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门神童:五岁半科举打脸全族
寒门神童:五岁半科举打脸全族
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 > 寒门神童:五岁半科举打脸全族 > 第22章 天才表演

第22章 天才表演

加入书架
书名:
寒门神童:五岁半科举打脸全族
作者:
盛宴3
本章字数:
2936
更新时间:
2025-06-14

徐飞则继续他的“感恩大戏”,每一次拿到一样东西,都要表现出无比珍视的样子,嘴里不住地感谢。

买完所有东西,伙计开始算账。

只见他拨着算盘,噼里啪啦一阵响,最后报出了一个数字:“徐老爷,您一共买了湖笔三支,徽墨两锭,宣纸五刀,瓷砚两个……一共是八百三十文。”

八百三十文!

徐飞心里盘算了一下。

这个时代的物价,一个普通农家一年到头省吃俭用,也许也就能攒下二两银子,也就是两千文左右。

八百三十文,差不多是一个家庭小半年的吃用开销了!

难怪都说“寒门难出读书人”,光是这笔墨纸砚的入门成本,就足以让大多数贫苦人家望而却步了。

这徐有德,为了面子,为了展示对自己的“栽培”,还真是下了血本。

当然,徐文彦那边花的钱肯定也是一样的,甚至可能更好一点。

徐有德听着这个数字,脸上肌肉微微抽动了一下,但很快恢复了笑容,他爽快地掏出钱袋,点出八百多文铜钱给了伙计,还豪迈地说:

“好!一点钱财算什么,只要孩子们能读出个样子来,将来光耀门楣,这点钱就值了!”

伙计笑着接过钱,又送了两块小小的印泥,算是添头。

徐飞装作一脸感动和感激,躬身行礼:“多谢大伯栽培!侄儿一定发愤图强,不辜负大伯的厚望!”

“好!好!”徐有德拍了拍他的肩膀。

徐文彦站在一旁,看着自己的父亲如此“慷慨”,又看着徐飞那副“感恩戴德”的样子,心里憋着一股气,却又不敢发作。

他也分到了同样一份甚至可能更好的行头,按理说该高兴,可这份待遇是跟徐飞一起得来的,让他心里怎么都觉得不舒服。

拎着沉甸甸的书包(伙计帮忙提着大部分,给了他们两个小书包),三人离开了书肆。

徐有德又带着他们来到镇上的私塾。

此时,己经有不少学生到了。

在门口,徐有德嘱咐了几句之后,便离开私塾。

徐飞、徐文彦来到学堂,各自坐下。

新的笔墨纸砚放在桌子上,散发着淡淡的墨香和纸张的气味。

钱大塾师也来到讲台,拿起戒尺敲了敲桌子:“今儿我们继续说字。读书写字,乃是立身之本。”

他走到一块涂了墨的木板前,拿起一支粗笔,开始写字。

他写的是一个“仁”字。笔画苍劲有力。

虽然不是什么名家大作,但也写得方方正正,笔势流畅。

徐飞看着那熟悉的繁体字,心头猛地一松。

果然!这个王朝的文字,就是他前世熟悉的繁体中文。

他前世是汉语言文学专业博士,对古代汉语和书法都有一定的研究。

虽然算不上书法大家,但写一手漂亮的毛笔字还是绰绰有余的。

看来,在这方面,他没有什么学习的障碍。只需要把前世的知识捡起来就行了。

不过……他看了看周围那些学生,一个个都拿着毛笔,在纸上歪歪扭扭地描摹着。

徐文彦也是一脸认真,但写出来的字也好不到哪儿去,跟钱大塾师写的差了十万八千里。

他只是普通农家孩子,刚刚启蒙。

如果他第一次学写字就写出笔势流畅、结构精妙的字来,那也太吓人了。

记性好,尚且可以解释过目不忘。

但写字,可没有第一次就能写好的。

看来,他得装作一个刚刚开始学习写字,有些天赋,但又不能太过逆天的“初学者”了。

这倒是个技术活。

钱大塾师写完“仁”字,转过身来:“好了,今日的功课,便是将这个‘仁’字,各写五十遍。”

学生们纷纷拿起毛笔,沾上墨汁,开始在纸上落笔。

徐飞也拿起他那根崭新的湖笔,心里盘算着,该怎么写出一个“有进步空间”的字来。

既不能写得太好,露了马脚;又不能写得太差,显得他太笨,辜负了徐老头和徐有德的“期望”……

笔尖蘸上墨,徐飞看着那张崭新的宣纸,眼神闪了闪。

要开始了,他的“天才”表演。

他笔尖缓缓落下。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