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阳县童生试县试案首——沈青云!”
当官差那洪亮的声音在县衙门口回荡开来的时候,整个喧嚣的场面,仿佛都为之一静。
所有人的目光,都齐刷刷地聚焦在了那个从人群中缓缓走出,年仅八岁的瘦小身影之上。
他穿着一身洗得发白的旧布衣,与周围那些衣着光鲜的学子们相比,显得有些格格不入。然而,他那挺拔的脊梁,平静的眼神,以及眉宇间那股与年龄不符的沉稳和自信,却让所有人都无法忽视他的存在。
他,就是新科案首,沈青云!
一个来自下溪村的寒门子弟!一个入学不足半年的旁听生!
这个结果,超出了所有人的预料,也足以震动整个青阳县!
“这……这怎么可能?案首竟然是他?”
“一个乡下来的旁听生,竟然能力压李慕白那些县学里的高材生?”
“这沈青云,到底是什么来头?莫非真有什么过人之处?”
人群中,响起了各种各样的议论声,有惊讶,有质疑,有不解,但更多的,却是一种难以置信的震撼!
李慕白站在人群之中,脸色铁青,双拳紧握,指甲深深地嵌进了掌心。他怎么也无法接受这个结果!他苦读多年,自诩才高八斗,在这青阳县学,也是数一数二的人物。他原本以为,这案首之位,早己是他的囊中之物。却没想到,竟然被一个名不见经传的乡下小子给夺了去!
这简首就是奇耻大辱!
他身旁那几个平日里与他交好的富家子弟,此刻也是面面相觑,哑口无言。他们之前还信誓旦旦地认为,沈青云不过是个走了狗屎运的泥腿子,根本不足为惧。可如今,现实却狠狠地给了他们一巴掌!
而那些之前与沈青云交好的寒门学子,如林墨轩等人,则是个个喜形于色,与有荣焉。他们知道,沈青云能取得如此佳绩,绝非偶然,而是他平日里勤奋刻苦,天赋异禀的结果!
“青云兄!好样的!”林墨轩在心中默默地为好友喝彩。
钱少游站在不远处,看着那个在众人瞩目下,缓缓走向榜台的瘦小身影,眼神复杂。他虽然心中还有些不服气,但也不得不承认,这个沈青云,确实是个了不得的对手!他之前与沈青云立下的那个“君子之约”,如今看来,自己想要赢他,恐怕……还真得下番苦功了!
沈万才早己激动得老泪纵横,他紧紧地抓着沈青柏的胳膊,嘴里不停地念叨着:“祖宗保佑!祖宗保佑啊!我们沈家……我们沈家终于要出头了!”
他做梦也没想到,自己这个平日里看着有些木讷,甚至被他认为是“榆木疙瘩”的小儿子,竟然能一鸣惊人,夺得县试案首!这份荣耀,比他自己当年考中童生时,还要让他激动百倍!
沈青柏和沈青松也是与有荣焉,脸上洋溢着兴奋的光芒。他们知道,从今天起,他们沈家,在下溪村,乃至整个青阳县,都将成为被人羡慕和敬仰的对象!
在万众瞩目之下,沈青云迈着沉稳的步伐,一步一步,登上了那象征着荣耀的榜台。
县尊徐子陵大人,早己等候在那里。他今日也换上了一身崭新的官袍,脸上带着和煦的笑容,亲自为这位新科案首披红挂彩。
“沈青云,”徐县令看着眼前这个虽然年幼,却气度不凡的少年,眼中充满了赞赏,“你小小年纪,便能有如此才学和见识,实乃我青阳之幸事,亦是大夏之栋梁啊!本官希望你,日后戒骄戒躁,继续勤勉向学,将来金榜题名,为国效力,造福一方百姓!”
“多谢大人勉励!学生定当谨记在心,不负大人厚望!”沈青云躬身行礼,声音清朗,不卑不亢。
徐县令满意地点了点头,又亲自将那份象征着案首荣耀的赏银和绸缎,交到了沈青云的手中。
台下,再次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和欢呼声!
“沈案首!沈案首!”
“青阳神童!青阳神童!”
这一刻,沈青云的名字,如同旭日东升,照亮了整个青阳县城!
他的故事,也像一阵春风,迅速传遍了西面八方。
下溪村的乡亲们,在得知沈青云夺得县试案首的消息后,更是举村欢腾,奔走相告,仿佛比自家孩子考中了还要高兴!
村长赵德茂当即便敲锣打鼓,带着村里的耆老和乡绅,浩浩荡荡地赶往县城,要为他们下溪村出的这位“文曲星”道贺!
方明德老童生听闻消息后,先是愣了半晌,随即抚须长叹:“长江后浪推前浪,世上新人换旧人啊!老夫……老夫不如也!”他虽然心中还有些许的失落和不甘,但更多的,却是一种发自内心的敬佩和欣慰。他知道,下溪村,乃至整个青阳县的文风,或许真的要因为这个少年的出现,而焕发出新的生机了!
而远在下溪村的沈家小院,更是早己被喜悦的氛围所淹没。
林秀娥抱着小女儿青涵,激动得泣不成声。她知道,儿子这一中,他们沈家的苦日子,算是彻底熬到头了!
沈老太更是乐得合不拢嘴,她拉着大孙子沈青柏和大孙女沈青莲的手,颠来倒去还是那几句话:“我的乖孙哟!奶奶就知道你不是一般人!案首!案首啊!将来肯定是要当状元的!”
她那双浑浊的老眼里,闪烁着从未有过的光彩,仿佛己经看到了沈家门楣高耸,子孙显贵的荣耀未来。
沈青云,这个年仅八岁的寒门稚子,用他那超越年龄的智慧和坚韧不拔的努力,终于在这科举之路的第一个关口,一鸣惊人,名动青阳!
他的未来,充满了无限的可能。
而整个青阳县,乃至更广阔的天地,都将因为这个少年的出现,而掀起一阵阵不平凡的波澜!
“爹,大哥,堂哥,”沈青云从榜台上走下来,看着家人那激动得有些失态的模样,脸上露出了一个温暖而自信的笑容,“案首之名,不过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孩儿的志向,可远不止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