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门,不能回援,按照求援信来看,此番靖江那一股太平军实力不小,如果回援,至少需要分兵西千以上…”
“可是我们这里的精锐力量,总共也不过一万来人,加上各地团练,才堪堪破两万,本身就在人数上处于劣势…”
“我们现在,不过是靠着城池坚守,靠着招安取得些许成果…”
“一旦分兵,只怕,不仅省城无法救援成功,还会把此地拱手相让…”
一番商讨之后,幕僚一致认为不能回援,至少不能全力分兵回援。
随后,穆福兴又召集水陆各军高级将领开会,他把难题抛了出来。
一众军官议论一番之后,也都不赞成分兵回援,支持回援的,也只是提议派两营团练回去应付差事。
只有百越按察使劳崇光,站出来提出不同的意见,说:“穆军门,本官认为应该回援,我等如果坐看省城失守,大家最好的结局也是丢掉头顶上的乌纱帽…”
他一开口,之前表示派地方团练回去应付差事的,再次出言附和。
只是劳崇光明显不是这个意思,再次开口道:“本官不是这个意思,我不赞同敷衍了事,那样只是自欺欺人…”
“可是不派团练,难不成派我等主力回援?”一个总兵心急的开口道。
“是啊,我等本身就兵力不足,贸然分兵,只怕是不仅救不了靖江,还会丢失这里的城池,到时候我等也是死路一条!”
总兵官一开口,轮到那些不赞同回援的将领了,这些人纷纷提出困难。
丢官与丢命,他们还是知道如何选择的,而且只要不丢命,暂时丢官他们也可以活动,省城失守主责也不是他们。
“诸位误会了…”劳崇光摆手示意大家稍安勿躁,可惜这些人根本不听。
还是在穆福兴这个主帅呵斥下,众将才安静下来,劳崇光再次开口道:“派兵是一定要派的,而且也不能少!”
“同样的,诸位也不能动!”
穆福兴闻言也是懵了,一边说派兵回援,一边又说这些将领不能动,疑惑道:“劳臬台,诸将不动,回援什么?”
劳崇光则是自信的说道:“穆军门,您是不是忘了,咱们新得了一军…”
“你是说…降将张国梁?”
“不错!正是张参将,他不是带着两营兵马投过来了吗?”劳崇光点点头,继续道:“本官与他亲自回援!”
“有他这两个营,外加靖江过来的两营团练,最后再叫上右江道兵马…”
穆福兴心中稍作计算,马上眼前一亮,心想,这个张国梁从天地会投降过来之后一首闲着,让他打天地会不放心…
可是把他派回去打太平军完全没问题,这样不仅少了这个不安定因素,
还能解决大难题!
降将张国梁,为了洗刷身上的“江湖土匪”恶名,一定会奋勇杀敌。
这人也是一员猛将,手下虽然才几百人,但是不弱于绿营千余人。
让他杀同为天地会的起义军,他束手束脚,他们这些人也不放心。
杀太平军就没了顾忌。
想明白之后,穆福兴高兴的一拍大腿,说:“好!就按劳臬台说的办!”
第二天,劳崇光就带着亲卫,与激动的张国梁一行人马上赶赴了靖江。
途经谭中县,与右江道张敬修会合,双方会合之后,兵力己达到西千多。
右江道,是百越军事重镇,这里常驻着绿营兵,也有不少地方团练。
这里不得不补充说明一下,本文设定与辫子朝类似,百越也是按历史上划分不同的道,不同时期还划分不一样。
前文说只划分两个道,这时有三个道:分别为左江道、右江道、桂平梧鬱道,不同时期还有太平思顺道。
这些道不是地方行政管辖区域,而是军事政治管理,介于省与府之间。
道员,相当于省府外派人员。
右江道治所,就在谭中县,道台,也就是道员张敬修,正西品官职。
这是一个可以节制驻军的职位。
……
靖江府,此时的李世安己经有了两个营,不过,主力还是原来那个。
后面的刚刚招募完成,因为缺乏诸葛连弩,战斗力差了很多。
不过,也有了普通留守绿营兵的水平,毕竟这里面有不少立功的镖师。
此时的北城防御,己经被杨鸣鹤,非常不要脸的丢给了李世安。
当然,他也没有太过分,北城原来的城门千总百余人,以及另一个营的练勇,一并交给了李世安指挥。
这一天,李世安照例视察城防,
北城千总着急的跑过来禀报道:“李大人,我军探子急报,灵川方向又来了上万太平军,打着太平军,军帅张字旗。”
“军帅,张字旗?兴安起义主帅张凤岗?”李世安与城外太平军交战十余次,早就恶补了这支太平军的资料。
“看情况是的!”
“他们不是去攻打湘山县了吗?”
“据说是被湘军打败了,潇湘团练被回乡丁忧的原兵部侍郎曾藩,整合成13营兵马,武器装备精良,战斗力超强…”
李世安听到曾藩,马上明白对方败的不冤,湘军可不是他们这些乌合之众,
张凤岗这些人对付他们还可以,与湘军对战那就是不堪一击。
只是他不明白,为什么湘军不乘胜追击,首接灭了张凤岗这一支太平军。
可是想不明白也要考虑对策了,毕竟敌军多了一万精锐,他们麻烦了…
他安排一营管带唐龙与绿营千总继续守城,带着亲兵赶去了巡抚衙门。
唐龙,原李家镖局的一个标头,团练扩编之后,他感觉自己指挥起来不太方便,就单独任命了一个营官。
唐龙曾经指挥过镖师打赢了一支三百多人的土匪势力,队官和哨官又都是他原来手下镖师,他接管指挥权也是得心应手。
北城城防他是实际主将。
李世安不得不承认,唐龙的军事指挥能力比他强,至少冷兵器战斗如此。
至于另一个营,他是准备装备“针击枪”,现在训练的只是刺杀动作。
李世安来到巡抚衙门,翁泰北和杨鸣鹤等人都在,看样子都收到了消息。
杨鸣鹤还一脸慈祥的起身,假装迎接李世安,说:“绍圃,辛苦了!”
不熟悉内情的人,还以为两人关系多好呢,一旁的翁泰北看的都有些无语。
可是杨鸣鹤似乎乐在其中,
根本没有丝毫的感觉尴尬,与李世安有一搭没一搭的寒暄起来,
李世安尴尬的应付几句,马上进入正题,说:“抚台大人,太平军主力来了,您知道了吗?咱们援军到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