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城北的北邙山,自古便是墓葬云集之地,民间传言山中有“尸解仙”,能令枯骨生肉、死而复生。咸通三年深秋,一个云游方士在山坳破庙中发现一卷残破帛书,上面用朱砂绘着诡异的“尸解图”:枯骨卧于丹炉,炉中腾起青焰,焰心竟有赤足童子跳跃。方士惊惧之下,将帛书献给洛阳县令,却在当夜暴毙,死状如被重物碾压,周身骨骼尽碎。
房修远接手此案时,正为洛阳蝗灾善后。他赶到破庙,只见蛛网密布的神案上,除了一滩干涸的血迹,还有几粒散落的青色丹砂。李朗用银簪挑起丹砂,凑近油灯细看:“修远兄,这丹砂里混着骨灰,像是用生人骸骨炼制的‘尸解丹’。”
庙外突然传来异响,两人冲出破庙,只见一个身披破烂道袍的身影一闪而过,雪地上留下一串奇特的脚印——前掌深、后跟浅,仿佛行走时不用脚跟发力。
顺着脚印追踪至山后谷地,一座废弃的砖窑赫然在目。窑口冒着丝丝白气,隐约传来婴儿啼哭。房修远与李朗屏息潜入,只见窑内遍地骸骨,中央的土炕上躺着一具女尸,面容栩栩如生,指甲却泛着青黑色,正是三个月前失踪的绸缎庄老板娘。她身下垫着一张符纸,上面用鲜血写着“尸解仙蜕”西字。
“修远兄,你看她的手!”李朗指向女尸紧握的右拳。房修远用佩刀轻轻撬开,只见掌心躺着半枚烧焦的玉佩,玉质温润,刻着一只展翅的仙鹤——这是洛阳富商赵仲明的家传玉佩。
此时,窑顶传来砖瓦碎裂声,一个头戴青铜面具的人凌空跃下,手中握着一柄骨笛,笛声尖锐刺耳,窑内骸骨竟纷纷震动,发出咔咔声响。李朗立刻吹响竹笛 ,清越的笛声压制住邪音,青铜面具人踉跄后退,露出道袍下若隐若现的青色纹路——那是尸斑!
追查玉佩来源,房修远找到赵仲明。赵仲明面色灰败,坦言三个月前妻子染怪病,求医无效,偶遇一个自称“尸解仙师”的道者,言能以“尸解仙药”令其妻起死回生,代价是家传玉佩与百两黄金。“我给了药金,仙师说需在北邙山开坛作法,此后便杳无音讯……”赵仲明声音颤抖,“难道我妻……”
房修远想起破庙帛书与砖窑女尸,心中疑窦丛生:“尸解仙”本是道教传说,指道士死后留下形骸,魂魄成仙,何时竟成了炼制丹药、复活死人的邪术?李朗从怀中掏出一本从砖窑搜出的残破手记,上面记载着:“取童男童女骸骨,以生人精血为引,炼‘尸解丹’,服之可令尸身不腐,魂归魄附……”
更惊人的是,手记末页画着洛阳城西的一座宅院,旁边标注“仙师府”。
扮作求药者,房修远与李朗潜入洛阳鬼市。在一个卖“还魂丹”的摊位前,李朗用暗语问道:“可有‘尸解仙药’?我家主母想借‘仙蜕’续命。”
摊主是个独眼老妇,嘿嘿一笑:“贵客算是问对了。不过‘仙药’需配‘仙引’——得找个八字纯阴的童子,取其锁骨为药引。”她凑近低语,“城西孙宅的孙公子,就是现成的‘药引’,可惜被仙师府的人先看上了……”
两人立刻赶往城西孙宅,只见府门紧闭,院内传来孩童的哭喊声。撞开大门,正见青铜面具人抓着一个童子走向后院炼丹房,房修远挥刀砍去,面具人侧身躲过,骨笛吹响,地上的落叶竟凝成利刃射来。李朗急中生智,将随身携带的雄鸡血泼向面具人,对方发出一声惨叫,面具脱落——竟是绸缎庄老板娘的贴身丫鬟!
“为什么?”房修远惊问。
丫鬟面目狰狞:“我家主母本是仙师的发妻!仙师炼尸解丹时出了差错,主母虽死身不腐,却成了需吸食生人精气的活尸!我做这一切,都是为了让主母复活!”
冲入炼丹房,只见中央丹炉青焰熊熊,炉边摆着赵妻的尸身,以及那个道袍人的尸体——他才是真正的“尸解仙师”,却被丫鬟反噬灭口。炉中火焰里,果然有赤足童子虚影跳跃,而丹炉底部,铺满了密密麻麻的孩童骸骨。
“修远兄,快关火!这是用活童魂魄炼的邪火!”李朗大喊。
房修远挥刀砍向丹炉支柱,丹炉轰然倒塌,青焰熄灭,赤足童子虚影化作点点荧光消散。丫鬟见状,发出绝望的哀嚎,撞向丹炉残片自尽。赵妻的尸身失去邪火支撑,瞬间化为一滩黑水,只留下那半枚仙鹤玉佩。
案件了结,赵仲明失魂落魄地离去,洛阳百姓却传言“尸解仙”显灵,更有人偷偷前往北邙山寻找“仙药”。房修远站在炼丹房的废墟中,看着满地骸骨,只觉得一阵寒意从脚底升起。所谓“尸解仙踪”,不过是贪婪之人披着道教外衣行邪术,以无辜孩童的性命,满足复活亲人的妄念。
深夜的北邙山,月色惨白。房修远与李朗清理完现场,在破庙前驻足。李朗望着连绵的古墓,低声道:“修远兄,你说这世上真有尸解仙吗?”
“尸解仙或许有,”房修远捡起一块散落的丹砂,“但人心的贪婪,比任何仙术都更可怕。”他想起手记中记载的“取童骨为药”,想起丫鬟为复活主母犯下的罪孽,忽然明白,晚唐的怪异传说背后,往往藏着比鬼神更恐怖的人性深渊。
山风吹过,破庙的幡旗猎猎作响,仿佛在诉说着无数被掩埋的冤屈。房修远握紧腰中的断纹佩刀,刀刃反射着寒月清辉。他知道,在洛阳这片古老的土地上,类似的离奇案件或许还会发生,但只要他还穿着这身官服,就必须一次次踏入这光怪陆离的迷局,为那些无声的骸骨,讨回一个公道。
洛阳的夜,依旧深沉。而房修远与李朗的身影,消失在邙山的薄雾中,等待他们的,将是下一个更加离奇曲折的故事。
(本故事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