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考古博士,穿越古代杀疯了
我考古博士,穿越古代杀疯了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我考古博士,穿越古代杀疯了 > 第32章 课堂之上显才华

第32章 课堂之上显才华

加入书架
书名:
我考古博士,穿越古代杀疯了
作者:
姜兴霸
本章字数:
3558
更新时间:
2025-05-14

青阳县学的学习生活,比沈青云想象的还要紧张和充实。

他被安排在甲字班旁听。甲字班是县学里程度最高的班级,里面的学子大多是准备参加来年童生试的,学业基础都比较扎实。

旁听生的身份,意味着他没有固定的座位,只能在教室的最后面,找个不起眼的角落,搬个小板凳坐下。也没有正式的课本,只能借阅同窗的,或者自己想办法抄录。

但沈青云对此毫不在意。能有机会进入这样的学府,聆听名师教诲,对他来说,己经是天大的幸事了。

县学的先生们,果然名不虚传。他们讲课旁征博引,深入浅出,不仅讲解经义,还会结合时政,分析利弊,让沈青云眼界大开,受益匪浅。

他就像一块干涸的海绵,贪婪地吸收着知识的甘霖。他前世虽然是考古学博士,对古代文献典籍有着深入的研究,但那毕竟是站在后人的角度去审视历史。如今,身临其境地学习这些原汁原味的儒家经典,从这个时代的视角去理解圣贤之道,又是一种全新的体验和感悟。

他那超强的记忆力和理解力,再次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先生们讲过的内容,他几乎是过耳不忘,稍加思索,便能融会贯通。

短短几天时间,他就将在村里落下的功课追了上来,甚至在某些方面,己经超越了班上的一些正式学子。

这日,是教授《论语》的张先生授课。张先生年约五旬,学识渊博,为人方正,是县学里颇受敬重的几位老先生之一。

张先生讲到了《论语·为政》篇中的一句:“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西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讲解完毕后,张先生习惯性地提问:“哪位学子能说说,孔圣人这番话,对于我等后辈学人,有何启示啊?”

课堂上一时有些安静。这个问题看似简单,实则颇考验学子对儒家修身之道的理解。

一些学子低头沉思,一些学子则面露难色。

就在这时,一个略显稚嫩,却清晰沉稳的声音,从教室的角落里响了起来。

“启禀先生,学生以为,孔圣人此言,乃是为我等后学之人,树立了一个人生修学的次第与目标。”

众人循声望去,只见沈青云从角落里站起身,不卑不亢地看着张先生。

张先生的目光落到沈青云身上,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嘉许。这个旁听生,他早有耳闻,也曾听周济安先生提起过,说他天赋异禀,见识不凡。

“哦?沈青云,你且说说你的见解。”张先生温和地说道。

沈青云定了定神,朗声说道:“学生以为,‘十有五而志于学’,乃是求学之始,当立下远大志向,明确学习目标。‘三十而立’,非指成家立业,更是指学有所成,人格独立,能以道义立身于世。‘西十而不惑’,则是指历经世事,明辨是非,内心通达,不为外物所迷惑。‘五十而知天命’,乃是洞察宇宙人生之规律,顺应自然,安时处顺。‘六十而耳顺’,则是指闻善言则喜,闻恶言亦能警醒,内心平和,兼听则明。至于‘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则是修身之最高境界,随心而行,却自然合乎礼法道义。”

他顿了顿,继续说道:“孔圣人此言,不仅是其自身修学之总结,更是告诫我等,求学问道,乃是一个循序渐进,持之以恒的过程。每一个阶段,都有其特定的目标和要求。我等当以此为鉴,明确自身所处阶段,不好高骛远,亦不妄自菲薄,脚踏实地,精进不休,方能有所成就。”

沈青云这番话,条理清晰,见解深刻,将孔子的人生阶段与求学修身的次第巧妙地结合起来,阐述得淋漓尽致。

课堂上的学子们听了,都暗暗点头,心中佩服不己。就连一些平日里自视甚高的学子,也不得不承认,这个旁听生的见识,确实在他们之上。

张先生听完,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连连点头道:“好!说得好!沈青云,你小小年纪,能有如此见解,实属难得!坐吧。”

“谢先生。”沈青云躬身坐下。

课后,之前在入学首日刁难过沈青云的李慕白,脸色有些难看。他本以为沈青云只是靠着周济安先生的关系才能进来的,却没想到,这小子竟然真的有几分真才实学。

他不服气,又找了几个平日里与他交好的学子,凑在一起,商量着要再找机会为难沈青云。

“哼,不过是碰巧答对了一个问题罢了,有什么了不起的!”李慕白不屑地说道,“下次,我定要找个更难的题目,让他当众出糗!”

他身旁一个尖嘴猴腮的学子眼珠一转,献计道:“李兄,我听说过几日便是月课考校,到时候,咱们可以……”

几人凑在一起,嘀嘀咕咕地商量着什么,不时发出一阵阴险的笑声。

沈青云虽然不知道他们在算计什么,但也察觉到了李慕白等人不善的目光。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