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一样的山村少年奋斗人生
都市小说
首页 > 都市小说 > 不一样的山村少年奋斗人生
作者:
平凡一先生
主角:
王学文 王卫国
更新至:
第90章 青涩的小老师们
0次阅读 0累计人气值 46.27万字
东北山村一家人的奋斗历程,兄弟姐妹四人,靠着自己的努力,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平凡的日子,叙说着家长里短;不同的人生经历,演绎着普通人的平凡生活。酸甜苦辣中品味人生,喜怒哀乐间砥砺前行。且看如何从逆境中奋起,凭着不服输的念头努力奋斗,互相扶持,演绎着普通人家的家长里短和不离不弃····
0次阅读 0累计人气值 46.27万字
简介
都市日常 都市 乡村
东北山村一家人的奋斗历程,兄弟姐妹四人,靠着自己的努力,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平凡的日子,叙说着家长里短;不同的人生经历,演绎着普通人的平凡生活。酸甜苦辣中品味人生,喜怒哀乐间砥砺前行。且看如何从逆境中奋起,凭着不服输的念头努力奋斗,互相扶持,演绎着普通人家的家长里短和不离不弃···· ...

第1章 难忘的童年

1981年,辛酉鸡年,正月的最后一天。东北的一个小村庄里,伴随着呱呱的哭声,一个男孩诞生了。

在这个即将出正月的最后一天,家里人因为这个孩子的到来,充满了喜悦,年迈的奶奶,因为最小的孙子的诞生,乐的合不拢嘴,忙着熬小米粥和煮鸡蛋。

孩子的父亲,在灶前一根一根的抽着自制的旱烟。那烟雾里,有喜悦,有憧憬······

家里的老大,在院子里忙着劈柴火,不时望向屋里的眼神里,有着与年龄不符的神色。感觉自已长大了,因为下面有两个妹妹和一个弟弟,需要他的照顾。

1981年,改革开放的春风,刮到了东北大地,已经包产到户两年,家里六口人分了不到三十亩地,因为去年实行的计划生育,最小的孩子应该分不了地,父亲给隔壁村的穆户籍员塞了两盒烟。孩子的户口落了下来,出生年份也提前了一年,村里也给新生的孩子分了四亩半的地,还有一床被面。

父亲是高小文化,在村里担任会计的职务,也算是村里的实权人物。虽然父亲长的瘦弱,但脾气却是很火爆,在村里是说一不二的。

在包产到户以后,家里除了地里的活计以外,父亲还会做豆腐,每天两三点钟就得起来忙活,赶在各家早饭之前,用驴车拉着豆腐,四里八乡的去卖。孩子们每天早起都能喝上热乎乎的豆浆,还有营养丰富的豆皮。

在八十年代,家里的生活在村里也是数得上的人家。母亲没有什么文化,但有着朴素的精明。每天忙完地里的活,还养了两头黑毛猪,等到年底,杀一头,卖一头,一年的油水也就有了着落。

在我有了记忆以后,记得家里养过驴,养过马,还养过羊,那驴我还骑过,在院子里琦,结果撞上了支撑晾衣绳的木头杆子,撞得胸口疼了好多天,也没敢和大人说。

都说人无外财不富,马无夜草不肥。这话不假,无论养驴还是养马,夜里都养起来喂草料,还要在草料里加上玉米和高粱,有的时候还要加豆饼,这些活都是母亲在做,随着大哥渐渐长大,也能分担一些,因为父亲每天要早起做豆腐,所以要早早休息。

记得有一次,我在门前玩雪,远远地看见父亲赶着驴车卖豆腐回来。那时天空下着雪,父亲的棉帽子上,肩膀上,都落着一层白白的雪,在父亲的怀里,抱着一个毛茸茸的东西。我不停的张望,等父亲到了家门口,把车赶进院子里,父亲把怀里抱着的东西塞到我手里,才发现是一只小狗,我高兴坏了,可能小孩子天生就喜欢这种毛茸茸的还没有沾染野性的小动物。

那时,我家的房子是茅草房,屋子里还是夯实的泥土地,窗户是木头制作的那种,刷着蓝油漆。每到冬天,为了御风保暖,都会在窗户外面,蒙上一层塑料布,所以屋子里不是很亮。

父亲卖完豆腐回来,一般都到中午了,吃中午饭的时候,父亲一般都会喝二两白酒,既能驱除身上的寒气,还能缓一身的的疲惫。母亲在这个物资还是很匮乏的年代,会竭尽所能的给父亲炒一个下酒的菜,记忆中,炒鸡蛋是经常能见到的。那时的东北,一到冬天,基本每家最常见的菜,都是酸菜炖土豆,家境好的,会在菜里加几片肥肉。因为父亲的劳累和奶奶的年纪大了,牙口不好,母亲总是在蒸饭的时候,蒸上一大碗的大米白饭,这是给父亲和奶奶的,作为家里最小的我,是能吃到的,而其他人吃的是小米饭。

在很多人的童年回忆中,香喷喷的小米饭,配上粘乎乎的炖茄子,那是难忘的记忆,也是独属于东北人八十年代的回忆。但是,我总觉得小米饭拉嗓子,我也不喜欢炖茄子,到现在,我最爱吃的主食依然是大米白饭,小米子只能喝粥。

大哥,大我十一岁,大姐比我大六岁,老姐比我大三岁。他们都在上学,一放学,哥哥姐姐们都会帮着父母干活。关于他们的学习,父母从不过问,基本靠自觉,只要能升学,父母就继续供,但要是学习不好,留级了,那父母是不会继续供下去的。等我上学了,也是这个待遇,仔细想来,正是这种不过分的态度,养成了我们兄弟姐妹四人,独立,自强,自律的性格。

我从小身体就很单薄,家里人都对我很照顾,不让我干重活。我从很小就意识到,农村的生活不适合我,二百来斤的麻袋我扛不动,小米干饭拉嗓子,冬天上厕所冻屁股,这些都是我不能在农村生活的问题。怎么才能走出农村?怎么才能不用过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当然东北都是黑土地。等我开始上学了,我找到了一条适合我的路,读书,努力读书,就有机会走出农村,过上城里人的生活,那时的我没想到农村的生活会变的和城里差不多。但是努力读书的种子在我心中生根发芽。我从上学识字起,就开始到处寻找各种书籍,渴望从书里寻找不一样的世界,不一样的生活。虽然有些字我不认识,但是阻挡不了我对外面世界的向往。

因为父亲是高小文化,他在闲下来的时候,也喜欢看书,家里有一个黄色的小箱子,那里面有一些年代很久的书籍,书籍的名字现在是想不起来了,我就记得除了我能看懂的连环画之外,都是些竖版的书,很多还是繁体字。懵懵懂懂的靠着猜和一些认识的偏旁,磕磕绊绊的都看了一遍,基本是啥也没看懂。

在我童年的记忆里,能记住的第一本书是金庸先生的《射雕英雄传》。这本当时已经没有封皮和前几页的书,是我看的第一本武侠小说,从此一发不可收拾。村里面有书的人家,我都光顾过,有的人家书不往外借,我就赖在人家里看,有的时候忘了时间,人家都开饭了,我还在那看呢!好在有自知之明,没在人家蹭饭,恋恋不舍的放下书,回家吃饭,吃完饭就马上去人家里继续看,直到看完为止。

我的小学是在隔壁村的小学上的,当时的小学校舍,因为年久失修,我们一般都是一三五上学,二四六放假,每到刮风下雨天,还会提前放学,所以那时候的时间特别充裕,写完作业,除了看书以外,就是和小伙伴们到处跑。

我那时候特别喜欢用木头削大刀,有一次,我把削的最好的一把木刀,带到了学校,结果被老师没收了。虽然母亲只上过几年学,随着日日忙碌,学过的字也都忘了,但是母亲却一致认为上学是好的,因为学校一周只上一半的课,母亲总是念叨,这能学到啥,这能学好吗?但是又没有什么好办法。

那时候出行靠走,打招呼靠吼,家里也没有什么门路。

直到我五年级最后一个学期,我的大舅来到了我家。没想到大舅的到来,成为改变我命运的契机。

最新章节
作品目录
错乱章节催更
没有了
1-100章
继续阅读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