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之兴,在于始皇,秦之亡,同样因为始皇嬴政!
而现在,这个历史上当之无愧的千古一帝,得到了未来的启示,历史又会如何进展呢,曾经的遗憾又会否再一次的发生。
或许很多人的性格,是难以改变的,哪怕让他知道了历史的脉络,却还是不可避免的会向着原本的历史去发展。
比如项羽,比如崇祯,他们的失败,有一部分是历史发展的原因,可不可避免的更多的还是自身性格的缺陷。
以项羽的高傲自大,哪怕他知道了历史,提前杀了刘邦,他也会败在另外一个李邦又或者是王邦的手里。
以崇祯的猜忌多疑,心急求成,哪怕把诸葛亮,刘伯温,还有那些历史上的名臣名将都放在他手中,那也是白费。
有明君,才会有能臣,才会有强将,岳飞前期能够从一个小卒成为大将军,也是因为赵构的大力支持。
这对君臣,虽然后来的结果,不如人意,造成了历史闻名的冤案,但在早期,那却也是君臣相知。
在宋朝那般重文轻武的环境下,岳飞若没有君主的支持,如何能闯下岳家军的名头。
只是若让赵构重来一次,他还是会做出当初的那般选择,因为那是形势所迫之下,自身性格必然会做出的选择。
与知不知道历史,是没有任何关系的,难道知道了南宋后来会亡,赵构就会放任岳飞打着迎回二帝的旗号,来给自己添堵吗?
是朝廷灭亡重要,还是自己的帝位重要,这在不同人的心中都是有着不同的抉择的。
曾经立志要收复故土的屠龙少年,终究会被权利地位侵蚀,丧失当年深入敌军,而面不改色的勇气。
而嬴政呢,知道了未来历史的他,还会不会重蹈覆辙,这一点没人能说得准,就连扶苏也没有那么大的信心。
当一个人身居高位久了,身边都是赞扬和歌功颂德之声,那真的是很影响心态的。
为何很多年轻时明明是心怀壮志的明君,到了晚年就变得昏庸,变得头脑不清楚。
这固然人对于死亡的恐惧再影响,让他们把权利看得越来越重,但同样也是大权在握,身边很少有反对的声音。
你明明做错了,甚至自己都有一些怀疑,身边的人却都说你做得对,都在顺着你,奉承你,你还会再怀疑自己吗。
顶流明星尚且能得到这样的待遇,更何况是至高无上的君王。
扶苏能够一首保持清醒,那是因为他知道,自己到底是谁,自己到底在做一个什么样的任务。
若是有一天,部里突然抛弃他,只留他一个人在这个世界里,根本联系不上,也不再是任务者。
那他还能保持那样的清醒不变吗?
这很难说,至少扶苏自己是没有那个自信的,环境对人的影响,真的是太大了。
为何魏征那般出名,为何李世民气成那样,还要留着魏征,不光是为了自己的名声,也是为了避免自己犯错误。
首言敢谏说得容易,但不是所有人都能冒着杀头的风险,去做这件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