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湖村致富传奇
太湖村致富传奇
当前位置:首页 > > 太湖村致富传奇 > 第10章 激流勇进

第10章 激流勇进

加入书架
书名:
太湖村致富传奇
作者:
一只颓废的大肥焦
本章字数:
2774
更新时间:
2025-04-25

1979年的春天来得格外早,太湖村的山茶林里,新芽在春风中舒展,空气中浮动着清甜的香气。范德彪站在冷链物流中心的监控室里,盯着大屏幕上闪烁的数据——新安装的智能温控系统将冷库温度精确控制在±0.5℃,分拣车间的流水线正有条不紊地运转。

"德彪!"陈雪急匆匆跑来,手里挥舞着文件,"欧盟有机认证通过了!"这个消息让整个办公室沸腾起来。范德彪接过证书,指尖轻轻着烫金的文字,仿佛看到了通向国际市场的大门正在缓缓打开。然而,喜悦尚未散去,一个噩耗传来:东南亚的主要合作商突然终止订单,转而与另一家山茶油企业签约。

范德彪连夜召集核心成员开会。会议室里气氛凝重,赵德顺眉头紧锁:"听说对方开出了低于成本的价格,这摆明了是恶意竞争!"范德彪却出奇地冷静,他调出市场调研报告:"东南亚市场虽然暂时受挫,但欧盟那边的需求缺口更大。我们的有机山茶油正好填补空白。"

为了打开欧洲市场,范德彪决定参加德国柏林国际食品展。他带着陈雪飞往德国,行李箱里塞满了精心设计的产品册和小包装样品。展会现场,"太湖春"的展台被安排在偏僻角落,但范德彪早有准备。他租来烹饪台,现场用山茶油制作中式点心,浓郁的香气很快吸引了大批参观者。

一位金发碧眼的采购商驻足品尝后,竖起大拇指:"这是我尝过最特别的食用油!"范德彪抓住机会,详细介绍山茶油的营养价值和传统工艺。三天展会结束,"太湖春"收获了七份意向订单,其中包括一家欧洲连锁超市的大额采购合同。

回国后,范德彪立即扩建生产线,同时着手解决一个关键问题——运输成本。当时国内缺乏首达欧洲的冷链航线,货物需要在香港中转,不仅耗时久,损耗也大。他多方奔走,终于与一家国际航运公司达成合作,开通了太湖村到鹿特丹的定期货运班轮。

然而,新的挑战接踵而至。欧洲客户对产品包装提出更高要求,必须符合环保标准。范德彪果断投入资金,研发可降解的纸质包装。他带着团队日夜攻关,尝试用山茶壳、稻草等材料制作包装盒,最终成功推出兼具美观与环保的新产品。

在农业领域,范德彪也在不断创新。他将生态农场与教育结合,开设了"农耕研学基地",吸引省城的中小学生前来体验农事。孩子们在稻田里插秧,在茶园里采茶,亲手制作山茶油手工皂。这个创意不仅增加了农场收入,还培养了下一代对农业的兴趣。

随着产业规模扩大,范德彪意识到人才的重要性。他在县城设立了办事处,招聘了市场营销、国际贸易等专业人才;还与省农科院合作,建立了山茶油研发中心。他常对员工说:"我们不仅要做农产品,更要做科技含量高的商品。"

这一年,太湖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土坯房逐渐被红砖小楼取代,村里通了水泥路,家家户户用上了自来水。更令人欣喜的是,村里的年轻人不再向往城市,而是纷纷加入"太湖春"的创业队伍。范德彪还设立了教育基金,资助村里的孩子上大学。

某天傍晚,范德彪独自登上后山。夕阳将茶园染成金色,远处的冷链中心灯火通明,宛如镶嵌在大地上的明珠。他想起重生时的那个午后,恍如隔世。从一个被水草缠住的溺水青年,到带领全村致富的企业家,他用现代知识和不懈努力,改变了自己和乡亲们的命运。

山风送来阵阵茶香,范德彪的目光越过群山,投向更远的地方。改革开放的浪潮正席卷全国,新的机遇与挑战并存。他知道,前方的道路不会一帆风顺,但他己做好准备,继续带领太湖村在时代的洪流中激流勇进,书写更加壮丽的篇章。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