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关中巴蜀,中原地区则没有这个环境,形势依旧和战国时期相同,一切以军事为先,根本没精力搞这些,和巴蜀、关中相比,有着天然的缺陷。
但巴蜀地区也有一个缺点,太过偏远。
关中再怎么说,也属于华夏传统地理范围,诸子百家都愿意前往。
可巴蜀就不一样了,在世人看来那就是蛮荒之地,根本没多少人愿意前往巴蜀任职。
也就是说,这所谓的关中新制,即便天下皆知,也只有关中,或者说是秦国,才有空间能搞的起来。
此时,范增已经更加确信,章邯背后之人就是秦王子婴。
现在就等一个明确的消息了......
项羽出兵齐地平叛时,关中的第一届科举考试,再经过一个月时间的筹备后,正式开考。
也因为项羽正式出征平叛齐地叛乱,大秦正式走向台前,对外宣布大秦复国。
第一届科举也是以大秦的名义,对外招考。
大秦复国的消息一经传出,天下哗然。
可天下哗然能改变什么呢?
如今大秦占据函谷关,即便关东再次联合,也不一定能攻下,更别说项羽还在齐地平叛。
可事情还没完,就当大秦宣布复国后的第二天,南阳被汉国攻占的消息犹如重磅炸弹,一石激起千层浪。
所有人终于感受到,新的战国纷乱终究再起。
这时候再回头看秦国新制,简直就是乱世中的一股清流。
大秦凭借山川之险,要是让其按照新制安稳发展几年.....
所有人这才回过神,这一切或许就是秦国在背后推动,那这背后之人又是谁?
秦国国君又是谁?
章邯?
不可能,世人都明白章邯只是武将,没有治国的能力。
司马欣和董翳?
最近传出风声,这两人早已被章邯拿下。
秦国王室余孽?
只有这个可能了,那到底是哪位王子?
废丘考场......
子婴正式以秦王的身份出现在世人眼前。
“诸位,吾乃秦王子婴,想必诸位多少听到一些风声。”
秦王第一次正式露脸,底下考生终于确信了自已先前的猜测,全都一脸震惊,交头接耳。
“竟然是秦王子婴,传言他不是自焚于大火吗?”
“汉王刘邦不是说秦王自焚于大火吗,难道他们早就串通好了?”
“这还不明显,全天下都被秦王的金蝉脱壳骗了。”
“好一招金蝉脱壳,看来秦王并非等闲之人。”
“秦王眼见大势已去,选择暂时蛰伏,待到霸王大军离开关中,他这才杀一个回马枪。”
“对,而且看章邯的一系列动态,很可能早就知道这一情况,并深入参与其中。”
“不得了不得了,这位秦三世之心机谋划....”
“要是秦二世有他一半能力,大秦也不至于短短数十年就分崩离析。”
“不过现在看来,这倒是件好事,毕竟秦三世做出来改变,废除了旧秦法,还退出大秦新制,了不起!”
“所有事都能解释的通了,内阁,六部,科举,秦王大才啊!”
看着底下窃窃私语,子婴并没有阻止,而是继续说道:“大争之世,不进则退,诸位都是博学之士,诸侯争霸那点事自不必多说。
在此,我郑重宣布,废除大秦一切苛法和不合理制度。
此次科考,不看出生,不看背景,不看过往,只为招贤,为天下百姓,为大秦,创建一套可流传千古的制度。
诸位则是这项制度的参与者,这必将是一件名垂千古的伟业。
内阁和六部大门就在那敞开着,成与不成,就看诸位的本事了。”
子婴的一番激励,却并未点燃多少激情。
能来应考的都是诸子百家的杰出弟子,他们早已过了热血青年的阶段。
但他们对大秦新制还是有着极大兴趣,毕竟这关乎着他们所在学派今后能否发扬光大。
如果此次科举真如秦王所说,唯才是举,不问出身,到时候可就不止现场这些人,而是整个天下诸子百家门徒,偈都蜂拥而来,去竞争秦国朝廷上的位置,来实现自家学说的治国理念。
这是学术之争,也是生死之争!
看着底下考生们一个个自信满满的表情,子婴将一旁的萧何让了出来,自已退居二线。
萧何上前清了清嗓子:“吾乃萧何,大王亲命第一任内阁首辅,也是第一届科考的主考官。”
主考官!!
所有人都礼貌的拱手一礼!
萧何虚扶一下:“不必多礼,现在,就科考分类做出解释,诸位还请认真听好,这关乎诸位今后的去留和六部官职的分配。”
众考生一听,立马安静下来,全神贯注,等候萧何发言。
“首先,科考不分学派,大秦也不再以法家为主,任何学派只要你有能力,都能在朝堂上立足。”
“各个学派倾向不同,建议诸位分门别类选择选择相应部门考试。”
“首先是工部,自然以墨家为主,其他学派也可参与,但不建议,因为考题多以河工、机械、数术为主。”
“礼部以儒家、道家,阴阳家、纵横家为主。”
“刑部以法家为主。”
“兵部以兵家为主。”
“吏部和户部没有过多限制,但偏向杂家、名家、农家等,也是权限最大的两个部门。”
“考题也会因为部门不同,有所偏向,希望诸位不要因为吏部和户部权限较大,而特意选择,需知量力而行。”
“现在,诸位可以正式做出选择,站在六部所辖旗下!”
诸子百家皆能立足于朝堂!
这句话给了所有考生一剂强心剂,特别是墨家、农家等势微的学派,终于有机会一展所学。
他们平时行走于乡间,很少能接触到高层。
这次前来,本就抱着试一试的态度,没想到工部和户部竟是专门为他们量身打造。
至于一向不被诸侯认可的儒家,也终于找到了抒发自已学说的通道,儒生们的目标是礼部和吏部,特别是礼部,他们势在必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