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个天下一统,秦国改制之事便提上了日程,军功爵制适合战时的秦国,却并不代表着他适合统一之后的秦国。
本来这会是一件很难的事情,改革毕竟从来都不是容易的,哪怕是由帝王主导。
但有着之前近十年的铺垫,再加上嬴政在秦国,那高的近乎可怕的威望,这件事却也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难。
尤其是他手中,还有一把好用的刀,那个完全按照帝王心思做事的李斯。
当然,最主要的还是提前培养的秦吏,让嬴政不必再姑息那些六国贵族,甚至容忍他们还留在重要的岗位之上。
弄得秦国虽然一统了整个天下,但地方上不但需要大量的兵力驻守,还总是有六国余孽兴风作浪,除之不尽。
一个朝代的改革,永远不是一蹴而就的事,那是心急不得的,而这一次嬴政有了足够的耐心。
这与他的性情有些相反,他本不是太过有耐心的性子,可未来的画面太过残酷,迫使他不得不有所改变。
君王一怒,血流千里,匹夫一怒,血溅五步,亲眼见证未来的嬴政,不敢再低估那些百姓的力量。
陈胜吴广为何起义,又为何有那么多人跟随,无疑是因为秦法太过严苛之故。
或许有人会说,秦法严苛也不是这一时半会的事情,那些老秦人,自商鞅变法之后,不一首是生活在严苛的秦法之下吗?
他们不也适应的好好的嘛,那为何六国百姓就不能适应呢?
这其中有一个很大的问题要说明,商鞅变法诚然更多的是对贵族们的打击很大,让秦国百姓很大程度上,免去了贵族们的压迫,生活要好过了一些。
但另外一方面,严苛的秦法,所犯的过错,大多数都是可以通过军功抵消的。
军功爵制,与严苛的秦法制,是整个联系到一起的,逼迫的是让普通的百姓,踊跃从军,奋勇杀敌。
所以通过军功爵制,秦国的百姓可以得到很多,严苛的秦法也不是不能抵消豁免。
但秦国一统之后,天下的战争便少了,老秦人想捞战功,都没有地方,又哪里轮得到六国的百姓。
所以秦法才变得格外残酷,因为根本就没有任何办法,让那些不适应秦法的六国百姓,可以抵消掉那些残酷的秦法实行。
始皇嬴政修建阿房宫和长城的那几十万刑徒,都是从何而来,他们真的是罪大恶极,杀人放火吗?
不是的,很多人都只不过是因为乱扔垃圾,随地大小便之类的事情,就被关押入狱。
法家讲究从严治国,法家当道的秦国,主张的便是人性本恶,需要法律约束,严格按照法律执行,一点通融都不会有。
可这些百姓,固然该罚,可真的该罚到这种地步吗?
扶苏觉得不至于,六国百姓也觉得自己不至于,所以矛盾就在这里了。
而面对一个强势的国家,妥协的会是谁,一般会是百姓,可若是压迫到了极点,那老实善良的百姓却也可以覆灭一个国家。
所以改革势在必行,这个道理谁都懂,可既得利益者,又如何能甘心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