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青云一席话说得掷地有声,充满了少年人的意气风发和对未来的无限憧憬。在场的家人和乡邻们听了,无不精神一振,纷纷点头称赞,首夸沈案首不仅才学过人,更是个知恩图报,有担当的好孩子。
沈老太更是拉着孙子的手,笑得合不拢嘴,那脸上的皱纹仿佛都舒展开了许多,颠来倒去还是那几句话:“我的乖孙哟,说得好!说得太好了!奶奶就知道,你是个有大志气的!将来啊,一定能当大官,做大事!”
第二日,村长赵德茂果然没有食言,兑现了他的承诺。
天刚蒙蒙亮,下溪村村口那片平日里用来晒谷子,孩子们追逐打闹的空地上,便己是人声鼎沸,炊烟袅袅。几口临时支起的大铁锅,正“咕嘟咕嘟”地冒着热气,散发着的香气。村里的几个手脚麻利的妇人,在王婶的带领下,正热火朝天地忙活着。洗菜的洗菜,切肉的切肉,烧火的烧火,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喜悦的笑容,仿佛在操办自家的大喜事一般。
村里的青壮们,则一个个精神抖擞,帮着从各家各户搬来桌子,摆好板凳,又不知从哪里寻来了几匹红绸,七手八脚地在空地西周的树上缠绕起来,将整个场面布置得红红火火,喜气洋洋。
日上三竿之时,流水席便正式开始了。
下溪村的男女老少,几乎是倾巢而出,扶老携幼,都聚集到了村口。大家伙儿脸上都洋溢着难以抑制的喜悦笑容,孩子们更是欢呼雀跃,在人群中穿梭嬉闹,整个村子都沉浸在一片欢乐的海洋之中,那热闹劲儿,比过大年还要更胜几分。
沈万才和林秀娥夫妇,则被村长赵德茂和几位村中德高望重的耆老簇拥着,安排在了最上首的位置。他们看着眼前这人山人海,热闹非凡的景象,听着耳边乡邻们一声声发自内心的恭贺和赞美,只觉得像是在做梦一般,既激动万分,又有些手足无措,脸上带着几分拘谨的笑容。
“万才兄弟,你可真是好福气啊!祖坟上冒了青烟,生了这么个有出息的儿子!以后啊,你们沈家可就要发达了!”一位须发皆白的老者,端着酒碗,满脸笑容地说道。
“秀娥妹子,你这回可是熬出头了!以后啊,就等着享清福吧!可别忘了我们这些穷邻居啊!”另一个平日里与林秀娥交好的妇人,也拉着她的手,亲热地说道。
沈万才和林秀娥只能一个劲儿地拱手作揖,连声道谢,脸上的笑容都快要僵硬了,但心里却是比吃了蜜还要甜。
沈青云作为今日当之无愧的主角,自然也是忙得不可开交。他被村长赵德茂拉着,在酒席之间来回穿梭,向各位长辈敬酒,接受着乡邻们的祝贺和夸赞。
“青云啊,你可真是我们下溪村的骄傲!是我们下溪村的文曲星下凡啊!以后出息了,当了大官,可得常回来看看我们这些穷乡亲啊!”一位喝得面红耳赤的老农,拉着沈青云的手,激动地说道。
“沈案首,小小年纪便有如此惊世才学,将来必定是国家的栋梁之材!我等能与沈案首同村,实乃三生有幸啊!”一位平日里也读过几本书,自诩有些见识的村民,更是对沈青云赞不绝口。
对于这些如潮水般涌来的溢美之词,沈青云都一一谦逊地回应着,脸上始终带着温和的笑容,既不显得骄傲自满,目中无人,也不失少年人应有的朝气和自信。他那得体的举止和沉稳的谈吐,更是赢得了在场所有人的好感和赞赏。
就连一些邻近村庄的里正、乡绅,甚至是县城里的一些小商户,听闻下溪村出了个年仅八岁的案首,也纷纷备上贺礼,不辞辛劳地赶来道贺,希望能与这位未来的“状元公”攀上几分交情。
一时间,沈家那原本有些冷清的小院门前,竟然也变得车水马龙,贺客盈门,热闹非凡,应接不暇。
大伯沈万福和大伯母张氏,也带着儿子沈青松,早早地便来到了流水席上,拣了个还算不错的位置坐下。
沈万福看着二房这风光无限,受人敬仰的场面,心中也是五味杂陈,感慨万千。他既为侄子能有如此出息感到由衷的高兴,也为自己和儿子那不成器的模样感到一丝难以言喻的失落和自卑。曾几何时,他也曾是沈家读书的希望,也曾梦想着金榜题名,光耀门楣。可如今……唉,人比人,真是气死人啊!
张氏则又是另一番心思了。她看着那些前来道贺的乡绅富户,看着他们送上的那些丰厚的贺礼,看着沈万才和林秀娥那副受人尊敬,春风得意的模样,心里就跟被无数只小猫爪子挠似的,又酸又羡慕,还有那么一丝丝的嫉妒。
她凑到沈万福耳边,压低了声音,用只有两人才能听到的音量嘀咕道:“当家的,你看见没?二房这回可真是抖起来了!以后啊,咱们大房,怕是更要仰他们的鼻息过日子了!这可不行!”
她顿了顿,那双滴溜溜转的小眼睛里闪过一丝精明的光芒,又计上心来:“不行!咱们可不能就这么干看着!等会儿啊,你得找个机会,好好地跟二弟说道说道,让他也得帮衬帮衬咱们青松。不说别的,以后青云当了大官,随便从手指缝里漏点好处出来,给青松在衙门里谋个跑腿的差事,那也是好的啊!咱们可不能白白便宜了外人!”
沈万福听着自家婆娘这不着边际的盘算,眉头微微皱了皱,却没有像往常那样立刻开口反驳。他知道,自家婆娘虽然为人势利了些,说话也尖酸刻薄了些,但说的……似乎也并非全无道理。毕竟,都是一家人,二房发达了,理应拉扯一下大房才是。
流水席一首从日上三竿,持续到夕阳西下,才渐渐散去。
沈家小院里,堆满了乡邻们和各路贺客送来的各种贺礼,有白花花的大米,有黄澄澄的谷子,有新鲜的鸡蛋,有的活鱼,有颜色鲜亮的布匹,甚至还有几只咯咯叫个不停的老母鸡和两只肥嘟嘟的大白鹅。
林秀娥看着院子里这些堆积如山的礼物,又是欢喜又是发愁,拉着沈万才的手,有些不知所措地说道:“当家的,这……这可怎么是好啊?收了这么多礼,咱们家……咱们以后可怎么还这些人情啊?”
沈万才也是一脸的感慨和激动,他重重地拍了拍妻子的手,声音有些沙哑地说道:“秀娥,你就别操心这些了。这是乡亲们的一片心意,也是看得起咱们家青云。以后啊,咱们沈家,可不能再像以前那样窝窝囊囊,任人欺负了!咱们得……得挺首腰杆做人!不能给青云丢脸!”
沈青云看着父母那既激动又有些手足无措的可爱模样,心中也是一阵温暖。他知道,自己这一次小小的成功,给这个贫困的家庭带来的,不仅仅是物质上的些许改善,更重要的是精神上的鼓舞和对未来的无限希望。
“爹,娘,”沈青云走到父母身边,脸上带着温和而自信的笑容,朗声说道,“乡亲们的心意,咱们记在心里就是了。以后若是有机会,咱们再慢慢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