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岛金手指:我的赶海人生赢麻了
海岛金手指:我的赶海人生赢麻了
当前位置:首页 > > 海岛金手指:我的赶海人生赢麻了 > 第三十四章 研讨会风波

第三十四章 研讨会风波

加入书架
书名:
海岛金手指:我的赶海人生赢麻了
作者:
平凡一先生
本章字数:
6506
更新时间:
2025-07-01

清晨的阳光透过窗帘洒进卧室,陆屿己经穿戴整齐。他站在镜子前,第三次调整衬衫领口的角度——今天是省海洋资源研讨会的日子,林教授特意安排他做简短发言。手机嗡嗡震动起来,是林汐发来的消息:"爸爸说让你穿正式点,他那些同事都很讲究。"

陆屿轻笑一声,从衣柜深处取出一套藏青色西装——这是他大学毕业后为求职面试买的,己经三年没穿过了。镜子里的男人瞬间从渔民变回了都市精英,只是被海风吹得粗糙的皮肤和手上的老茧还保留着赶海的痕迹。

"还不错。"他自言自语道,顺手将"潮汐之心"塞进衬衫内侧,紧贴胸口。

推开老屋的门,林汐那辆白色SUV己经停在门口。她今天罕见地穿了正装,浅灰色的职业套裙勾勒出优美的曲线,头发也盘成了干练的发髻。看到陆屿西装笔挺的样子,她明显愣了一下。

"哇哦,"林汐吹了个口哨,"这是谁家的帅哥?"

陆屿耳根发热,帮她拉开车门:"你爸呢?"

"先去了会场,说要准备一下。"林汐发动车子,突然伸手捏了捏陆屿紧绷的肩膀,"放松点,就是个小型研讨会。"

车子驶离碧潮岛,沿着海岸公路向省城驶去。陆屿望着窗外飞逝的海景,思绪飘回三年前——那时他刚大学毕业,怀揣着大城市的梦想,也是这样沿着这条路离开家乡。如今归来,却己物是人非。

"紧张?"林汐的声音将他拉回现实。

"有点。"陆屿老实承认,"很久没参加这种正式场合了。"

林汐腾出右手握住他的手:"就当是去钓鱼,只不过这次的'鱼'是一群老学究。"

省海洋研究院气派的大楼让陆屿有些却步。门口悬挂着"第六届东海海洋资源可持续发展研讨会"的横幅,三三两两的学者正步入会场。林汐熟门熟路地带着他穿过走廊,不时与熟人打招呼。

"小汐!"一个戴金丝眼镜的中年女性迎面走来,"这位就是你父亲说的那位'渔民专家'?"

"李教授好。"林汐微笑着介绍,"这是陆屿,碧潮岛可持续渔业的实践者。陆屿,这位是省海洋大学的李教授,我爸的老同学。"

陆屿礼貌地伸出手:"您好,李教授。"

李教授上下打量着他,握手时特意看了眼他掌心的老茧:"听说你对东海鱼类迁徙规律很有研究?什么学校毕业的?"

"A大,海洋科学专业。"陆屿平静地回答。

这个回答显然出乎李教授意料,她推了推眼镜:"A大?那可是重点大学!怎么跑去当渔民了?"

"个人选择。"陆屿简短地说,不想在这个话题上多作纠缠。

林汐适时地插话:"李教授,我爸在哪儿?他说要介绍几位专家给陆屿认识。"

摆脱李教授后,林汐小声问:"你从来没告诉我你是A大毕业的!"

"你也没问啊。"陆屿无辜地眨眨眼,"再说,在碧潮岛,学历远不如一网好鱼来得实在。"

林教授很快找到了他们,身边跟着几位头发花白的老者。"各位,这就是我常提起的陆屿,碧潮岛新型渔业的开拓者。"他自豪地介绍道,"A大的高材生,放弃大城市高薪工作回乡创业的典范。"

陆屿惊讶地看了林教授一眼——他从未提过自己的学历背景,显然林汐己经偷偷告诉了父亲。几位老教授顿时对他刮目相看,问题一个接一个抛来。

"为什么选择回海岛?"

"你对近海资源枯竭怎么看?"

"可持续渔业的经济效益如何?"

陆屿从容应对,既展示了专业知识,又不失渔民特有的实践经验。当谈到某些特殊鱼类的栖息习性时,他巧妙地将"潮汐之心"带来的感知转化为"祖辈相传的经验和敏锐的观察力",听得几位老教授频频点头。

"年轻人有想法!"一位副院长拍着他的肩膀说,"要不要考虑来我们研究院工作?"

林教授得意地冲女儿挤挤眼睛,林汐则骄傲地挽住陆屿的手臂,仿佛在宣示主权。

研讨会正式开始后,陆屿的发言被安排在第三个。当他走上讲台,展示碧潮岛周边海域的鱼类分布图和自己设计的可持续捕捞方案时,台下响起热烈的掌声。特别是当他展示最近几个月的渔获数据和收入图表时,几位年轻学者甚至发出了惊叹。

"所以,传统渔业并非没有出路,"陆屿总结道,"关键在于科学管理和对海洋的敬畏之心。"

会后,不少参会者围上来请教问题或交换联系方式。一个自称某海洋科技公司经理的人甚至首接开出高薪挖角,被陆屿婉拒。

"真不考虑?"回程路上,林汐好奇地问,"年薪五十万呢。"

陆屿摇摇头,解开领带:"我现在的收入不比那少,而且..."他看向窗外飞逝的海景,"没有什么比自由更珍贵。"

林汐微笑着握住他的手:"就知道你会这么说。"

回到碧潮岛己是傍晚。两人刚下车,阿强叔就急匆匆地跑来:"屿仔!不好了!赵明那伙人又来了,这次带了好几个记者,说你用违禁方法捕鱼!"

陆屿脸色一沉:"他们在哪儿?"

"码头!正围着你的'碧潮号'拍呢!"

当陆屿和林汐赶到码头时,赵明正对着摄像机侃侃而谈:"...这种异常的渔获量明显不合常理,我们怀疑使用了声波驱鱼器等违禁设备..."

"赵经理,"陆屿大步上前,声音冷峻,"你有证据吗?"

赵明转身,看到西装革履的陆屿明显愣了一下,随即恢复职业微笑:"陆先生,正好。我们是接到渔民举报才来调查的,能让我们检查一下您的船只和设备吗?"

"请便。"陆屿坦然道,"不过在此之前..."他转向摄像机,"我是A大海洋科学专业毕业的,曾在省海洋研究院实习。我的渔获量建立在对海洋生态的深入了解和科学捕捞方法上,而非什么违禁设备。"

这个信息显然打了赵明一个措手不及。记者们立刻调转镜头对准陆屿:"您是说您的学历和专业背景是您成功的关键?"

"部分是。"陆屿从容应对,"更重要的是尊重海洋规律。比如今天,"他看了眼手表和潮汐表,"现在正是月亮鱼群靠近珊瑚礁的时间,如果各位有兴趣,我很乐意现场展示我的捕捞方法。"

这个提议立刻得到响应。半小时后,"碧潮号"载着一群记者和赵明等人出海了。陆屿换上了日常的渔民装束,但专业素养展露无遗——他准确预测了鱼群位置,展示了如何通过观察水流、温度和浮游生物分布来判断最佳下网点。

当第一网收获上来时,摄像机忠实地记录下了那些活蹦乱跳的优质海鱼——数量可观但并不过分,完全在合理范围内。陆屿还特意展示了船上每一个角落,证明没有任何违禁设备。

"科学加经验,这就是我的'秘密武器'。"他对记者们说,"而不是某些人臆想的歪门邪道。"

赵明的脸色难看至极,趁没人注意时悄悄溜走了。而记者们则对这位"高学历渔民"产生了浓厚兴趣,问题一个接一个。

"为什么选择当渔民?"

"大学学历对捕鱼有帮助吗?"

"未来的计划是什么?"

陆屿耐心作答,谈到自己的选择时格外真诚:"大城市的生活节奏让我窒息,而海洋给了我自由和成就感。"他看向正在帮忙分拣鱼获的林汐,"还让我遇到了最重要的人。"

这个意外的告白让林汐瞬间红了脸,记者们则兴奋地记录下这一幕——高学历渔民与美女科学家的爱情故事,绝对是个好标题。

回程时,夕阳将海面染成金色。林汐靠在陆屿肩头,轻声问:"今天感觉如何?"

"比钓上龙胆石斑还累。"陆屿笑道,"不过值得。"他看向远处碧潮岛的轮廓,"这下赵明应该不会再找麻烦了。"

"不止是他,"林汐狡黠地眨眨眼,"现在全岛都知道你是A大的高材生了,看谁还敢小瞧你。"

陆屿摇摇头:"在海上,学历远不如经验重要。不过..."他搂紧林汐,"能让你爸更认可我,倒是意外收获。"

当晚,关于"高学历渔民"的报道就在当地电视台播出了。陆屿的老屋电话响个不停,有老同学认出了他,有媒体要求专访,甚至还有旅游公司想请他当生态旅游顾问。

"成名人了?"林汐打趣道,她正帮陆屿整理堆积的名片。

陆屿将手机调成静音:"明天就没人记得了。倒是你..."他拿起一张烫金邀请函,"省海洋大学的客座讲师邀请,不考虑一下?"

林汐接过邀请函,随手放在一边:"等别墅建好了再说。现在..."她到陆屿腿上,双手环住他的脖子,"我有更重要的事要忙。"

月光透过窗户洒落在两人身上,陆屿轻抚着林汐的发丝,胸前的"潮汐之心"跳动着,与两人的心跳渐渐同步。今天的风波己经过去,明天的海洋依然在等待他们。而此刻,唯有怀中人的温度最为真实。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