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小插曲,大家都没有放在心上。
但春柳裙裾弄脏了,女亲兵眼尖,指着不远处道:“那边有家成衣铺子,我们去瞧瞧?”
三人快步走去,只见铺子狭小逼仄,架上挂着的衣裳皆是粗布短打,样式朴素实用,明显更适合干粗活的汉子,实在挑不出适合姑娘家的款式。
正失望时,姜七娘忽然瞥见角落里一件短衫,不由眼前一亮。
她伸手轻抚布料,触感不同于寻常麻布。这家铺子的衣裳大多是劳作款,不见半分丝绸踪影,本以为要空手而归,没想到竟藏着棉布制成的短衫。
姜七娘忙唤来老板,指着短衫问道:“这是什么布料?”
老板憨厚一笑:“是白叠布,透气吸汗,穿着可舒服了。”
她又追问这种布料还能做什么,老板无奈道:“这布料稀罕得很,数量少,一般都是自家纺了布,做些干活穿的衣裳。”
姜七娘再问价格,老板报出的数字低得惊人,她二话不说,爽快地将短衫买下。
可惜春柳始终没挑到满意的衣裳,三人只好匆匆返回马车。
回来的路上,春柳有点魂不守舍。她与七娘道:“我肯定来过这里。我现在头晕,回去我睡一觉,大约能想起来。”
姜七娘点头,提醒她:记得回去先给手上的伤涂些药,就用老大夫送来抹脸的药。
后面的一段路,马车里的春柳和姜七娘两个人都有些沉默,各自想着心事。
当晚,春柳早早睡了,姜七娘却把那木箱子里的书册翻出来,看一会儿,又冥思苦想许久,竟一夜未眠。
天亮后,姜七娘又拿出那件短衫研究。
短衫是全棉的!尽管很粗糙。
来到这里,她几乎没有见过棉质的东西。
富贵人家用丝绸、皮毛。百姓用麻、絮等。证明这个时代棉花还没有大量种植。
老板说叫“百叠布”,在那木箱子的书册里,姜七娘见到过这几个字。当时就誊抄下来,原来是“百叠”是棉花!
新疆棉可是“大名鼎鼎”的!
稍后,她去看春柳身体是否好些了。
春柳己经醒了,但还有头痛。
不过她模糊记起来了部分往事。
“七娘,我可能是栖乌国人。幼时我来过这乌日城,也去过昨日的那个集市。而且我就是在那棵栓马的大树下被打晕,被塞进了马车里……”
姜七娘震惊万分,又问她能否记起家在哪里,父母的容貌。
春柳痛苦地摇头:“都记不住了,可能年纪太小,脑部被打晕,受了伤,都想不起来了!”
“为什么你走了那么远?一个多月的路程啊,大梁的国都到这里。又被国舅爷当孤儿捡回家了。哦,国舅爷说你的小名叫什么来着……”
姜七娘追问着。
“叫桃儿!”春柳按着额头想,“父亲抱着我,看见哥哥吃桃,我就去抢……”
“对,他们都叫我桃儿,我有个哥哥。哥哥叫什么名字来着?”春柳的头愈发痛了。
姜七娘赶紧扶春柳躺下,让她先休息:“别急于一时,慢慢来吧……”
待春柳疲惫地睡了过去,姜七娘又默默地思索了很久。
终于,她作了一个决定,唤来一个侍卫,说:郡主要见见侍卫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