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8年初,正当"太湖春"在资本市场和产品创新上高歌猛进时,一场看不见的危机正在悄然逼近。竞争对手远东粮油集团经过重组,背后站上新的资本力量,开始对"太湖春"展开全方位狙击。他们先是在媒体上发布对比实验视频,声称"太湖春"山茶油的烟点低于国家标准;紧接着,在各大商超开展"买一送一"的恶性价格战,将山茶油价格压到成本线以下。
一时间,消费者陷入困惑,"太湖春"的线下门店客流量锐减40%。范德彪连夜召集高管开会,会议室的气氛凝重得能拧出水来。市场总监汇报:"我们的产品抽检报告显示完全合格,但负面舆论己经发酵,经销商开始要求退货。"范德彪盯着墙上的世界地图,突然开口:"清者自清,我们要用事实说话。"
第二天,他召开新闻发布会,邀请国家粮油质量监督检测中心的专家现场检测。当检测数据证明"太湖春"山茶油烟点达到220℃,远超国家标准时,现场响起热烈掌声。但范德彪没有止步于此,他宣布启动"透明工厂"计划,开放所有生产线供消费者参观,还在产品包装上印上二维码,扫码即可观看生产全过程。这一系列举措迅速扭转了舆论,半个月后,销量开始回升。
然而,远东粮油的攻势并未停止。他们利用资本优势,在原料市场囤积山茶籽,导致收购价格暴涨60%。范德彪早有准备,他立即启动战略储备,同时与银行协商,获得了3亿元的应急贷款。他亲自走访全国各大茶农合作社,承诺以高于市场价10%的价格收购茶籽,并提供免费的种植技术指导。在他的努力下,"太湖春"的原料供应不仅没有中断,还新增了5万亩合作茶园。
在国际市场,另一场风暴也在酝酿。欧盟突然提高有机食品的农药残留标准,"太湖春"的部分产品因检测出微量农药成分被退运。范德彪紧急飞往布鲁塞尔,与欧盟官员展开谈判。他拿出在茶园实施生物防治的记录,以及与中科院合作的有机种植研究报告,用数据证明产品的安全性。同时,他承诺在三个月内完成生产标准升级,采用更严格的有机种植体系。最终,欧盟同意给予"太湖春"六个月的过渡期。
回国后,范德彪立即召开全员动员大会。他将欧盟的新标准打印出来,贴满整个厂区:"这不是危机,是机遇!谁能率先达到国际最高标准,谁就能占领市场制高点。"他投入5000万元,引进先进的检测设备,在每个生产环节增加三道检测工序;同时,在茶园推广"以虫治虫"的生物防治技术,用瓢虫控制蚜虫,用赤眼蜂防治茶毛虫。
面对竞争对手的价格战,范德彪没有盲目跟风。他重新梳理产品线,将高端山茶油定位为"健康奢侈品",推出限量版礼盒,搭配专业的营养顾问服务;针对大众市场,则推出高性价比的家庭装,并联合知名厨师开发山茶油烹饪课程,通过电视节目和线下活动进行推广。这种差异化策略,让"太湖春"在价格战中不仅没有受损,反而提升了品牌溢价。
1988年盛夏,"太湖春"迎来了双喜临门:生物科技产业园的二期工程竣工,山茶皂苷的年产量提升至50吨;同时,公司通过了欧盟最新的有机认证,成为国内首家达到该标准的油脂企业。在庆祝宴会上,范德彪举起一杯山茶油调制的鸡尾酒:"市场竞争就像大浪淘沙,只有根基扎实的企业,才能笑到最后。"但他心里清楚,这场商战远未结束,新的挑战随时可能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