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枝欲孽:孔武升官记
金枝欲孽:孔武升官记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金枝欲孽:孔武升官记 > 第43章 津门暗战(上)

第43章 津门暗战(上)

加入书架
书名:
金枝欲孽:孔武升官记
作者:
多情神刀
本章字数:
4366
更新时间:
2025-06-24

然而,奏折递上去之后,如同石沉大海。不仅没有回音,反而传来了他被调任"粤海关监督"的消息——这是个比河道总督更肥也更复杂的职位,不仅要面对洋商的贿赂,还要应付地方上的各种势力。

"大人,这明摆着是穆彰阿他们搞的鬼,想把您支开!"陈爽气愤地说。

孔武却异常平静:"支开就支开吧。粤海关是洋人往来的重要关口,正好可以看看他们是怎么跟我们的官员勾结的。"

来到广州,孔武立刻下令清查关税账目。不出所料,所谓的"关税",十有八九都进了各级官员和洋商的腰包。什么"洋船停泊费""货物查验费""港口维护费",名目繁多,触目惊心。

"大人,"一个老税吏偷偷找到孔武,手里拿着一本破旧的账本,"这是前几任监督记的'暗账',您看,光是去年,就有三十万两白银被他们以'孝敬洋商'的名义分了。"

孔武看着账本上密密麻麻的记录,又看看老税吏身上打满补丁的衣服,心中又是一阵刺痛。他想起在江南铁厂,工人们为了炼出一吨好钢,要在高温炉前站上十几个小时,而这些税务官员,却拿着国家的关税,去孝敬那些侵略我们的洋人。

"老人家,"孔武拍了拍老税吏的肩膀,"您放心,我一定会彻查此事,给大家一个交代。"

光绪十年的天津卫,梅雨季的潮气裹着海河的腥气,将大沽口炮台的砖石浸得发黑。孔武拄着龙头拐杖,踩着青苔斑驳的台阶登上炮台,看着炮手们费力地转动生锈的万斤铜炮,炮口的膛线己被岁月磨平,露出坑洼的铜绿。二十年前他主持修缮的海防工事,如今竟成了锈蚀的摆设,心中泛起一阵钝痛。

“大人,”陈爽的儿子陈小虎——如今己是炮台千总——递过一份电报,“总理衙门转发李鸿章中堂的札令,说北洋水师‘定远’‘镇远’等舰即将访日,命各炮台‘妥为照料,勿生事端’。”

孔武接过电报,手指在“访日”二字上停顿片刻。三年前日本吞并琉球,去年又在朝鲜制造“甲申政变”,如今大清舰队竟要主动访日,这让他想起道光年间琦善主张的“羁縻之策”,不过是用体面的外衣包裹屈辱的内核。“小虎,”他指着不远处英国商船桅杆上飘扬的米字旗,“你看那些红毛子,把我们的渤海湾当成了自家后院,而我们的水师,却要去给倭寇壮声势?”

陈小虎年轻的脸上满是愤懑:“大人,不光是访日的事。您看这炮弹,还是同治年间江南制造局造的,里面填的硝石都受潮结块了。上个月英国领事来‘参观’,居然指着我们的炮台笑话说:‘这就是大清花千万两银子堆起来的海防?’”

孔武沉默着走到弹药库,撬开一箱标注“新式开花弹”的木箱,里面滚落出的炮弹竟有一半是实心铁球。他想起上个月去户部申领经费,尚书翁同龢拍着账本说:“孔大人,海军衙门的银子都挪去修颐和园了,老佛爷的六十大寿可比那些铁疙瘩重要。”那一刻,他突然理解了父亲当年在黄河大堤上的绝望——当整个帝国的顶层都在醉生梦死,再坚固的炮台也不过是纸糊的老虎。

“大人,”陈小虎突然压低声音,“我收到密报,说日本间谍最近在天津活动频繁,还买通了我们的军械库管事,把新式步枪的图纸都弄走了。”

孔武的心猛地一沉。他想起三天前在海河码头,看到几个穿着长袍马褂的“商人”用流利的汉语和搬运工讨价还价,袖口却露出西洋式的怀表链。当时他只觉得可疑,现在想来,恐怕就是日本间谍。“立刻封锁军械库,严查所有进出人员!”他厉声下令,“再派人盯着日本领事馆,看看他们到底在搞什么鬼!”

然而,孔武的行动很快就受到了阻挠。总理衙门发来急电,斥责他“擅自猜疑,破坏邦交”,并下令解除他的大沽口防务督办职务,调任“京师步军统领衙门”——这是个专门负责京城治安的闲职,实则是将他调离海防前线。

“大人,这明摆着是李鸿章他们搞的鬼!”陈小虎气得脸色通红,“他们怕您坏了和日本‘友好往来’的大事!”

孔武却异常平静,他抚摸着炮台墙壁上当年士兵们刻下的名字,那些名字有的己被风雨侵蚀,有的却依然清晰。“小虎,你父亲当年跟我说过,为官者最怕的不是革职,而是眼睁睁看着国家走向灭亡却无能为力。”他从怀里掏出一个油纸包,里面是几块从日本间谍住所搜出的怀表零件,“你看这工艺,比我们江南制造局的好太多了。日本人在暗处磨刀,而我们的朝堂还在粉饰太平,这场仗,迟早要打。”

调任京城后,孔武表面上做起了安分的步军统领,每天巡视城防,实则暗中联络当年的老部下,收集日本间谍的情报。他发现,这些间谍不仅绘制军事地图,刺探军情,还在民间散布谣言,煽动民众对清政府的不满,其用心之险恶,远超想象。

“大人,”一个密探送来一份加急情报,“日本驻天津领事荒川己向国内发报,说‘大清海防废弛,军备落后,可一战而胜’。另外,李鸿章中堂的外甥张士珩在天津军械局监守自盗,把三万支新式步枪卖给了日本商人!”

孔武猛地拍案而起,茶杯里的茶水溅在桌上的《天津条约》副本上。他想起去年在上海,看到日本商人用极低的价格收购中国的铁矿,当时以为只是普通的商贸往来,现在才明白,那是在为发动战争做准备。“通知张之洞,让他加快汉阳铁厂的生产,无论如何,我们自己的枪炮不能断!”他对密探下令,“再给我查张士珩的账目,我就不信他能一手遮天!”

然而,孔武的调查再次受阻。张士珩不仅是李鸿章的外甥,还与翁同龢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京城里到处都是为他说情的人。甚至有人放出话来:“孔武再敢多管闲事,就让他跟当年的林则徐一个下场。”

“大人,算了吧,”陈小虎劝道,“我们斗不过他们的。”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