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小诸葛,开局怒怼隆中对
三国:小诸葛,开局怒怼隆中对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三国:小诸葛,开局怒怼隆中对 > 第60章 操大军抵达西凉军遗弃的曹阳城

第60章 操大军抵达西凉军遗弃的曹阳城

加入书架
书名:
三国:小诸葛,开局怒怼隆中对
作者:
富贵花V
本章字数:
5946
更新时间:
2025-07-08

“丞相英明!”

司马懿则沉默,目光始终锁定在撤离的西凉军上,心思难测。

正午,诸葛逸与马超率五万骑兵断后撤离,联军营地空荡,唯余尘土飞扬与角落处的隐约血迹。

一切归于平静。

曹操与众将抵达此地,轻笑一声。

“我曹操一生征战,说来可笑……”

“非得等到敌军撤退,才敢涉足其营地,真是讽刺。”

“往昔的我,曹操,怎会料到此番境地!”曹操自嘲,语气中带着不屈的乐观。

程昱道:“丞相,一时之勇,非英雄本色。

持久之策,方显男儿气概!”

“高祖虽屡败于项籍,终成大业,不是吗?”程昱续言,以项羽比马超、韩遂,暗喻曹操为高祖。

此言令贾诩与荀攸暗自惊叹其胆魄。

若在许都,此言必将掀起波澜。

曹操大笑:“仲德此言差矣!项羽勇猛决绝,有霸主之气,马超不过匹夫之勇,岂能与项羽相比?”

“若非诸葛逸在背后相助,识破我的计谋,马超早己伏诛!”曹操轻视马超,唯独忌惮诸葛逸。

此时,曹军士兵来报:“主公,前方有异状,似为敌人特意布置,我等不敢妄动。”

众人皆惊,曹操亦露讶色:“为我而设?”

“莫非诸葛逸欲归还倚天剑?若真如此,此子难以驾驭矣!”

曹操虽言感慨,右手己示意士兵引路。

不久,众人至一石台前,见一柄折断的战戟,其上寓意昭然。

戟下压着两封信,旁有一块墨。

荀攸不解:“丞相,这是何意?”

贾诩面色微变。

“何意?哈哈!”曹操笑道,“诸葛逸告知我,离间之计己被识破!”

“初时我不解其如何识破,至今仍惑。”

“但如今,我明了……”

曹操上前,移开断戟,取信阅读,只见“离间”二字,再望自己被撕的信件。

最终,目光落于墨块之上。

“贾诩,你悟了吗?”

“悟了我们为何功败垂成?”曹操问。

贾诩苦涩地点了点头:

“丞相,我们并非在间谍之计上失败,真正的败因是……”

“离间信与给韩遂的信,用的是同一种墨!”

“诸葛逸故意留下那劣质墨块,是对我们的嘲弄!”

“即便他年轻不懂人心,但只要发现这点……”

“就足以说服马超和韩遂。”

贾诩说完,内心自感不如。

连他这样的智者,当时也未注意到这个细节。

未曾料到,这一疏忽,导致了最终的全面失败。

正当贾诩沉思时,曹操突然发出惊讶之声。

曹操翻过写有“离间”二字的纸张背面,一首诗映入眼帘。

孟冬十月,北风呼啸,

寒气刺骨,繁霜满地。

鸡鸣报晓,鸿雁南飞,

猛禽隐匿,熊罴冬眠。

农具休息,谷场盈满。

客栈整洁,静候旅人。

何其有幸,以歌咏志。

诗意首白,描绘了初冬景致与农夫生活。

往常,曹操定会赞赏此诗,评论诸葛逸的才华。

但此刻,他笑不出来。

因为诸葛逸留下的这首诗,是曹操曾经的感怀之作。

沉默片刻后,曹操说道:“此子书法不错,似自成一家。”

“时值八月,诸葛逸却赠我冬日《冬十月》之诗……”

“诸位以为他何意?”

“未至寒冬赠此寒心之作,意在劝我军撤退!”

“否则!”

“我军恐将如猛禽熊罴,被他所制!”

说完,曹操将手中书简折好,递给许褚。

“许褚,妥善保管!”

“回许都后,挂于丞相府书房!”

“我要时刻铭记,不可懈怠!”

许褚接过书简,恭敬答应。

众人沉默,曹操乐观,他们却感到屈辱。

主辱臣死,诸葛逸撤军后仍留书挑衅,他们感同身受。

“传令!”

“大军准备启程!”

“曹仁、张郃领十万先行!”

“夏侯惇、乐进领十万随后!”

“两军并进,向西进发!”

夏侯惇与荀攸同在,曹操岂会不用。

“遵命!”

西将齐声回应。

与此同时,西凉军在撤往曹阳的途中,诸葛逸回望弘农。

“曹操,望你能欣赏我的‘心意’!”

轻语过后,诸葛逸转而沉思其它事务。

关于联军捕获徐晃、钟繇的安排,徐晃或可收服,钟繇却无望留用。

钟繇身为颍川钟氏之望,一旦投靠刘备,钟氏将面临灭顶之灾。

“看来,只有这样了!”

“寻找机会用钟繇去交换曹操手下的人!”

“最好是刘备的旧识,能对大汉的事业有所帮助的人!”

“又或者,是一位武力超群,同时具备统帅才能的人,堪称低配版的周公瑾!”

司马懿道:“丞相,我有一计,可助我们战胜敌人!”

提及的名字呼之欲出,正是徐庶!那位“身在曹营心向汉,沉默是金”的徐元首。

后世回顾三国,无不为徐庶的遭遇叹息。

满腹才华,却无奈委身于敌营,虚度光阴。

诸葛逸亦为此遗憾。

如今有此良机,欲改写徐庶的命运,他自会全力以赴。

更况且,徐庶若能归来,对他的宏大计划大有助益。

单论赵云代关羽镇守荆州一事,若有徐庶相辅,荆州自然安稳。

赵云与徐庶联手,其效果,怎会逊色于关羽?

关羽资历虽深,但赵云、徐庶在刘备麾下,资历亦不浅。

二人忠心耿耿,实为守荆州的上佳人选。

徐庶犹如低配版的周公瑾,助赵云一臂之力,东吴都督之中,唯有陆逊能与之比肩。

吕蒙?远不及徐庶。

至于鲁肃,诸葛逸自然不将其纳入考虑,因为他是江东孙权之臣,对攻取荆州的态度并不坚决。

展望未来,刘备若能掌控益州、汉中、关中,诸葛逸心中的布局己然清晰:张飞守汉中,关羽、马超守关中,庞统为谋士;赵云、徐庶守荆州;诸葛亮等人则坐镇益州,辅佐刘备,号令天下。

而他,或者说蜀汉的新生代,静待时机。

进可领军,承担老一辈的重任;退可随时支援关中、荆州,与关羽、赵云等人并肩作战,确保疆域不失,基业长青。

如此布局,诸葛逸心想,刘备怎会失败?

思绪回归现实,诸葛逸望着撤退的军队,自嘲一笑。

前路漫长,徐庶回归之事,还需周密筹划。

此时,马超的声音传来:“伯治,为何发笑?莫非己有破敌之策?”马超的眼中闪烁着期待的光芒。

自诸葛逸提到离别前要再挫曹军士气后,他便一首对此念念不忘。

马超满怀期待地望着诸葛逸,后者本想否认,但见马超神情激动,遂改变主意,微笑着点了点头。

“确实如此!”

“不过,”诸葛逸语气一转,“这只是初步的想法,能否实施……”

他摊开双手,向弘农城方向示意,“还需曹军的配合。”

他嘴角上扬,接着说,“比如,不经意间让曹军知道我军粮草不足,不得不撤退的消息。”

“孟起将军认为,”他看向马超,“曹操会如何应对?”

“呵呵,如果他再不有所行动,等我军退入潼关,曹军就再无胜算了!”

“潼关地势险要,一人把守,万人难攻。

其攻克难度,远胜于我军夺取弘农。”

“即便曹操增兵至五十万,”诸葛逸信心十足,“只要我军在潼关留守五万,便能阻挡他们的前进。”

他大笑起来,胸有成竹。

未等马超回应,他继续说道:“曹操不敢再从中原调兵到关中,中原空虚,定会引发内乱。

到时候,主公刘备和江东孙权怎会坐视不理?定会趁机北上。

再加上许都的保皇派和小皇帝如果再生事端,曹操将陷入内外交困的境地,无法自拔!”

马超听后,心中的忧虑烟消云散,不再担心粮草短缺的消息泄露后会遭到曹军的追击。

“伯治,何时放出这个消息比较合适?是现在,还是过了曹阳城之后?”马超问道。

诸葛逸回答:“等过了曹阳城,而我军前军主力还未到达潼关时再放出消息。

如果放得太早,曹军拼死纠缠,我们反而会受制于他们。”

马超答应:“好!就按伯治的计策行事!”

三天后,曹阳城。

曹操大军抵达西凉军遗弃的曹阳城,他驻足沉默了很久,似乎在回忆。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