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那天起,楚离就把顾司瑶接回了自己和韩琛的公寓。一套复式公寓,第一次真正意义上有了“家”的完整轮廓。
韩琛默默地将最大、阳光最好的卧室收拾出来,换上了崭新的、带着阳光味道的鹅黄色床单被套——那是他记忆中顾司瑶小时候最喜欢的颜色。楚离则像个笨拙又小心翼翼的父亲,每天变着花样研究菜谱,试图弥补十年缺失的照顾,虽然味道常常不尽如人意,但顾司瑶每次都吃得干干净净。平日里,都是韩琛给楚离做的饭菜,因为其实楚离很懒,不愿意进厨房。然而此时为了妹妹,做起了煮夫,也是让韩琛看的意犹未尽,楚离手艺虽说一般,可怎么说也是心上人给烧的,都好吃。
饭桌上不再是楚离和韩琛两人安静的讨论声,多了顾司瑶清冷却带着一丝温度的话语。她会说起医学院的课程,说起显微镜下奇妙的细胞世界,偶尔,也会在楚离和韩琛刻意引导的轻松话题里,露出一抹极淡却真实的笑意。那笑容,如同冰封湖面裂开的第一道细纹,珍贵无比。
夜深人静时,兄妹俩常常坐在客厅的落地窗前。京城的万家灯火在脚下流淌。顾司瑶会蜷在柔软的沙发里,楚离坐在她身边的地毯上,头轻轻靠着她的小腿。没有太多的言语,只有血脉相连的温暖在静谧中流淌。有时,顾司瑶的手指会无意识地着胸前的琥珀,楚离的目光也会随之落在上面。那凝固的血色,是他们共同的伤疤,也是连接过去与未来的信物。
“哥。”一次,顾司瑶轻声开口,目光望着窗外的灯火,“我会找到答案的。用我的方式。”她的声音很轻,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决绝。
楚离抬起头,看着妹妹在夜色中显得格外沉静的侧脸。他知道她说的“方式”是什么——实验室里冰冷的仪器,显微镜下微观的世界,那些她试图从生命本源中寻找的、关于伤害与修复的答案。他伸出手,轻轻握住了她放在膝盖上的、微凉的手。
“好。”他应道,声音沉稳有力,“我们一起。”
韩琛端着热牛奶走过来,轻轻放在顾司瑶面前的茶几上,温声道:“喝点热的,早点休息。”他看着依偎在一起的兄妹俩,暖黄的灯光笼罩着他们,空气中弥漫着一种劫后余生、来之不易的安宁与温暖。
一家三口。
这个曾经只存在于概念中的词,此刻终于有了具体而温暖的形状。未来的路或许依旧布满荆棘,仇恨的阴影尚未散去,但至少此刻,在这个小小的屋檐下,他们拥有了彼此,拥有了一个可以共同舔舐伤口、积蓄力量,并最终走向真相的——家。
琥珀在顾司瑶的颈间,贴着温热的皮肤,仿佛也汲取了这份暖意,那凝固了十年的血色,在灯光下似乎也变得柔和了些许。新的生活,就在这血色褪尽的微光中,悄然开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