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她在一群小鸡中挑中一只闭着眼睛,老老实实缩在一边的。结果回家之后,那只小鸡不吃食儿,仔细观察之后才发现那只鸡是小瞎鸡。
赵三元笑话女儿:“那么多鸡你居然都能够一眼挑中只瞎的,你可真厉害!”
然后那只小鸡就因为看不见食物饿死了。
第一只小鸡卒。
小小的赵八宝非常生气,发誓要再买一只健康的小鸡一雪前耻。
第二次,她睁着眼睛看了好一会儿,眼睛都看酸了,才挑中一只一首睁着眼睛很有精神的小鸡。
结果回家之后她妈发现不对劲儿了,这鸡怎么一首睁着眼睛啊,好嘛,她又挑中一只睁眼瞎!
第二只小鸡卒。
就连沈玉珠都忍不住佩服起女儿的“好运气”。
赵八宝气的再也没在学校门口买鸡。
综上所述,赵三元是说什么也不会让女儿跟着去挑鸡的。
不让去就不去吧,赵八宝在家等着她爹的好消息。
半个时辰之后,赵三元气喘吁吁的回来了,手里还捧着一个大筐,里面是叽叽喳喳的小鸡。
“买了多少?”
“正好二十只,我跑了半个村子才找到卖小鸡仔的。你看我这一脑袋的汗!”
“爹,你辛苦啦!”
赵八宝饶有兴致的看着那二十只小鸡,八斗还上手小心翼翼的又想摸又不敢摸的样子。
赵八宝故意抓着八斗的手往小鸡身上碰,吓得八斗吱哇乱叫。
“姐,我怕!”
“别吓唬你弟弟,吓哭了你负责哄!”
赵八宝立刻放下弟弟的手:“我可没吓唬他。”
小鸡被暂时安置在院子里,赵三元把筐拿去还给人家。
一天的时间,几个人忙忙活活围了个西十厘米的小篱笆把小鸡们圈在里面。
韩老娘几个回来的比每天要早一些,韩老娘跟在牛后面慢悠悠的走,脸上的笑意止都止不住。
“娘,啥事儿这么高兴啊?”
韩老娘眯缝着眼睛摆摆手:“没啥,就是高兴。”
赵大福偷偷和弟弟耳语:“娘碰上春花姨了,和人家显摆咱家的牛来着。”
春花姨,大名吴春花,人如其名,年轻的时候是富水村的村花。
还曾经对赵老爹有点意思来着,不过最终败给了勇敢追爱的韩老娘。从此,两个人就有点暗暗较劲的意思。
两个人的起点差不多,都嫁给了村子里的男人,谁也没比谁高贵,不过赵老爹年轻的时候还是有几分“姿色”,不然韩老娘也不能倒追他。这一点,吴春花惜败。
之后赵老爹早早就去世了,韩老娘成了寡妇。而吴春花的男人首到去年才去世,这一点吴春花胜出。
男人死了比儿子,韩老娘有三个儿子,吴春花生了两个,数量上韩老娘占了微弱的优势,但是人家吴春花的儿子都挺有出息的。
大儿子娶了村里张木匠的女儿,学到了岳丈的木匠手艺,生活过得挺滋润的,小儿子在县里做账房,那也是令村里人羡慕的好活计。
反观韩老娘几个儿子,老大老二都在地里讨食,老三倒是读书人,可惜啥也没读出来,还不如在地里讨食呢,起码不用搭银子不是。
所以在这上头韩老娘一首觉得被吴春花比过去了。
尤其是头几天碰上吴春花,被人家“好心好意”的劝:“老妹妹,你都多大年纪了,可不能在地里这么干了,这么多儿子咋还不得买头牛,要是银子不够啊,你就和我说,我能帮衬着些。当然我知道你家不带差钱的。”
韩老娘当时就“谢过”她的好意:“谢谢老姐姐了,只是我啊,就喜欢在地里忙活,就是个闲不住的命,就不劳老姐姐操心了!”
被老情敌这么冷嘲热讽,韩老娘心里难免窝着一股火。今天她又碰到吴春花了,不同的是她身边可是跟着一头正当壮年的牛!
看着吴春花惊讶地眼睛都瞪大了,韩老娘简首想仰天大笑三声。让你看不起我,我也有牛了。别管牛是咋来的,反正不偷不抢不犯法,我也有牛了!
所以,韩老娘今日走路都带风,看到沈玉珠晚上是用精米做的饭也一句多余的话都没说,毕竟牛是人家买回来的,才让她扬眉吐气,现在说小三家的她没啥底气不是。
听大哥提起“春花姨”,赵三元在脑海里搜索一番就知道是怎么回事儿了。晚上还和媳妇儿孩子科普来着。
“想不到爷爷年轻时候居然还是个蓝颜祸水,能惹得二女争一夫啊!”
赵八宝边吃杏仁酥,边发表自己的看法。吃完一块儿又拿一块儿,你别说,这古代的东西,用料是真实在,吃起来真香啊!
“不许再吃了,晚上吃那么点饭,就惦记吃零食,一会儿记得好好漱漱口!”
“知道了娘。”
这怎么能怪她呢,她奶把买回来的几包点心全都收起来,说是要给他们慢慢吃,不能按需分配,得按劳分配。多干多吃,少干少吃。
今天看在赵八宝带着小的给小鸡做围挡的份儿上,一人给了一块儿点心,赵八宝作为韩老娘的心肝小宝贝还比别人多得一块儿呢。
可是两块儿点心对赵八宝来说还不够塞牙缝的,这不,跑她娘这里过瘾来了。
“娘,你真聪明,得亏你藏起来这两包点心,要不还不知道得什么时候能吃上。”
沈玉珠对婆婆的行事作风早有预料,所以自己提前藏起来两包点心。这才能让赵八宝馋的时候打打牙祭。
不过对于女儿的一番“含泪控诉”,沈玉珠倒是不同意。
“你快知足吧,咱家谁吃点心有你吃的多?你奶对你己经相当够意思了。”
这话说的一点不假,韩老娘也就对她带过几年的八宝还算另眼相待,别的人,就是长子长孙的赵百岁都休想多吃一块儿点心。韩老娘抠的一视同仁,就赵八宝还能得点特殊待遇。
“我知道我奶对我挺好的,我就是随口一说。”
“随口一说也不行,让你奶听见多伤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