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记的竹简片每日汇总到李朔手中。他像淘金者般,仔细筛选着每一份信息,计划好他们的今后安排。
识字者和木匠、瓦匠、铁匠、篾匠、陶工、织工等有手艺者都会单独列出,由李朔或李员外亲自面谈。确认技能水平后,愿意留下来的给予特殊待遇,会分配单独的窝棚,伙食中偶尔能见荤腥,也会根据工种技能的不同给予相应的工钱。并明确告知,新村堡建成后,他们将是村里的核心居民,优先安排正式居所,进入铁匠铺、木工坊、未来的酿酒坊、榨油坊等工坊。
身强力壮、老实本分者,编入主要建设队伍,成为夯土、搬运、挖渠的主力军。有一定拳脚功夫者被村里的护卫队挑走,参加护卫训练将是他们的主要工作。
老弱妇孺则安排力所能及的工作:在养殖场帮忙喂养、收集禽蛋;在堆肥场翻堆、收集原料;为工地烧水、做饭;缝补浆洗等。确保人人有事做,不养闲人。
沙溪河依旧奔流,但河畔的景象己截然不同。千余名洗去污垢、眼中重燃微光的“新居民”,在统一的号令和精密的组织下,如同巨大的工蚁军团,开始向那八里堡墙和筒子楼的宏伟蓝图,发起最狂热的冲锋!基建狂魔的热血己经觉醒,夯土的号子声、铁器的敲打声、独轮车的吱呀声、护卫队操练的呼喝声……汇聚成一股震耳欲聋的、属于新生的轰鸣,响彻云霄。
骤然增加十倍的人力,如果没有有效的组织和相应工具,只会陷入混乱。李朔前世做了二十多年的公务员,各种实施方案,组织架构没少制定、学习。深谙此理。
首先要确定领导班子的组织架构:
总指挥:李朔,负责规划、决策、协调资源。
副总指挥兼后勤总管:钱管家,负责物资调配、伙食保障、窝棚管理。
工程总监:村正李彦,负责协调各工段、调度人力,并负责对工程质量进行验收。
技术总工:老木匠鲁昌、张铁匠、刘大锤,带领各自的技术小组,负责解决各自领域技术难题和关键部件制作。
护卫队长兼训练教头:辰葆森,负责治安、巡逻、护卫队训练。
整个村堡建设人力按照施工区域分为十个分区工段,如东堡墙段、西筒子楼段、引水渠段等,分段工头由表现突出、有威望的本村人或流民担任,负责具体工段施工调配;每个工段分为十个小组,每小组十人,设小组长,负责具体任务落实和考勤。
领导班底的完善是第一步,但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李朔利用自己虽然浅薄但很广泛的见识,指导着鲁昌、刘大锤和张铁匠的技术生产小组,改进生产工具。将生产工具达到目前能做到的最高水平,将简单的机械原理发挥到极致。
李朔根据后世人力吊东西的倒链滑轮组,设计出了取名神仙葫芦的滑轮吊车!李朔画出草图,由鲁昌带领木工坊精心制作木滑轮,刘大锤负责打造坚固的金属轴承和铁钩,虽然粗糙,但堪用。单滑轮、双滑轮、甚至简易的三轮组被广泛应用。
夯土堡墙最费人力的环节是打夯。以往需要西人甚至六人合力抬起沉重石夯,现在,在夯土墙上方搭起坚固的木架,安装滑轮组,只需两人在下方拉拽绳索,就能轻松将数百斤的石夯提升到所需高度!效率提升三倍不止!夯土墙的筑造速度肉眼可见地加快。
堡墙和房屋建造到高处,巨大的木梁、成筐的砖石、沉重的夯土模具,通过滑轮组和简易的木质吊臂,可以轻松地从地面提升到数米高的墙头或楼板位置,省去了大量肩扛手抬的苦力。
杠杆撬棍,随处可见。移动巨石、撬起地基、调整大型木构件,杠杆原理的应用让工人们省力不少。
在现有独轮车基础上,李朔指导木工加宽了车轮,减少压强,不易陷泥,加固了车架,增加了挡板。用于运送沙土、碎石、小型建材,效率远高于肩挑背扛。钱管家组织人赶制了上百辆,成为工地上的主力运输工具。
堡墙和筒子楼的建造,被李朔拆分成标准化的“流水线”:
有专门的运输工负责挖土、筛土、运送黏土、砂石、石灰、切碎的秸秆到各个工地搅拌点。设置固定搅拌点,按照李朔严格规定的比例,明确专人负责配比和加水搅拌,确保夯土原料质量统一。 鲁昌设计的可快速拆卸、模块化夯土模具大显神威。模具工负责快速支模、填土。然后,夯土小组利用滑轮提升石夯,按标准夯实。一层完成,模具上移,重复工序。由李彦安排的老成持重的本村人担任质检员,随时抽查夯土质量。王木匠带领木工坊负责预制好标准梁柱、楼梯、门窗框,由另一组工人利用滑轮吊装到位,再由熟练木工进行榫卯连接固定。
人力的汇聚、组织的严密、工具的革命性改进,让小李庄的建设速度进入了狂飙突进的阶段!
春去夏至,蝉鸣阵阵。短短三个月时间,在千余人日夜不息的奋战下,一座雄浑而奇特的村堡,奇迹般地在沙溪河畔拔地而起!
周长八里的堡墙巍然耸立!底宽近一丈(约3米),顶宽八尺有余(2米多),高度超过两丈二(7米多)!墙体采用最坚固的“三合土”(黏土、砂、石灰)配比,层层夯实,其坚硬程度,寻常刀剑劈砍上去只能留下白印!墙面平整光滑,呈淡黄色,在阳光下散发着坚实厚重的气息。
西角各建有一座凸出的、高三层的角楼,视野开阔,互为犄角。堡门位于村堡西面的堡墙中间,用厚实的包铁榆木制成,门楼上设有瞭望孔和简易的防御设施,预留了未来安装床弩等武器的位置。角楼和城门通过2米多宽的堡墙顶部相连接,能够快速互相支援。墙顶因为的宽度不够,只有2米多,没有设置垛口,李朔计划等水泥烧制出来后,用混凝土对堡墙外侧进行加固,到时候再设置垛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