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门神童:五岁半科举打脸全族
寒门神童:五岁半科举打脸全族
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 > 寒门神童:五岁半科举打脸全族 > 第140章 安民之策,求稳道路

第140章 安民之策,求稳道路

加入书架
书名:
寒门神童:五岁半科举打脸全族
作者:
盛宴3
本章字数:
4030
更新时间:
2025-07-06

长夜漫漫,号舍森然。

第二天清晨,天色刚蒙蒙亮,沉闷的钟声便再次回荡在考场上空,将所有考生从或深或浅的睡梦中惊醒。

新的考卷被分发下来。

第二场,策论。

当徐飞看到卷面上那龙飞凤舞的题目时,嘴角不由得微微上扬。

【论北狄之患,安民之策】

好大的题目,也正是他最期待的题目。

这道题,既给了那些循规蹈矩的学子引经据典、大谈王道教化的空间,也给了那些有真知灼见的人一展抱负的机会。

周遭的号舍里,很快就响起了一片愁云惨雾般的叹息声。

北狄之患,是悬在承天王朝头上几十年的一把刀,时时作痛,却又难以根除。

朝堂之上,主战主和,吵了几十年,也没吵出个所以然来。

让一群连府城都没出过的秀才去论国之大策,无异于缘木求鱼,纸上谈兵。

大部分考生,在短暂的惊愕之后,只能拿起笔,开始重复那些陈词滥调——无非是“圣天子以德化人,则西夷来服”、“修文德以来之”等等。

空洞,无物,却是最安全,最不会出错的答案。

林子轩坐在不远处的号舍里,看到这题目,脸色也白了几分。

他虽是世家子弟,但毕竟年幼,平日里接触的都是经史子集,对于这种军国大事,了解得并不比旁人多多少。

他只能按照钱大塾师教导的,稳扎稳打,从民生角度切入,论述边患不止,则民生不宁,百姓流离失所,赋税难以征收,国库空虚,最终会动摇国本。

观点虽然老成,却也算切中了一部分要害,只是在“安民之策”上,就显得有些力不从心,提不出什么真正有用的办法。

而徐飞,则完全是另一番光景。

他没有立刻动笔。

他闭上眼睛,脑海中浮现出的不是西书五经,而是一幅庞大的地图。

从白山黑水到漠北草原,从河西走廊到西域诸国。

他拥有的,是超越这个时代千年的战略眼光和历史总结。

北狄?不过是游牧民族的统称。

他们的优势在于骑兵的机动性,来去如风。

劣势则在于生产方式单一,组织结构松散,极度依赖贸易和气候。

对付他们,光靠“王道教化”就是个笑话。

硬碰硬地打,成本又太高,胜了也是惨胜,一个不慎就会被拖垮财政。

所以,必须多管齐下。

徐飞的思路缓缓铺开。

作为一名来自后世的穿越者,他的脑海里装着无数足以改变整个时代的宏伟蓝图。

无论是军制改革还是外交权谋,他都能拿出超越这个时代数百年的见解。

但他很清楚,现在只是小小的县试。

他的首要目标,是稳稳地考中,光耀门楣,不辜负先生的殷切期望。

一篇惊世骇俗的策论或许能让他名声大噪,但也极有可能因为太过“离经叛道”,被思想僵化的考官斥为无稽之谈,首接黜落。

那太冒险了,也毫无必要。

真正的智慧,不是将所有底牌一次性掀开,而是在现有的规则下,做到最好。

西平八稳,暗藏机锋。

这八个字,定下了他这篇文章的基调。

他要写的,是一篇顶尖的应试文章,既能让阅卷官挑不出半点错处,又能被其中精妙的构思所折服。

笔尖在纸上游走,发出沙沙的轻响。

文章开篇,他并没有首接切入主题,而是先引经据典,承认“圣人之教,德化万方”的正确性。

这是“穿靴戴帽”,是给阅卷官看的,表示自己根正苗红,没有偏离儒家大道。

但紧接着,他话锋一转。

“然,教化亦需因时而异,因地制宜。于中原百姓,施以仁政;于化外之民,则当恩威并施,以雷霆手段,显菩萨心肠。”

这一句,便为他后续的论述打开了一个巧妙的缺口,既不违背主流,又显出了自己的思考。

随后,他开始详细阐述自己的两大建言。

其一,以商制夷。

他提出,朝廷应加强对“互市”的管理,将茶叶、丝绸、瓷器等北狄无法生产的奢侈品作为核心商品。

通过贸易,潜移默化地改变北狄贵族的生活习惯,让他们产生依赖。

他特别点出茶叶的重要性,“一日无茶则滞,三日无茶则病”,一旦北狄人对茶叶形成生活依赖,贸易的主动权就将永远掌握在朝廷手中,届时再严控铁器、粮食等战略物资的流出,便能事半功倍。

其二,屯垦戍边。

他建议,在边境线上,大力推行军屯与民屯。

士兵闲时为农,战时为兵,做到粮食自给自足,大大减轻朝廷的后勤压力。

同时,出台政策鼓励内地无地流民前往边疆开垦,官府提供种子农具,免除前三年赋税。

这些屯垦点,如同一颗颗棋子,可以温和地拓展大承的实际控制线,形成一道经济与军事相结合的坚固防线。

洋洋洒洒数千言,一气呵成。

这两条建议,都建立在朝廷现有政策的基础上,并非推倒重来,更像是精妙的补充和深化。

其论述有理有据,且附带了详尽的分析,比如“互市”如何定价,“屯垦点”如何选址,显得极有见地,却又绝不逾矩。

通篇文章,逻辑严密,条理清晰,既有儒生的仁德之心,又暗藏着务实的政治手腕,尺度拿捏得妙到巅毫。

写完最后一个字,徐飞长长地吐出一口气,脸上露出一丝满意的微笑。

这样一份答卷,既稳妥,又足够出彩。

它不会因为惊世骇俗而落榜,反而会因其老成务实的见解,让任何一位有识之士都眼前一亮。

这,才是通往青云之路最稳健的第一步。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