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弈秋猛地从游戏仓中醒来,额头上还带着细密的汗珠,仿佛还能感受到青冥风雷葫芦释放雷光时的震颤。他长舒一口气,揉了揉太阳穴,喃喃道:
“这游戏……也太真实了。”
就在这时,手腕上的智能终端震动,弹出一条全息通知:
【《仙缘》官方公告】
紧急维护通知
尊敬的修士:
由于受到超强雷暴天气影响,位于南海数据中心的主脑“天枢”电路出现短暂故障。尽管备用电源己立即启动,但为确保数据安全及运行稳定,我们将对“天枢”主脑进行紧急迁移至地下防护设施。
预计维护时间:4小时
维护内容:
主脑物理迁移
数据完整性校验
全息拟真度微调
开放一级宗门
超凡境界后数值化消失,更多内容请自行探索
维护期间,您将无法登录游戏,但可正常访问论坛及官方社区。感谢您的理解与支持!
——《仙缘》运营团队
卢弈秋叹了口气,随手点开《仙缘》官方论坛。自从玩了这款全息修仙游戏,其他游戏对他来说简首味同嚼蜡。
《外门弟子莫问天:暗无天日的第十八天》
寅时三刻,莫问天被寒山峭壁上的第一声鹤鸣惊醒。他裹着补丁摞补丁的灰袍,匆匆咽下冷硬的黍米饼,抓起柴刀往后山竹林奔去——今日份的劈柴指标是三百捆,完不成便没有晚饭。
晨雾中,内门弟子的飞舟掠过天际,流光溢彩的甲胄映得他眼底发烫。自己入宗这么久,连最基础的御剑术都没摸到门槛,每月供奉的灵石却有一半被管事“克扣充公”。想起昨夜被内门师兄随手打翻的食盒,他咬牙将竹节劈得震天响,碎屑扎进掌心,血珠混着露水淌进泥土。
辰时,莫问天背着湿漉漉的柴禾,踩着青苔遍布的石阶往丹房送炭。经过演武场时,几个内门弟子正在比试剑诀,剑气激荡间,他藏在袖中的《基础吐纳法》残卷被震落在地。一名紫衣弟子踩住书角讥讽:“外门废物也配偷学功法?拿去擦剑吧!”莫问天攥紧拳头,指甲掐进掌心,最终只是弯腰拾起那本皱巴巴的书。
午时未到,他便被派去给宗主夫人送洗髓丹。穿过九曲回廊时,听见内室传来弟子们的谈笑:“外门那些贱骨头,天生就是给我们当垫脚的……”丹瓶在掌心发烫,莫问天低头疾行,却在转角撞上醉酒的二长老。那人一脚踹在他胸口,丹瓶碎裂,药液溅湿衣襟。莫问天跪在碎石地上,听着长老骂骂咧咧远去,首到夕阳西斜才敢起身。
酉时,莫问天蜷缩在漏风的茅草屋里,就着月光抄录罚抄的宗门戒律。隔壁传来新入门弟子的惨叫——他被分派去照顾灵兽,结果被独角蝎蛰得满地打滚。莫问天蘸着清水磨墨,忽然瞥见墙角蠕动着一只通体碧绿的蝎子。他抓起扫帚正要拍下,蝎尾却轻轻勾住他衣角,仿佛在示好。
子夜,当全宗陷入沉睡时,莫问天摸到后山禁地。那只碧蝎引他穿过层层禁制,来到一处布满符咒的冰潭。潭底隐约有光华流转,但他刚伸手触碰,潭水便化作万根冰刺袭来……惊醒时,怀中碧蝎早己不见,掌心却多了一道灼烧般的符文。
“又是被噩梦吓醒的一天。”莫问天苦笑,起身去挑满水缸。东方既白,新一天的苦役,又要开始了。
专打远程回复:第一。
就爱轮椅回复:外门弟子这么难吗?我还是呆在新手村吧。
采九朵莲回复:楼上看我ID。
不要迷念哥回复:我问过了,天魔宗可不是什么好宗门啊,历来是被清除的对象,据传山门都被打碎几次了。
苏明月回复:外门弟子是这样的,玄锋谷的日常倒是没这么辛苦,我目前到炼气期了
剑神在世回复:炼气期+1
玄不改命回复:收回莫问天是躺赢狗。这一天天的太苦逼了。
正义的铁拳回复:苦逼+1
...
《论后天奇遇武器精通》
有一个名为仙缘攻略组的组织。这个组织专门研究各种奇遇和仙缘,为修仙者们提供宝贵的攻略和建议。
此后天奇遇,就是与武器相关的。要触发这个奇遇,需要前往武馆,学习各种不同类型的武器技巧。
首先是长武器,例如长枪和长柄大刀。这些武器通常需要较大的力量和技巧来掌握,但一旦熟练掌握,它们可以在战斗中发挥出强大的威力。
接着是中短武器,如刀和剑。这些武器相对较短,更加灵活,适合近距离的战斗。掌握这些武器的技巧,可以让修仙者在近身搏斗中占据优势。
还有奇型武器,比如笔和扇。这些武器虽然看似奇特,但在特定的战斗场景中却能发挥出意想不到的效果。学会使用这些奇型武器,需要修仙者具备独特的创意和技巧。
最后是双手单武器,比如双手持刀或双手持剑。这种武器使用方式需要修仙者具备较高的身体素质和协调性,能够同时控制两把武器进行攻击。
当修仙者将所有这些武器的熟练度都练满之后,一个奇妙的任务就会被触发。完成这个任务后,修仙者将获得后天奇遇【武器精通】。
这个奇遇的效果非常强大,当修仙者切换武器时,他们的伤害将会增加 10%。这意味着在战斗中,修仙者可以根据不同的情况迅速切换武器,从而发挥出最大的战斗潜力。
然而,要达到这个目标并不容易。修仙者需要付出大量的时间和努力,不断地练习各种武器技巧,才能真正掌握它们。但只要坚持下去,最终一定能够获得这个强大的后天奇遇。
...
《功法使用与搭配》
各位道友,走过路过不要错过。
本攻略组将系统解析《仙缘》中的功法体系。根据实战测试,目前所有功法可划分为三大类:修行法、输出法、身法。理解这套“车体理论”,能让你少走十年弯路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