量了朱文奎片刻,眼神复杂。良久,他叹了口气,声音低沉:“像…真像陛下(指朱允炆)年轻时的样子。”

一句话,让朱文奎如遭雷击,眼圈瞬间红了,喉头哽咽:“大人…我父亲…”

汪副使没有回答他父亲的问题,却从怀中取出一个用油布包裹得严严实实的物件,郑重地交到朱文奎手中:“这是…故人之物。三宝公(郑和)命下官送来。”

朱文奎颤抖着打开油布,里面竟是一尊巴掌大小、用整块极品红珊瑚雕成的释迦牟尼佛坐像!佛像雕工精湛,线条流畅,面容慈悲安详。触手温润,隐隐还带着海水的微腥。他认得这红珊瑚!这色泽质地,在宫中也是罕见珍宝!这绝非寻常之物!

“这是…?”

“前年船队在锡兰佛国所得之千年血珊瑚,天子(朱棣)亲自命宫中巧匠制成此像,供奉于船中祭海神龛,庇佑船队平安。”汪副使缓缓道,语气平缓却意有所指,“然而天有不测风云。就在我们到达此地三日前,船队突遇风暴,祭海神龛起火倾覆,此像不翼而飞。风浪太大,恐己失落深海,无法寻回。三宝公深以为憾。” 他深深看了朱文奎一眼,“公子可知,此像意义非凡,失于风暴,恐有不祥。”

朱文奎紧紧握住这尊温润又沉重的佛像,心脏狂跳。失于风暴?供奉于郑和船队的神龛?朱文奎瞬间明白了!这是郑和送给他的!这是父亲的手笔!是父亲在绝境中用这种隐秘的方式向他传递信息!佛像就是证明——他还活着!更蕴含着巨大的危机!“风暴”是警告!“不祥”是预言!

“还有一事。”汪副使的声音更低,几不可闻,“三宝公言:向南三千五百里,有一片未被星盘记录的群岛,大食海图称之为‘无主之地’。船队航向既定,不便更改,只得绕开。” 他又掏出一个更小的油布包,“此乃大食海商献给船队的‘异种旱稻’,三宝公本欲带回试种,奈何舱中潮湿,料己不活,本想丢弃。公子若有闲暇,不妨拿去做个消遣。”说完,便不再言语,转身缓缓走回小筏,在大明宝船庞大的阴影注视下,悄然离岸,向着那威严的宝船划去。

朱文奎站在原地,手中紧握着那尊滚烫的红珊瑚佛像和那包沉甸甸的“异种稻种”,身体微微颤抖,泪水终于忍不住滚落。他读懂了!风暴与失落是托词!郑和给了他们至关重要的信息——向南三千五百里有新地盘!还有这些能扎根瘠土、产量惊人、足以养活万千人口的旱稻种子!这哪里是消遣,这是活命的根基!郑和…这位父亲昔日的旧部,甚至可能连父亲自己都不知道的、怀着慈悲与智慧的传奇航海家,正在用这种命悬一线的方式,为他们这些天涯亡命徒,送来了活下去、甚至扎根于此的希望!

郑和的宝船在原地停留了约一个时辰,仿佛在祭奠“失落的神像”。夕阳西下时,它庞大的身影缓缓转向,带着无法撼动的威严,消失在了海平面的霞光之中。巨大的阴影移开,劫后余生的朱文奎站在金光铺满的海滩上,握紧了拳头,泪水被海风吹干,眼神却如同淬炼过的精钢。活下去!生根!不是为了复国,而是为了那尊远在文渊阁佛像前、用生命为他换来这条生路的父亲!他将佛像和小包稻种珍重地收入怀中,下达了新的命令:

“明日启航!目标——向南三千五百里!”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