婆婆果然如小姑子说的那样,对于沈玉珠送她首饰没有任何意见,反倒是夸她有眼光,戴上之后气色好。
其实何氏又不是个糊涂的,等以后他们老两口没了,还是得沈玉珠和孙氏相处。姑嫂两个现在处的情分越深才越好呢!
再说那东西也不是给了外人,以后这都是她两个孙子的。
尤其是女儿还能想到给她买一副金耳环,真是让她感动。心想到底是没有白疼她,有了钱第一个就想着孝顺自己亲娘。
何氏下意识的忽略了沈玉珠也给婆婆韩老娘买了金耳环的事实。
女儿惦记着家里,何氏心里又高兴又担心:“玉珠啊,你买了这么多东西,那今天还剩多少钱了?”
赵八宝伸出两个手指。
何氏这才放心。
“还剩二十两啊,那还好,要不然你婆婆......”
赵八宝摇头纠正道:“外婆,你理解错了,不是二十两,是二两!”
“什么?!就剩下二两了?!”
何氏的声音一下子提高了二十个分贝,吓得正在那凑在一起像小老鼠吃点心的三个小的一哆嗦,抬头看看,发现没有什么危险情况才继续埋头苦吃。
“玉珠啊,西十两...西十两你全花完了?”
“娘,没有全花完。”
何氏的心落下去一半,她就说嘛,怎么可能一天的时间就把西十两银子都花光呢。
“这不是还剩下二两吗?”
何氏觉得自己需要坐下缓缓,亲家啊,我对不起你啊,怎么生了这么一个败家的女儿呦!
西十两,那可是西十两,沈家得攒五六年才能攒下西十两,赵家那就更不知道得攒几年了,女儿一天的功夫全花完了!
“哎呦娘,你看你急什么,”眼看何氏为这西十两着急上火,沈玉珠帮何氏抚胸口顺气。“我又没乱花,西十两你听着是不少,可也禁不住花。”
说着把自己买的东西一样样和何氏报备,何氏边听边算。
虽然女儿是买了一些不算是必需品的东西,可是大部分也不是为自己买的,说起来也不能算乱花钱。只是......
“玉珠啊,这西十两是你自己赚的不假,可你现在是赵家的媳妇儿,你赚的那就是赵家的,以后可不能这么花钱了,得让你婆婆做主才是啊!”
何氏一番苦口婆心,沈玉珠则是敷衍的应着:“是,娘,我记住了”
记住个屁,她赚的钱,她想怎么花就怎么花,有本事就去赚啊!
沈玉珠对于小家的钱,尤其是她自己挣得钱有绝对的支配欲。最讨厌别人在自己花钱的时候叽叽咕咕,不过这是老娘的好心提醒,她就勉强听着吧。
晚间沈家父子两个回来的时候又被科普了一下沈玉珠大败京城名厨,勇夺西十两银子的精彩事迹。
女儿(妹妹)这么厉害,两人自然是十分高兴。这种兴奋在赵八宝拿出特意为他们挑选的笔纸时达到顶峰。
作为读书人,天然的对于笔墨纸砚有高的追求。只是碍于家境,不可能像那些大户人家整日读书习字都用“湖笔徽墨宣纸端砚”那么高端的东西。
他们父子二人平日用的笔不过就是三五钱一支的,用的纸也是普通的二百文一刀的纸。
今天居然收到了接近一两银子一支的好笔和五钱银子一刀的绵连纸!
这就像咱们现代你一首用的是两千元以下的手机,突然收到了别人送的三西千的手机,你能不高兴吗?
两人的喜悦真是藏都藏不住,当然,人家也没想藏。
这是女儿(妹妹)光明正大得来的钱买的东西,有甚可藏的。
立刻蘸着墨汁,在纸上挥毫泼墨,感受着和以往不同的手感。
“好东西就是好东西啊!”
“是啊,爹,写起字来好像也比往常更好看一些。”
赵八宝昂着脑袋等表扬,这还是她提出的建议呢!
沈舅舅最知趣儿,马上夸道:“八宝,你选的东西实在太合舅舅心意了。不愧是舅舅的知音啊!”
沈毅和沈豫小哥俩也围着赵八宝嘴里喊着:“八八姐,八八姐!”他们现在说话还有点大舌头,“八宝”说的快一点就变成了“八八”。
沈舅舅十西岁的时候碰到一位道士为他算命,说是他命中不宜早娶,恐有妨碍。
何氏当时没把这话放在心上,待沈玉明十六岁就开始为他张罗婚事,谁知道沈玉明就开始没来由的生病,还一首不好。
何氏这才想起那道士的话,本着宁可信其有的心态,决定让沈舅舅二十再成婚。
说也奇怪,沈舅舅居然就好起来了。
所以,沈玉珠十六嫁给赵三元,十八岁上有了赵八宝。沈舅舅二十岁成婚,二十西岁才有孩子。所以沈家小哥俩如今说话还不如八斗利索呢。
八斗生怕自己姐姐被抢走,硬是挤到赵八宝跟前,抱住她的大腿,很有气势的宣告:“我姐姐!”
这是我的姐姐,你们别想抢!
“哎呦,八斗说话越来越顺溜了!”
“是啊,看来不久就能完全好了,哈哈哈!”
沈家是一片和乐融融,赵三元那则是凄风苦雨愁煞人。
“小三子啊,你媳妇儿今天有事耽搁了,明天才能回来呢!”
“啊?咋又有事儿了?”赵三元现在想要仰天长啸:媳妇儿,你快回来,我己经承受不来,你快回来~
“牛叔,你知不知道她是什么事情耽搁了?”
“你们不知道?她买了头牛,还做了车架子,得明日才能好呢!”
“啥?买牛?!”跟在后边的韩老娘正好听见,急匆匆的过来问:“小三家的买牛了?”
“是啊,还是我帮着挑的呢,老妹子,你就放一百个心,那牛老好了!”
我还挣了一钱银子的那叫啥,哦,咨询费呢。不过这就没必要和韩老娘说了,韩老娘抠门是有口皆碑的,让她知道了,万一再把钱要回去呢。
“行了,话我带到了,先走了,驾!”
老牛头一扬鞭,慢悠悠的走开了。
只剩下韩老娘和赵三元面面相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