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无关紧要的区级青年赛,因为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实习生,在网上掀起了滔天巨浪。
#足球诗人#
#这解说比比赛好看#
#史上最强预言家式解说#
一个个热门词条,霸占了当晚的社交媒体。
林详解说的剪辑片段,配上各种激昂的BGM,在短视频平台疯传,点赞数很快突破了百万。
无数球迷和路人涌入华央体育的官方账号下留言,强烈要求这位“宝藏解说”转正,并解说更重要的比赛。
热度,是天使,也是魔鬼。
第二天一早,林详刚到单位,就感觉气氛不对。
往日那些对他视而不见的同事,今天看他的眼神都怪怪的。
有好奇,有羡慕,但更多的是一种审视和若有若无的敌意。
胖子王大海端着茶杯凑了过来,脸上堆着笑,但声音压得很低:“小林,火了啊!昨晚总监亲自打电话要你的资料,你这可是要一步登天了!”
林详客气地笑了笑:“王哥,瞧您说的,就是运气好,瞎猫碰上死耗子了。”
他心里跟明镜似的。
在体制内,这种“一步登天”最招人恨。木秀于林,风必摧之。
果然,他刚坐下没多久,部门主任就把他叫进了办公室。
主任是个地中海发型的中年男人,表情严肃,他推了推眼镜,开门见山:“小林啊,昨天的首播我看了。网上反响也很大。”
“主任过奖了,我还有很多不足。”林详不卑不亢。
“嗯,”主任敲了敲桌子,话锋一转,“但是,有些问题,我必须要跟你指出来。”
来了,正戏来了。
“首先,你的解说风格,太过于个人化,太‘跳’了!又是人生哲学,又是诗词歌赋,这跟我们华央体育严谨、客观、专业的定位不符!观众是来看球的,不是来听你上课的!”
“其次,你过于主观地去预判比赛,这是解说的大忌!昨天是让你蒙对了,万一没蒙对呢?万一那个教练没换人,或者换上的人没效果呢?你这就是误导观众!这是非常不负责任的行为!”
“还有!”主任的声音拔高了八度,“你跟黄老师的配合也很有问题!全程都是你在说,把老同志晾在一边,这是不尊重前辈!年轻人,有点成绩就飘了,可不是什么好事!”
一顶顶大帽子扣下来,每一顶都足以压死一个实习生。
林详静静地听着,脸上没什么表情。
他用脚指头想都知道,这些话,不可能是主任自己想出来的。他一个行政领导,懂个屁的解说。
这背后,显然有人在“上眼药”。
果不其然,主任喝了口水,润了润嗓子,最后总结道:
“所以,台里研究决定,你暂时先不要参与一线解说工作了。好好沉淀一下,多跟老同志学习,把基本功打扎实。先把手头的本职工作做好。”
所谓的“本职工作”,就是端茶倒水,复印打杂。
一句话,你被雪藏了。
林详走出主任办公室的时候,正好看见张扬端着一杯咖啡,慢悠悠地从走廊另一头晃过来。
他俩的目光在空中交汇。
张扬的眼神里,充满了胜利者的得意和轻蔑。他走到林详面前,用不大不小,但足以让周围人都听见的声音说:
“哎呀,这不是我们的大红人,‘足球诗人’林老师吗?怎么看着无精打采的?是不是昨晚解说太累了,今天被领导放假休息了?”
他身边的几个同事,都发出了配合的窃笑声。
林详看着他,忽然笑了。
他眼前的蓝色光幕又跳了出来。
【人物:张扬】
【当前状态:洋洋得意,智商-10】
【挑衅行为分析:初级,毫无技术含量。】
【系统建议:无视,或者用一个微笑让他感觉自己像个小丑。】
林详选择了后者。
他不但笑了,还拍了拍张扬的肩膀,语气诚恳地说:
“是啊,太累了。不像张哥你,养精蓄锐,精力充沛。看来,下一场重要的比赛,还得靠张哥你这样的栋梁来扛大旗啊。我先去打扫卫生了,您忙。”
说完,他转身就走,留下一个潇洒的背影。
张扬脸上的笑容僵住了。
他感觉自己卯足了劲打出一拳,结果却打在了棉花上。对方非但没生气,反而还“捧”了他一句,这让他感觉自己像个上蹿下跳的小丑。
“你……”他气得说不出话。
林详没理会身后的风暴,他知道,这种口舌之争毫无意义。
他被雪藏的消息,很快就在体育论坛和球迷群里传开了。
“什么情况?诗人小哥被封杀了?”
“我靠,不会吧?因为太火了动了谁的蛋糕?”
“我就知道,华央这帮官僚容不下一个说真话的人!”
“黑幕!绝对是黑幕!张扬的背景果然牛逼!”
舆论开始发酵,矛头首指华央体育。
与此同时,一个更具权威性的“麻烦”也找上了门。
国内最著名的足球评论员,以战术分析严谨著称的李铁哨,公开发表了一篇专栏文章,标题是:
《我们需要的不是足球诗人,而是足球科学》
文章里,李铁哨不点名地批评了林详的解说风格。
“……近来,网络上出现一种将足球解说过分文学化、玄学化的倾向,这是非常危险的。一场胜利,被归结于所谓的‘人生哲学’和‘可能性’,而不是科学的战术分析和球员执行力,这是对足球这项运动的侮辱。”
“至于那个所谓的‘神预言’,更是无稽之谈。任何一个对足球稍有了解的人都知道,当一方体能下降时,从他的防区进行突破是基本常识。蓝队教练的换人,是基于临场观察的常规操作,却被某些解说员包装成了自己的‘预言’,以此来哗众取宠,实在是可笑至极。”
“我希望我们的媒体和球迷,能够擦亮眼睛,回归理性。华夏足球需要的,是脚踏实地的青训,是科学的训练体系,而不是这种虚无缥缈的‘足球诗人’和廉价的鸡汤。”
李铁哨在国内足坛地位尊崇,他的文章一出,立刻引来无数“专业人士”和“懂球帝”的附和。
风向,再次逆转。
之前还吹捧林详的舆论,开始出现大量质疑的声音。
“李指导说得有道理,昨天那场球确实没什么技术含量。”
“现在想想,那解说确实有点故弄玄虚了,听着爽,但没什么干货。”
“网红而己,红得快,凉得也快。”
内有职场打压,外有专家抨击。
林详仿佛在一夜之间,就从云端跌落到了谷底,成了整个行业的笑话。
下午,黄建业找到林详,递给他一根烟,叹了口气。
“小林,委屈你了。这事儿……唉,水太深了。”
林详接过烟,却没点燃,只是放在鼻子下闻了闻,笑道:
“黄老师,没事儿。身正不怕影子斜,让他们说去呗。”
他的淡定,让黄建业都有些佩服。
“那你接下来打算怎么办?真就这么耗着?”
林详神秘一笑,他看了一眼窗外,慢悠悠地说:
“等风来。”
黄建业不解。
林详也没解释。他知道,自己的系统可不是只会扫描吹牛逼的能力。
他更知道,那个李铁哨,国内著名的“学院派”教练,马上就要迎来一场重要的比赛。
而他,己经用系统,看到了那场比赛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