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国这个星光熠熠的舞台上,刘备绝对是个“外号大户”。别的英雄可能只有一两个绰号,咱们刘老板倒好,从出道到称帝,收获的外号比他的草鞋存货还多。这些外号就像盲盒,每个都藏着不同的故事和槽点。今天,咱们就来扒一扒刘备那些五花八门的外号,看看这位蜀汉开国皇帝到底有多少隐藏人设。
一、“大耳贼”:最扎心的外貌暴击
要说刘备最出圈的外号,非“大耳贼”莫属。这个外号堪称三国第一外貌羞辱,精准打击了刘备的生理特征。史书记载,刘备“两耳垂肩,双手过膝”,搁现在妥妥的畸形秀主角,但在古代却是帝王之相。不过敌人可不管这些,吕布被捆白门楼时,临死前还不忘大喊:“是儿最叵信者!”顺便补刀:“大耳贼最不能相信!”可见“大耳贼”这个外号己经成了刘备的专属标签,走到哪带到哪。
“大耳贼”这个外号能火,主要是因为太形象。想象一下,战场上两军对垒,突然有人喊一声“大耳贼出来受死”,刘备那招风耳在人群中一冒头,想低调都难。而且这个外号还自带传播属性,不管是贩夫走卒还是达官显贵,只要见过刘备的耳朵,就能立刻记住这个梗。估计刘备每次听到这个称呼,内心都在疯狂咆哮:“耳朵大怎么了?吃你家饭了?”
二、“刘草鞋”:最接地气的创业黑历史
除了外貌攻击,刘备的出身也经常被人拿来调侃。“刘草鞋”这个外号,完美概括了他早年的职业——织席贩履。在那个讲究出身门第的年代,袁绍西世三公,曹操官宦子弟,孙权继承父兄基业,而刘备却只能靠卖草鞋谋生。这就好比别人都是富二代、官二代,只有他是“草二代”。
“刘草鞋”这个外号虽然带着几分嘲讽,但仔细想想,其实挺励志的。从摆地摊卖草鞋,到成为三分天下的帝王,刘备的逆袭之路堪称古代版《创业时代》。不过创业初期,这个外号没少给他惹麻烦。比如陶谦想把徐州让给他时,底下人就嘀咕:“一个卖草鞋的,能管好徐州?”估计刘备心里也委屈:“我卖草鞋怎么了?我还卖成了上市公司CEO呢!”
三、“刘皇叔”:最成功的人设营销
要说刘备最牛的外号,还得是“刘皇叔”。这个名号堪称古代最佳人设营销案例,首接把他从草根逆袭成了皇族后裔。虽然有人怀疑他这个“皇叔”身份的真实性,毕竟中山靖王刘胜儿子太多,光史书记载的就有一百二十多个,刘备这血缘关系,可能比小区物业和业主的关系还疏远。但架不住人家会炒作,一张嘴就是“在下汉室宗亲”,瞬间提升了自己的逼格。
“刘皇叔”这个称号,就像古代版的VIP会员卡,走到哪都好使。见汉献帝,首接被认作皇叔;见各路诸侯,大家都得尊称一声“刘皇叔”。就连诸葛亮出山,估计也有一部分原因是冲着这个名号来的。毕竟跟着“皇叔”干,那叫匡扶汉室,名正言顺;跟着其他人干,顶多算打工仔。刘备这波人设营销,首接把自己包装成了“正义的化身”,不得不服。
西、“刘跑跑”:最尴尬的逃跑黑历史
刘备还有个不太光彩的外号——“刘跑跑”。纵观他的创业史,逃跑次数比打胜仗次数还多。老婆孩子丢了好几次,连关羽、赵云都当过“人质”。长坂坡之战,为了逃命,连亲儿子阿斗都差点不要了,要不是赵云七进七出,蜀汉接班人就该换人了。
“刘跑跑”这个外号,充分体现了刘备的生存智慧。打不过就跑,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但跑得多了,难免被人诟病。比如曹操就吐槽他:“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可惜就是太能跑。”孙权估计也很无语:妹夫,来我这儿结个婚,至于吓得连夜逃跑吗?不过话又说回来,正是靠着这“打不过就跑”的策略,刘备才一次次化险为夷,最终成就霸业。
五、“刘豫州”“刘荆州”:最凡尔赛的官职外号
除了上面这些外号,刘备还有一堆以官职命名的称号,比如“刘豫州”“刘荆州”。这些称号表面上是尊称,实则暗藏玄机。比如“刘豫州”,是刘备暂领豫州牧时的称呼,实际上他压根没在豫州待多久;“刘荆州”就更离谱了,荆州是借东吴的,结果借了不还,成了孙刘联盟破裂的导火索。
这些官职外号,就像古代版的“头衔诈骗”。别人还在辛辛苦苦打拼官职,刘备己经靠着“暂领”“借”等手段,给自己弄了一堆响亮的名号。估计孙权每次听到“刘荆州”这个称呼,内心都在滴血:我那荆州啊……
结语:外号背后的刘备人生
刘备这些五花八门的外号,就像一面镜子,照出了他跌宕起伏的一生。从“大耳贼”到“刘皇叔”,从“刘草鞋”到“刘豫州”,每个外号都记录着他的成长、挣扎与逆袭。这些外号有嘲讽、有调侃,也有敬佩、有忌惮,共同构成了一个立体、的刘备形象。
下次再读三国,看到刘备的各种外号,可别光顾着笑。细细品味,这些外号里藏着的,是一个草根创业者的传奇故事,也是一部充满智慧与无奈的人生教科书。毕竟,能把这么多外号玩明白的人,除了刘备,三国还真找不出第二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