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家兄弟俩一同发奋读书,再加上沈青云在县学里声名鹊起,这事儿在下溪村这潭浅水里,可算是投下了一颗不小的石子,激起的涟漪一圈圈荡漾开去,成了村民们茶余饭后最新鲜、也最热乎的谈资。
“哎,听说了没?沈家那两兄弟,都这把年纪了,居然又捡起书本,跟着他们家那小子一起念书呢!”村头歪脖子柳树下,几个闲汉唾沫横飞地议论着。
“可不是嘛!以前不是说他们是榆木疙瘩,不开窍的吗?怎么这会儿倒转了性了?”一个豁牙的老农,手里纳着鞋底,也忍不住插了一句。
“嗨,这你们就不懂了吧!”一个自诩消息灵通的婆子,压低了声音,神秘兮兮地说道,“我可是听说了,沈家那小子,沈青云,那可不是一般人!人家在县学里,连周老先生都对他另眼相看呢!说是过目不忘,一点就透,将来啊,铁定是要当大官的!”
“真的假的?就沈万才那蔫不出溜的样儿,能生出这么个有出息的儿子?”有人表示怀疑。
“这叫什么?这就叫‘老蚌生珠’!”那婆子得意洋洋地一拍大腿,“你们是没瞅见,沈家现在那光景,啧啧,又是买驴又是修房,听说顿顿都能见着荤腥了!这不都是托了他们家那小子的福?”
这话一出,周围的人都露出了既羡慕又有些嫉妒的神情。
是啊,沈家以前是什么光景?家徒西壁,吃了上顿没下顿,沈万才兄弟俩更是村里有名的“窝囊废”,考了多少回科举,连个屁都没考出来,白白浪费了家里的钱粮。
可如今呢?
自从沈青云那小子落水醒来后,就跟换了个人似的。先是捣鼓出什么新奇的竹编,赚了不少钱。接着又去山里采草药,也能换回铜板。后来更是得了周老先生的青眼,进了县学读书。
这才多长时间啊?沈家的日子就肉眼可见地好起来了!
这人比人,真是气死人啊!
于是乎,各种各样的议论,便像那春日里的野草一般,在下溪村的各个角落里疯长起来。
说好话的,自然是羡慕沈家祖坟冒了青烟,生了个这么有出息的读书种子,将来沈家发达了,他们这些乡里乡亲的,说不定也能跟着沾点光。
“沈家这回啊,可真是要翻身了!”
“可不是嘛!那青云小子,看着就机灵,不像他爹和他大伯那般木讷。”
“以后啊,咱们下溪村,说不定真能出个状元公呢!”
说酸话的,也不在少数。他们大多是些平日里游手好闲,或者自家孩子不成器,见不得别人好的。
“哼,什么读书种子!我看就是走了狗屎运!”
“就是!谁知道那周老先生是不是老糊涂了,被那小子几句花言巧语给骗了!”
“还有沈万才那两兄弟,都这把年纪了,还跟着儿子屁股后面念书,也不嫌丢人!我看啊,他们就是想沾儿子的光,做那一步登天的美梦呢!”
更有甚者,还将沈青云之前智斗吴老三的事情翻了出来,添油加醋地说他小小年纪就心机深沉,不是个善茬。
这些闲言碎语,自然也少不了传到沈家人的耳朵里。
沈老太是最听不得这些的。她本就因为孙子出息而扬眉吐气,如今听到有人在背后说三道西,尤其是说她两个儿子不争气,沾孙子的光,更是气得火冒三丈。
“哪个天杀的烂舌头在胡吣!看我不撕烂他的嘴!”沈老太拄着拐杖,就要往外冲,想找那些嚼舌根的人理论。
林秀娥连忙拉住她,好言相劝:“娘,您别跟那些人一般见识。他们就是嫉妒咱们家日子好过了,眼红罢了。嘴长在他们身上,由他们说去,咱们过好咱们自己的日子就行了。”
“不行!我老婆子咽不下这口气!”沈老太气得浑身发抖,“我家青云那么有出息,他们凭什么在背后说三道西!还有万才和万福,他们现在也知道上进了,凭什么还要被人戳脊梁骨!”
林秀娥知道婆婆的脾气,也不好再多劝,只能暗自叹气,担心这些闲言碎语会影响到丈夫和孩子们的心态。
沈万才和沈万福听了这些话,心里自然也不好受。他们本就因为屡试不第而自卑敏感,如今又被人说成是沾儿子的光,更是觉得脸上火辣辣的,抬不起头来。
尤其是沈万才,他好不容易才鼓起勇气重新拿起书本,如今却要面对这样的非议,心中的那份热情,不免又被浇熄了几分。
“唉,看来……我这辈子,是真的只能当个笑话了。”沈万才放下手中的书卷,神情落寞地说道。
沈青云看着家人这副模样,眉头微微皱了皱。他知道,这种事情,堵不如疏。一味地回避和忍让,只会让那些人更加得寸进尺。
“爹,娘,奶奶,大伯,”沈青云放下手中的书,平静地开口道,“孩儿以为,咱们不必为这些闲言碎语而烦恼。”
“青云,你……”沈万才看着儿子,欲言又止。
“爹,您听孩儿说。”沈青云走到父亲面前,眼神清澈而坚定,“别人怎么说,那是他们的事情。我们无法控制别人的嘴,但我们可以控制自己的心。他们之所以会议论我们,无非是因为他们羡慕我们,嫉妒我们。这恰恰说明,我们沈家,正在变得越来越好!”
他顿了顿,又说道:“至于那些说您和 大伯沾孩儿光的,孩儿以为,这并非什么丢人的事情。父子兄弟,本就应该互相扶持,共同进步。孩儿能有今日这点微末的成绩,也离不开爹和大伯平日里的教诲和家人的支持。我们是一家人,荣辱与共,何来沾光一说?”
“而且,”沈青云的嘴角勾起一抹自信的笑容,“孩儿以为,我们不仅不应该为这些议论而生气,反而应该感谢他们。”
“感谢他们?”沈家人都有些不解地看着他。
“是啊,感谢他们。”沈青云点了点头,“正是因为有了他们的‘关注’,才让我们更加清楚地认识到,读书识字的重要性!也让我们更加坚定了要通过读书改变命运的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