聿见希光
聿见希光
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 > 聿见希光 > 第9章 新锚定风烟

第9章 新锚定风烟

加入书架
书名:
聿见希光
作者:
南晞馆
本章字数:
5010
更新时间:
2025-06-25

几天后,省教育厅。

一场关于“高校创新成果转化与地方产业融合”的高规格工作推进会即将召开。作为全省教育科研领域的标杆人物,沈聿修领衔的“新型纳米材料在环保设备中的应用”项目,因其显著的产业化前景和社会效益,被列为重点推广案例。

沈聿修提前来到会场。他穿着合体的深色西装,鼻梁上架着细银边眼镜,神情专注地调试着讲台上的激光笔和翻页器。镜片后的目光沉静如水,仿佛几天前咖啡馆里的那场真相风暴从未发生。只有他自己知道,那份沉静下,压着多么汹涌的、亟待转化为行动的决心。

会议开始。领导致辞后,主持人宣布:“下面,请平州大学沈聿修教授,详细介绍其团队在纳米材料产业化应用方面的突破性成果及推广路径。”

沈聿修走上台,沉稳自若。他的汇报条理清晰,数据翔实,语言精准有力,将复杂的科学原理和产业化路径阐述得深入浅出。他不再是那个在感情里笨拙的少年,而是站在专业领域前沿、挥斥方遒的学者。台下,省厅领导、高校代表、企业负责人频频点头,眼中满是赞赏。

沈聿修的目光,看似无意地扫过台下前排某个位置。沈希端坐在那里,穿着得体的职业套装,面前摊开着笔记本。她微微抬着头,神情专注,手中的笔不时记录着要点。她的无名指上……空空如也。那枚冰冷的“道具”戒指,己不见踪影。

这个发现,让沈聿修的心跳漏了一拍,但脸上依旧波澜不惊。他迅速收回视线,将注意力拉回汇报上,只是讲解的声音似乎更沉稳了几分。

汇报获得热烈掌声。会议进入交流环节。

就在这时,主持会议的周副厅长看向沈希的方向,开口道:“聿修教授的成果非常有推广价值。为了更广泛地宣传我省高校科研服务地方经济的成效,厅里决定组织一次深度采访报道,形成高质量的示范案例材料,向全省乃至全国推广。小沈,”他点了沈希的名字,“这项工作由你们处牵头落实,你负责主笔,务必把聿修教授团队的经验和模式提炼好、宣传好!”

沈希闻声站起,姿态从容,声音清亮:“是,厅长。我们一定全力以赴,做好深度挖掘和宣传报道工作。” 她公事公办地看向台上的沈聿修,眼神平静专业,带着纯粹的、工作对接的意味:“沈教授,接下来需要占用您一些时间进行深入访谈,并可能需要到实验室实地调研,还请您多多支持。”

沈聿修迎着她的目光,同样以专业而克制的态度回应:“沈希同志客气了。配合省厅工作,推广科研转化经验,是我应尽的职责。我的时间随时配合你们的安排。” 他将“沈希同志”和“职责”咬得清晰而自然,划定了工作的边界,也悄然接住了这份意料之中、也是他期待之中的交集。

---

接下来的日子,工作成了两人之间最自然、也最安全的桥梁。

沈希带着一名助理,如约来到平州大学沈聿修的实验室。她穿着简洁利落的裤装和平底鞋,长发挽起,显得专业而干练。她不再是那个在咖啡馆里剖开伤口的脆弱女子,而是雷厉风行的省厅宣传骨干。

“沈教授,打扰了。”沈希的声音平和,递上采访提纲,“这是我们初步拟定的访谈方向,您看看是否有需要调整的地方?”

沈聿修接过提纲,目光快速扫过。问题设计得很专业,从项目缘起、核心技术突破、团队协作、到产业化过程中的痛点与解决方案,逻辑清晰,首指核心。“很全面,没有需要调整的。”他将提纲放在一边,看向沈希,“我们从哪里开始?”

访谈在实验室的小会议室进行。沈希提问精准,善于抓住关键点引导话题。沈聿修的回答则严谨详实,既有科学家的严谨逻辑,又能用通俗的语言解释复杂问题。助理在一旁飞快地记录,偶尔补充提问。

两人之间的交流,完全围绕着项目展开。气氛是纯粹的工作氛围,专业、高效、克制。沈聿修没有任何越界的言行或眼神,沈希也维持着恰到好处的职业距离。他们谈实验设计的精妙,谈成果转化的艰辛,谈对未来应用的展望……却只字不提过往。

然而,在那些专业术语和数据交织的间隙,在沈聿修专注讲解某个实验细节时,沈希偶尔抬起的眼眸深处,会掠过一丝极其复杂的微光——是对他专业能力的由衷欣赏?还是透过这熟悉的专注神情,看到了当年那个在图书馆为她讲解难题的少年影子?无人知晓。

当沈聿修带领她们参观实验室,亲手演示核心设备的操作时,沈希站在一旁,看着他修长的手指在精密的仪器上熟练操作,听着他低沉而清晰的讲解,那份属于科学探索的纯粹魅力,让她有瞬间的恍惚。她强迫自己将注意力拉回笔记本上,快速记录下技术要点。

“这个反应釜的温控系统是我们团队自主研发改进的,精度达到了……”沈聿修的声音在耳边响起。

“精度具体提升了多少?对最终产物的晶型控制有多大影响?”沈希立刻追问,眼神锐利,瞬间从短暂的游离中回归到专业频道。

沈聿修眼底极快地闪过一丝几不可察的笑意,随即认真地解答起来。这种默契的、基于专业素养的碰撞,无形中消弭了许多尴尬,也构筑起一种新的、更坚实的连接基础。

结束实验室的调研,己是傍晚。夕阳的余晖透过高大的窗户,洒在光洁的实验台和忙碌的仪器上。

“非常感谢沈教授的配合,今天的收获非常大。”沈希合上笔记本,伸出手,依旧是那副公事公办的模样,“后续材料整理中如果有需要补充的地方,可能还要再麻烦您。”

沈聿修握住她的手,一触即分,力道适中,目光坦荡:“应该的。有任何需要,随时联系我。”他顿了顿,补充道,“案例材料的推广,对项目本身、对学校、甚至对吸引更多社会资源投入相关领域都很有意义。我们目标一致。”

他的话,将这次交集的意义完全锚定在共同的事业目标上,不给沈希任何心理负担。

“是,目标一致。”沈希微微颔首,唇角似乎牵起一个极淡的、属于工作伙伴的弧度。她带着助理转身离开。

沈聿修站在窗边,看着楼下沈希和助理走向停车场的背影。夕阳将她们的影子拉得很长。他抬手,轻轻推了推眼镜,镜片后的目光深沉而平静。

工作,是最好的破冰船。

这一次,他不急。

他会用最专业的态度,最实际的行动,在她划定的“同事”界限内,一点一点,重新证明自己。

证明他不再是那个只看得见自己世界的沈聿修。

证明他理解并尊重她守护的一切。

证明他值得她,再次信任。

那枚假戒指带来的风暴似乎平息了,但在平静的工作海面之下,新的航程己然开启。方向未明,却充满了理性与克制下的、无限可能。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