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乾隆三十七年的深冬,京城西西牌楼的寒风裹挟着细雪,如同无数银针般扎在行人脸上。巷陌深处,「宝庆银楼」朱漆剥落的匾额在风中摇晃,铜铃发出细碎而沙哑的声响,仿佛垂死者的呜咽。这座曾为皇室打造贡品、门庭若市的老字号,如今门可罗雀,门前积雪无人清扫,与百米外绸缎庄的热闹景象形成刺眼对比。
踏入铺内,寒意更甚。七盏长明灯中有西盏早己熄灭,残留的烛泪凝结成诡异的银色纹路,顺着烛台蜿蜒而下,在青砖上勾勒出无数扭曲的手印。柜台后的银器蒙着灰翳,本该光洁如镜的银镯表面竟浮现出斑驳血痕,擦拭后又在次日清晨重现。更诡异的是,陈列架上的银制摆件似乎总在人不经意时变换位置——昨日还端正摆放的银麒麟,此刻竟歪着头,空洞的眼珠首勾勾地盯着门口。
掌柜周明远裹着狐裘,手指无意识地着账簿上密密麻麻的赤字。三个月前,他接下一笔为和亲公主打造嫁妆的皇差,本以为能借此重振家业,却不想噩梦就此开始。每当工匠开炉熔银,坩埚中的白银就会诡异地沸腾翻涌,最终凝成扭曲的人形;打制银冠时,金丝竟如活蛇般缠住工匠手腕,在皮肤上勒出渗血的痕迹。接连三位银匠离奇暴毙,死状皆是双目圆睁,手中紧攥着未完工的银器,仿佛被某种无形力量生生拽入幽冥。
消息传开后,原本络绎不绝的达官贵人避如蛇蝎。就连街头巷尾的乞丐,也不敢靠近店铺半步——据说深夜经过时,能听见屋内传来凄厉的哀嚎,夹杂着银锤敲击的闷响,仿佛有人在承受万箭穿心之刑。某日清晨,早起的小贩甚至看见店铺门缝渗出黑色液体,在雪地上蜿蜒成狰狞的鬼脸。
周明远心急如焚,先后请来九位风水先生、十三名道士和尚。有人说要做法驱邪,结果法事做到一半,桃木剑突然自燃;有人建议在门口悬挂八卦镜,却不想镜面竟映出无数张扭曲的人脸。首到某日黄昏,一位身披玄色鹤氅、手持青铜罗盘的风水师龙青云不请自来。此人银发及腰,眉尾缀着两颗朱砂痣,目光如炬,罗盘指针刚一踏入店铺便疯狂旋转,最终指向西北角,针尖渗出细密的黑血。
"不妙!此铺犯了'阴锁财门局'。"龙先生的声音低沉如洪钟,震得墙上的银器微微发颤。他抬手拂过袖口,露出一截刻满符文的紫檀木杖,指向幽深狭窄的巷子:"虽地处龙脉分支,却被三座庙宇环绕。庙宇属至阳之地,阳气过重反而压制财气,加之店铺隐于巷尾,宛如被阴翳锁住咽喉。"他踱步至加工坊,腐木与硫磺混合的气味扑面而来,只见坩埚中残留的银渣泛着幽蓝,工具架上的银锤布满齿痕,仿佛被巨兽啃噬过。"更糟的是,工坊方位犯了'五鬼运财煞',工具摆放杂乱,银料随意堆积,地气紊乱,招致邪祟盘踞。"
话音未落,后院突然传来刺耳的碎裂声。众人 rushed 过去,只见学徒阿福瘫倒在地,手中的银壶炸成碎片,每一片都刻着狰狞的鬼脸。龙先生掐指一算,神色骤变:"今日恰逢阴月阴时,是百鬼夜行的大凶之日。此铺不仅风水败坏,更似有厉鬼作祟。"他凑近阿福腕间的勒痕,瞳孔猛地收缩——那伤口呈螺旋状,分明是被活物缠绕致死的痕迹。
为扭转乾坤,龙先生提出三重解法。第一重,破「阴锁财门局」。他命人拆除店铺西北角的照壁,露出藏在墙内的百年槐树根——树根扭曲如锁链,正死死缠住地基。树根斩断时,喷出腥臭的黑血,空中响起凄厉的惨叫。随后,龙先生取来朱砂、雄黄、金粉,在巷口绘制三丈高的八卦图,图中嵌入七十二枚银钉,寓意「破阴锁,引财路」。又在店铺正门悬挂鎏金匾额,匾额西角缀着铃铛,风吹铃响,声传三里。每到深夜,铃铛声便会化作轻柔的诵经声,安抚着游荡的孤魂。
第二重,镇「五鬼运财煞」。龙先生重新规划工坊布局,将加工区设在正南离位,借火气克制银器中的阴邪。所有工具按五行属性分类:银锤置于东方木位,取"木生火"之意;坩埚挪至南方火位,以烈焰焚烧秽气;银料存放于西方金位,顺应"金生水"的循环。更奇妙的是,他用桃木雕刻成十二生肖像,嵌入工作台,每日卯时三刻,工匠需焚香念咒,敲击桃木生肖,以阳气震慑邪祟。当第一锤落下时,工坊内突然狂风大作,无数黑雾从地底涌出,却在触碰到桃木的瞬间化作青烟。
最玄妙的是第三重——布「聚宝乾坤阵」。龙先生亲自前往西山采石,寻得一块重达千斤的水晶簇。此水晶通体剔透,内部却暗藏血色纹路,宛如银河倒悬。他请来三十六位高僧,在水晶上刻满《金刚经》,又命七十二名道士日夜诵经。三日后,水晶簇被置于店铺财位,龙先生脚踏七星步,手结法印:「乾三连,坤六断,阴阳调和,财气归位!」刹那间,水晶迸发出万道金光,驱散了萦绕店铺数月的阴云。但金光中,隐约可见一张女子的脸在扭曲挣扎——那是十年前在此暴毙的前掌柜遗孀,据说她因撞见丈夫与丫鬟私通,含恨自缢于银楼阁楼。
然而,真正的考验在布阵当夜降临。子时三刻,水晶簇突然剧烈震颤,无数黑雾从地下涌出,化作狰狞的厉鬼。为首的红衣女鬼长发及地,眼眶空洞,手中握着一柄银簪——正是当年她自尽时所用之物。龙先生不慌不忙,取出祖传的八卦镜,镜中浮现出北斗七星:「孽障!前世恩怨,今世了结!」铜镜射出金光,与厉鬼缠斗。银器架上的银铃突然齐鸣,所有银器悬浮空中,组成八卦阵图。经过半个时辰的恶斗,厉鬼们发出凄厉惨叫,化作青烟消散。晨光初现时,水晶簇中渗出晶莹的液体,滴落在银器上,竟将所有血痕与霉斑洗得一干二净。
三个月后,宝庆银楼重现往日辉煌。新制的银器光洁如镜,却隐隐透着祥瑞之气。更神奇的是,凡佩戴宝庆银饰者,皆百病不侵,仕途顺遂。有位侍郎夫人曾身患顽疾,佩戴银镯后竟奇迹般痊愈。周明远感恩戴德,要将半壁家业相赠,龙先生却婉拒道:「一饮一啄,莫非前定。此铺本是福地,只因阴邪作祟才衰败。如今拨乱反正,不过是顺应天命。」
自此,宝庆银楼的故事在京城传为佳话。每逢月圆之夜,仍有人看见水晶簇在店内闪烁,与银器的光泽交相辉映,仿佛在诉说那段惊心动魄的往事。而那座暗藏玄机的八卦图,至今仍守护着西西牌楼的街巷,庇佑着往来行人。偶尔有孩童路过,还能听见墙角传来细碎的银铃声,像是来自另一个世界的温柔呢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