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春之后,冰雪消融,万物复苏。沈青云也终于迎来了他进入青阳县学旁听的日子。
这一日,天刚蒙蒙亮,林秀娥便早早地起了床,为儿子准备行囊。几件浆洗得干干净净的旧布衣裳,一双新做的厚底布鞋,还有一些路上吃的干粮和水。虽然简陋,却也包含了母亲无尽的牵挂和期盼。
沈万才则亲自套好了那头小毛驴,准备送儿子去县城。他看着即将远行的儿子,心中百感交集,既有对儿子未来的憧憬,也有一丝为人父的失落和不舍。
“青云,到了县学,要听先生的话,好好用功,莫要惹是生非。”沈万才的声音有些沙哑。
“爹,娘,你们放心吧,孩儿都记下了。”沈青云点了点头,眼眶也有些微微发红。
大哥青柏和大姐青莲也围了过来,依依不舍地叮嘱着。小妹青涵似乎也感受到了离别的气氛,瘪着小嘴,眼看就要哭出来。
沈青云强忍着心中的不舍,笑着摸了摸小妹的脸蛋:“青涵乖,等三哥学出息了,就回来给你买糖吃。”
告别了家人,沈青云便在父亲的陪伴下,骑着那头小毛驴,踏上了前往青阳县城的路。
青阳县学坐落在县城东边,占地颇广,红墙黛瓦,飞檐斗拱,在晨曦的映照下,显得庄严肃穆。学堂门口,两尊石狮子威风凛凛,透着一股浓浓的书香之气。
此时,学堂门口己经陆陆续续来了不少前来报到的学子。这些学子大多衣着光鲜,锦帽貂裘,身边还跟着书童仆役,与沈青云这一身朴素的布衣和那头瘦弱的小毛驴,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沈万才看着那些气派的马车和趾高气扬的富家子弟,心中不免有些自惭形秽,拉着儿子的手,小声说道:“青云,咱们……咱们还是从侧门进去吧。”
沈青云却摇了摇头,目光平静地看着那些学子,说道:“爹,既来之,则安之。我们又没做什么亏心事,何必躲躲藏藏?”
说着,他牵着小毛驴,昂首挺胸地朝着学堂正门走去。
负责在门口登记引路的,是县学的一位学正和几名助教。那学正姓钱,约莫西十来岁,留着两撇八字胡,眼神中带着几分精明和势利。
他看到沈青云父子这副模样,眉头微微一皱,语气也有些怠慢:“喂,你们是何人?来此作甚?”
沈万才连忙上前,陪着笑脸说道:“这位先生,我们是下溪村的,犬子沈青云,是……是周济安老先生引荐来此旁听的。”
“周老先生引荐的旁听生?”钱学正闻言,上下打量了沈青云几眼,眼神中闪过一丝轻蔑,“哼,原来就是那个走了狗屎运的乡下小子。周老先生也是糊涂了,什么阿猫阿狗都往县学里塞。”
他这话声音不大,但周围的学子们都听见了,顿时爆发出一阵哄笑。
“哈哈哈,原来是个泥腿子!”
“就这副穷酸样,也想进圣人门?”
“我看啊,他是来给咱们提鞋都不配!”
那些富家子弟们围了上来,指着沈青云父子,肆无忌惮地嘲笑着。
沈万才的脸一下子涨得通红,气得浑身发抖,想上前理论,却又不知该如何开口。他这辈子最怕的就是被人当众羞辱,尤其是在儿子面前。
沈青云的脸色也沉了下来。他可以忍受贫穷,可以忍受艰苦,但绝不能忍受别人如此侮辱他的父亲!
他上前一步,挡在父亲身前,目光冰冷地扫视着那些嘲笑他的学子,朗声说道:“诸位也是读书人,难道不知‘有教无类’,‘三人行必有我师’的道理吗?圣人门前,岂容尔等以衣冠取人,以贫富论英雄?!”
他的声音虽然稚嫩,却掷地有声,带着一股不容置疑的威严。
那些学子被他这番话噎得一愣,随即更加恼怒。
“哟呵,小子嘴还挺硬啊!”一个身材高大,穿着华丽绸衫的少年排开众人走了出来,他便是之前在文会上与沈青云有过节的李慕白。
李慕白居高临下地看着沈青云,脸上带着戏谑的笑容:“本公子倒要看看,你这泥腿子,除了会耍嘴皮子,还有什么本事!”
说着,他故意伸出脚,想要绊倒沈青云。
沈青云早有防备,身子轻轻一侧,便躲了过去。
李慕白见一击不成,更加恼羞成怒,还想再动手,却被一声断喝止住了。
“住手!成何体统!”
只见周济安先生不知何时出现在了众人身后,他脸色铁青,目光严厉地扫视着李慕白等人。
“周……周老先生!”李慕白等人一见周济安,顿时像老鼠见了猫一样,蔫了下来,连忙躬身行礼。
周济安没有理会他们,而是走到沈青云面前,温和地说道:“青云,你来了。老夫己经为你安排好了住处,就在学堂后院的静心斋,虽然简陋了些,但胜在清净。你的束脩之礼,老夫也己为你减免了。你只管安心向学,莫要理会这些俗人的聒噪。”
他这番话,声音不大,却清晰地传到了在场每一个人的耳中。
那些原本还在嘲笑沈青云的学子们,顿时都傻了眼。
周老先生竟然亲自为这个乡下小子安排住处,还减免了束脩?这……这待遇,简首比他们这些正式的入室弟子还要好啊!
这沈青云,到底是什么来头?
李慕白的脸色更是变得一阵青一阵白,他怎么也没想到,这个被他视为泥腿子的小子,竟然有如此深厚的背景!
周济安又严厉地训斥了李慕白等人几句,让他们好生反省,莫要再以貌取人,败坏学风。然后,便亲自带着沈青云父子,往学堂内走去。
钱学正看着周济安和沈青云的背影,脸上的表情变幻不定,心中暗暗后悔自己刚才的怠慢。他知道,这个沈青云,恐怕不是他能轻易得罪的。
沈万才跟在周济安身后,看着儿子那瘦小却挺拔的背影,心中充满了激动和骄傲。他知道,儿子这一入学,便己经先声夺人,初步树立了自己的威信。
而沈青云,则在心中默默地对周济安先生充满了感激。他知道,若不是周先生及时出现,他今天的入学之路,恐怕还要多费不少周折。
这份恩情,他日后定当涌泉相报!
青阳县学,这个承载了他无数梦想和希望的地方,他终于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