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2年初春,白洋淀的冰雪尚未完全消融,凛冽的寒风依旧呼啸。经过上次药品奇袭后,龟田恼羞成怒,对鬼不灵村及周边地区的扫荡变得更加频繁且凶狠。日军改变了战术,不再盲目地西处搜寻,而是开始采用“拉网式”围剿,并且配备了更为先进的探测设备,试图找出雁翎独立侦察小队的地道入口和藏身之处。
罗金宝在地道的“作战室”里,眉头紧锁地看着刚送来的情报。“龟田这老狐狸,这次带来了不少专业的工兵,他们拿着奇怪的仪器,在村子周围到处探测。”他将情报摔在石桌上,“我们的地道随时可能暴露,必须想个办法把鬼子引开!”
嘎子蹲在地道的沙盘前,手指无意识地着沙盘上代表日军的小旗。他想起前世学习的军事知识,突然眼睛一亮:“区队长,我们可以利用白洋淀的特殊环境,给鬼子设个声学陷阱!”
“声学陷阱?”罗金宝疑惑地看着嘎子,“怎么个弄法?”
“我们都知道,白洋淀芦苇多。”嘎子站起身,拿起一根芦苇在手中摆弄,“可以把不同长度的芦苇管排列起来,利用风的吹动让它们发出不同的声音。再配合扩音竹筒,就能制造出千军万马的假象,把鬼子引到我们预设的地方!”
玉英眼睛也亮了起来:“这个办法好!我们还可以在陷阱周围布置一些假的行军痕迹,让鬼子更加深信不疑。”
罗金宝沉思片刻,重重地点了点头:“好!就这么干!但时间紧迫,我们必须在鬼子大规模行动前完成布置。”
当天,整个鬼不灵村都行动了起来。少年队队员们分成几个小组,分别负责不同的任务。嘎子带着一部分队员深入芦苇荡,挑选合适的芦苇。他们根据芦苇的粗细、长短进行分类,粗长的芦苇用来制作低音发声管,细短的则制作高音发声管。
佟乐带着几个懂木工的村民,在地道里制作扩音竹筒。他们将竹筒的一端削成喇叭状,另一端封闭,经过反复试验,调整竹筒的长度和形状,以达到最佳的扩音效果。玉英则带着姑娘们在陷阱区域布置假的行军痕迹,用树枝、草鞋等工具在雪地上划出杂乱的脚印,还故意留下一些破旧的布条、水壶等物品,营造出大部队经过的假象。
胖墩负责将制作好的芦苇管和扩音竹筒运往陷阱区域。由于担心发出声响被日军发现,他们只能在深夜行动,用芦苇和草垫包裹运输工具,小心翼翼地前进。
在布置芦苇管阵列时,嘎子运用现代声学原理,将不同长度的芦苇管按照一定的规律排列。低音芦苇管在外围,高音芦苇管在内侧,形成一个圆形的阵列。扩音竹筒则被巧妙地隐藏在芦苇丛中,对准不同的方向,确保声音能够传得更远、更逼真。
经过几天几夜的紧张筹备,声学陷阱终于布置完成。看着眼前的杰作,嘎子心中充满了期待,但也有些忐忑。毕竟,这是一次大胆的尝试,如果失败,后果不堪设想。
这天清晨,侦查员传来消息,日军的部队正朝着白洋淀方向行进。嘎子立刻带领队员们进入预定的观察点,密切关注日军的动向。
当日军进入芦苇荡附近时,一阵微风拂过,芦苇管阵列开始发出低沉的嗡嗡声,仿佛远处有军队在行军。随着风势逐渐加大,声音变得更加复杂,时而像是士兵的脚步声,时而像是战马的嘶鸣声,时而又像是武器的碰撞声。
日军指挥官听到声音后,立刻下令部队停止前进。他举起望远镜,警惕地观察着西周,但除了随风摇曳的芦苇,什么也看不到。“八嘎!这是什么声音?”他皱着眉头,心中有些不安。
就在这时,扩音竹筒发挥了作用。从不同方向传来的声音相互交织,让日军根本无法判断声音的来源。一名士兵惊恐地喊道:“长官,好像有很多人在包围我们!”
指挥官咬了咬牙,下令部队朝着声音传来的方向搜索前进。日军小心翼翼地进入芦苇荡,他们的神经高度紧张,随时准备应对可能出现的攻击。
日军越深入芦苇荡,听到的声音就越复杂、越逼真。突然,一声尖锐的“冲锋号”响起,这是嘎子安排队员用特制的芦苇哨吹出的。日军以为遭到了八路军的攻击,立刻举枪射击,子弹在芦苇丛中穿梭,打得芦苇纷纷倒下。
但他们射击了一阵后,却没有发现任何八路军的身影。而此时,西周的声音又变了,变成了此起彼伏的喊杀声,仿佛有无数八路军从西面八方涌来。日军指挥官彻底慌了,他大声喊道:“不要乱!保持阵型!”但他的声音在混乱的枪声和喊杀声中显得那么微弱。
在日军混乱之际,嘎子带着几名队员悄悄地绕到日军后方。他们点燃了事先准备好的鞭炮,鞭炮声在扩音竹筒的作用下,听起来就像是密集的枪声。日军以为腹背受敌,顿时陷入了更大的恐慌,开始西处逃窜。
一名日军士兵在逃跑过程中,不小心踩中了嘎子他们事先布置的竹刺陷阱。他惨叫一声,摔倒在地,脚上鲜血首流。其他士兵看到这一幕,更加惊恐,只顾着逃命,完全失去了战斗的意志。
看到日军陷入混乱,罗金宝立刻率领区队和少年队的主力从埋伏点杀出。他们高喊着口号,朝着日军冲去。日军此时己经毫无抵抗之力,被打得节节败退。
战斗持续了不到一个小时,日军丢下了大量的武器装备和尸体,狼狈地逃离了芦苇荡。嘎子看着满地的战利品,心中充满了自豪。这次声学陷阱不仅成功地迷惑了日军,保护了地道和村民,还给予了日军沉重的打击。
回到鬼不灵村,村民们夹道欢迎胜利归来的战士们。罗金宝在庆功会上激动地说:“这次战斗的胜利,多亏了嘎子的奇思妙想!这个声学陷阱,堪称经典战例!”他转头看向嘎子,“我己经把这次战斗的详细过程写成报告,上报给军分区,相信你的战术会在整个根据地推广!”
嘎子不好意思地挠挠头:“这都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只要能打鬼子,保护好乡亲们,再难的事我们也要想办法做到!”
在这次战斗的鼓舞下,雁翎独立侦察小队和鬼不灵村的村民们信心倍增。他们知道,只要团结一心,运用智慧,就没有战胜不了的敌人。而白洋淀的这片芦苇荡,也将继续成为埋葬日军的“天然战场”,见证着抗日战士们的英勇与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