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站在井边,手指慢慢着那行刻痕。天色暗下来了,眼睛有点看不清,但我还是勉强认出了几个字:“愿林婉来日归来”。手指上还留着那行字的感觉,夜风吹过来,紫藤花的香气混在潮湿的空气里,搅得心里痒痒的。
“棠棠,吃晚饭啦!”林浩在厨房喊,声音里带着点急。
我应了一声,却没动地方。低头看手心,那刻痕不深,可足够让我记住——“愿君常归来”。
这是谁刻的呢,在等谁回来?
回屋一看,饭桌上摆满了菜。林浩给我夹了一筷子炒鸡蛋,问:“你今天又想啥呢?”
我咧咧嘴,“没啥,突然想起件事儿。”
他挑了挑眉,“啥事?”
我放下筷子,首首盯着他,“你说,咱把这院子利用起来,不只是自己住,拿来做生意,咋样?”
他愣了一下,然后放下碗筷,“你是说,创业?”
我点点头,“对。你看啊,现在外面的旅馆又旧又破,条件差,吃饭也不方便。咱这院子干净宽敞,还是西合院,多有特色,能改成又能住又能吃的客栈。”
林浩沉默了几秒,突然笑起来,“你啥时候开始想这些了?”
我耸耸肩,“就刚才,在井边的时候。也不知道咋回事,这想法突然就冒出来了。”
他看着我,眼里有点温柔,“那你打算咋弄?”
我拉着他坐下,掏出随身带的小本子,上面密密麻麻写满了我的想法。
“先把二楼剩下的房间都装修好,每个房间配上基本的生活用品。一楼开个小餐厅,弄点简单好吃的饭菜。厨房我都想好了,食材就用空间里的。”
林浩听得特认真,不时点点头。
“另外,我还想弄点特色服务,像提供热水澡、洗衣服务,还能安排简单的旅游路线介绍。这样外地游客、本地出差的人估计都会来。”
他轻轻握住我的手,“听起来挺靠谱。不过你想过没,咋宣传?资金够不?”
我冲他眨眨眼,“宣传嘛,先靠口碑,让街坊邻居帮忙介绍。至于资金……”我顿了顿,“空间里还有不少值钱的东西,实在不行,就用黄金换。”
他笑着摇摇头,“你呀,就想着你的空间。”
我得意地扬起下巴,“那当然,它可是我的底气。”
第二天一早,我就拽着林浩去集市,想买点合适的布料和家具。路上我叽叽喳喳说个不停:“房间得布置得温馨点,不能太老气,也不能太时髦。颜色要柔和,床品得干净柔软……”
林浩边走边乐,“你现在活像个老板娘。”
我白了他一眼,“我本来就是。”
我们在集市逛了大半天,买了几匹素色棉布做窗帘,还挑了几张结实的木桌和椅子。虽说都是二手的,但便宜,质量也不错。
回家路上,我突然想起来,“对了,你再去趟李师傅那儿行不?我想让他帮忙设计客房布局。”
林浩点点头,“行,我明天就去。”
当天晚上,我把所有资料整理好,画了几张草图,标清楚每个房间的功能和大概风格。写完后,我靠在椅背上,长长舒了口气。
林浩端来一杯热茶放我面前,“累了吧?”
我摇摇头,“不累,还有点兴奋。”
他看着我,满眼宠爱,“你真变了不少。”
我笑笑,“不是变了,是找到了自己想要的东西。”
接下来几天,我和林浩忙得脚不沾地。我去街道办事处问营业执照的事儿,工作人员听说我要开客栈,挺吃惊。
“你们这是私人院子?”她问。
我点点头,“对,但我想正规经营,手续都办好。”
她上下打量我一番,递给我一份申请表,“照着填,再交点钱,等审核过了就能开业。”
我接过表格,心怦怦首跳,激动得不行。
回家我跟林浩说了,他也挺高兴,“看来一切都往好的方向发展。”
“是啊。”我靠在他肩上,“你说,要是‘棠记客栈’真开起来了,以后这儿会啥样?”
他想了想,“应该挺热闹,有人来吃饭,有人来住店,院子里会有笑声,也会有好多故事。”
我轻轻一笑,“那就让它成为大家都愿意停下来的地方。”
几天后,李师傅带着徒弟来了,我拿出之前画的图纸,让他们照着想的改造客房。
“唐姐,你这想法挺新鲜。”李师傅看完图纸感叹道,“既留着传统结构,又加了现代功能。”
我笑着说,“就希望客人住着舒服。”
施工快结束了,我又忙着准备开业的事儿。我在门口挂上“棠记客栈”的牌子,还在窗台上种了薄荷和迷迭香,空气里飘着淡淡的香味。
刘婶来看了一次,一个劲儿夸我有眼光,“你这小院子,越看越招人喜欢。”
我心里美美的,嘴上却谦虚说:“还得靠大家多帮忙。”
那天傍晚,夕阳照在青石板上,我坐在院子里翻账本,林浩提着水壶浇花。
“你说,开业那天,会有人来不?”我问他。
他放下水壶,走过来坐下,“肯定会有。”
我抬头看他,“你咋这么确定?”
他轻轻揉了揉我的头发,“因为你值得被大家看到。”
我靠在他肩上,看着天边最后的霞光,心里又踏实又暖和。
突然,一阵风刮过来,吹起几张散着的纸页。我伸手去抓,有一张飘到井沿上,被风压住了一角。
我走过去捡起那张纸,却发现那行刻痕旁边,好像还有一道模糊的印子。
我蹲下身子,凑近一看——居然是另一个名字,差不多被时间磨没了,不过还能隐约认出来:
“林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