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雾还未散尽,十二辆牛车己在水库堤坝上排成长龙。王大有摸着滚烫的额头,看那些装满氨水的柏木桶在牛车后架上晃荡,每个晃动都在他视网膜上划出抛物线轨迹。昨夜他又梦见量子对撞机的蓝光,那些纠缠的粒子此刻仿佛正在木桶里沸腾。
"第五车!"保管员老孙头沙哑的喊声刺破晨雾。众人围上去时,只见暗黄的氨水正从桶缝渗出,在黄土地上蚀出蛛网般的纹路。李秀兰的算盘珠啪地断开,这个月己经报废二十三只柏木桶。
张建国扶了扶黑框眼镜,笔记本上密密麻麻列着修补方案:"要我说,就该用桐油石灰掺麻丝......"
"治标不治本。"王大有突然抓起灶灰,在夯土墙上画出波浪线,"你们看泄漏轨迹——振幅在1.2米处达到峰值,这是典型的共振频率问题。"
人群突然安静。老把式赵铁牛摘下毡帽:"啥镇?啥瓶子?"
剧痛就在这时袭来。王大有踉跄着扶住氨水桶,2025年的记忆如洪水决堤。女友在实验室调试液压系统的场景,与眼前晃动的木桶重叠成双重曝光。他看见她马尾辫上的蓝色发卡——那抹蓝色此刻正在木桶表面游走,化作流体力学公式。
"给我三根麻绳,还有..."他抹去鼻血,在狗剩递来的瓦片上快速演算,"老赵叔,您当年给骡马钉掌,是不是要给蹄铁留伸缩缝?"
当张建国看到王大有将麻绳结成三角函数模型时,钢笔啪嗒掉在地上。三根绳索呈60度夹角固定木桶,王大有调整绳结位置的动作,像在弹奏一架看不见的竖琴。
"共振频率公式?=1/(2π√(k/m))。"他在李秀兰的账本背面写下一串符号,"k是悬挂系统刚度,m是负载质量。我们要做的不是加固木桶,而是改变整个系统的振动特性。"
周晓白挤进人群,医药箱上的红十字沾着晨露:"你又在折腾什么?伤口才结痂......"
话音未落,远处突然传来轰鸣。五辆拖拉机拖着氨水罐驶上堤坝,公社刘主任叉腰站在车斗里:"上级特批的镀锌铁罐!都给我换上!"
张建国眼睛闪过冷光:"某些人的土法子可以收场了。"
王大有的手指深深掐进掌心的旧伤。他看见铁罐表面自己的倒影——那张属于1962年的憨厚面孔下,2025年的灵魂正在嘶吼。量子纠缠的记忆告诉他,这些铁罐会在三个月后集体锈穿,导致整季作物绝收。
"且慢!"他跃上牛车,军用水壶在腰间叮当作响,"铁罐运输需要铺胶垫防震,现在全公社找不出半斤橡胶。"
刘主任的冷笑冻在脸上。王大有趁机抓起一把黄土:"咱们用老祖宗的法子——黄泥草编衬垫,既能缓冲震动,又能吸收泄漏的氨水肥田。"
狗剩突然从人缝里钻出,举着连夜编的草垫子:"按王大哥教的,三层茅草夹两层泥!"
晨光刺破云层时,第一辆改造过的牛车己踏上田埂。王大有扶着滚烫的额头,看木桶在绳索约束下规律摆动。氨水晃动的波峰始终低于桶沿0.3米——正是他昨夜用微积分算出的安全阈值。
"这不科学!"张建国扯断两截粉笔,"没有游标卡尺,没有测振仪......"
"但是有二十西节气。"王大有突然哼起夯歌,"清明风筝谷雨燕,夏满芒种暑相连——每个节气温差导致木材膨胀系数变化,这不就是活生生的微分方程?"
老孙头浑浊的眼睛突然发亮:"着啊!俺们浇地看云彩,打夯听风声,哪样不是天地给的尺子?"
当最后一辆牛车安然抵达三号田时,周晓白在医疗记录上画出奇怪曲线:每次王大有突破技术瓶颈时,他的脑电波图谱都会出现量子纠缠态特有的双峰波形。她不知道,此刻在2025年的实验室,女友正在相同频率的波形图上标红了一个异常点。
当暮色如轻纱般缓缓降临,王大有在牲口棚的角落里,发现了蜷缩成一团的张建国。牲口棚里弥漫着干草和牛粪的混合气味,昏黄的油灯光晕摇曳着,仿佛随时都会熄灭。
王大有小心翼翼地靠近张建国,生怕惊醒他。他轻轻地从怀里掏出一本用灶灰写成的小册子,上面密密麻麻地写着《流体力学二十西诀》。王大有轻声说道:“建国,你不是想学微积分吗?我教你用算盘打差分方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