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手术台上的重生
"天啊,竟然是姜医生亲自主刀,我的女儿有救了!"小女孩的母亲站在手术室外,透过玻璃窗,眼中闪烁着希望的泪光。
"这手法,这精度,简直是我见过的最好的心脏专家!"一位资深手术护士看着手术台上的场景,声音因激动而颤抖。
"哼,标新立异,这完全违背了心脏移植的基本原则。"心外科首席专家冷冷开口,"这种实验性的手法用在八岁孩子身上,简直就是在拿病人的生命开玩笑。"
"准备开始主动脉吻合。"
刺眼的无影灯下,姜锦绣正专注地进行着这台心脏移植手术的最后阶段。十二个小时的手术已经接近尾声,手术室里弥漫着紧张而凝重的气氛。
突然,一阵异样的眩晕感袭来。
姜锦绣眨了眨眼,努力保持镇定。或许是因为连续手术太久的疲惫?可不对,这种感觉很不一样。她的指尖开始有些发麻,视线也略微模糊。
"3-0血管缝合线。"她沉声道,声音依然稳定。
然而,当她准备打第一针时,右手却不受控制地轻颤了一下。这个细微的动作没有逃过她的眼睛,一丝不安在心头蔓延。
十年的外科生涯,她的手一直稳如磐石,这是她最引以为傲的资本。可现在...
"姜医生,您还好吗?"助手察觉到她的异常。
"我没事。"她咬紧牙关,强迫自已集中注意力。
眼前的是一个八岁女孩的心脏移植手术,从发现供体到现在,女孩的父母已经等了整整十八个小时。她不能,也绝不允许自已在这个时候出任何差错。
可身体的状况却每况愈下。手臂越发沉重,像是被无形的铅块拖住。额头上的冷汗不断滑落,视线也越来越模糊。
"最后一针。"姜锦绣深吸一口气,右手微微颤抖,但还是精准地完成了最后的缝合。
"心跳恢复正常!血压稳定!"护士惊喜的声音在手术室内回荡。
站在观摩台上的心外科专家瞪大了眼睛,难以置信地看着监护仪上稳定的数据。他引以为傲的理论在这一刻被彻底推翻。
"手术...成功了。"护士的声音里带着哭腔,"姜医生,您创造了奇迹!"
然而就在这一刻,姜锦绣突然感到一阵剧烈的眩晕。她知道,那个人终于对她下手了。但至少,她完成了自已最后的使命。
"能救活你,值得了。"她看着监护仪上平稳的心电图,嘴角勾起一抹欣慰的笑容,随即缓缓倒下。
"姜医生!"
"快叫抢救团队!"
在意识消散前的最后一刻,她听到了手术室外传来的欢呼声,那是小女孩父母喜极而泣的声音,还有一团…亮光?
"锦绣,锦绣!"
恍惚间,一个温柔的女声唤醒了她。姜锦绣猛地睁开眼,发现自已躺在一张雕花木床上,身上盖着绣着牡丹的锦缎被褥。床幔上垂着的流苏随风轻摆,带来一阵淡淡的檀香。
这是哪里?
"可算醒了,可吓死娘了!"床边,一位雍容华贵的妇人正含泪看着她,眼中满是心疼。
姜锦绣愣住了。这张脸,这双眼睛,分明是她儿时画像里早逝的母亲!她忍不住伸手,想要触碰那张朝思暮想的面容。
"锦绣怎么了?可是还不舒服?"妇人握住她的手,温暖从掌心传来。
等等,这里是...古代?
她下意识地抬起手,纤细白皙的手指不再颤抖,但也不再是那双千锤百炼的手术之手。指尖的薄茧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大家闺秀般的。
"小姐,您可醒了!"丫鬟小翠端着药碗蹑手蹑脚地走进来,见她醒了,眼睛一亮,"太医说您前几日染了风寒,今日该是最后一副药了。"
姜锦绣恍然大悟 - 她重生了,重生到了一个与她同名同姓的大家闺秀身上。
她接过药碗,熟练地闻了闻。是普通的祛寒汤药,但药味过重,显然是大夫为求速效,加重了剂量。难怪这具身体会虚弱至此。
"夫人!不好了!二房的姑母晕倒了!"一个丫鬟慌慌张张跑进来,声音里带着哭腔。
姜母脸色一变,"快请大夫!"
"城里几位名医都出诊去了。"管家急得满头大汗,"小的已经派人分头去请了,可最快也得一个时辰..."
"一个时辰?"二房的管事妇人急得直跺脚,"老夫人年纪大了,这一口气要是上不来..."
"要不...要不先请隔壁李婆子来看看?她懂些医理..."有人小声提议。
"胡闹!"姜母厉声打断,"李婆子不过会些止咳退烧的小法子,这种大病岂能让她瞎治?"
院子里乱成一团。有人在掐人中,有人在拍背,还有人提议灌些姜汤。七嘴八舌的议论声中,姜锦绣却看到姑母的脸色越发青紫。
"娘,让我去看看。"她掀开被子就要起身。
"使不得!"姜母急忙按住她,"你还病着..."
"女儿已经好了。"姜锦绣坚定地说。
"这..."姜母犹豫了。
"小姐,您这是要...给老夫人看病?"管事妇人吃惊地问,眼中满是不信任,"这可使不得啊!老夫人这病..."
"就是啊,小姐虽然聪慧,可医术岂是儿戏?"另一个婆子也道,"万一..."
"万一治坏了,那可是人命关天的大事!"
众人你一言我一语,言下之意都是不信任姜锦绣。
姜锦绣却不为所动。她直视着姜母的眼睛,一字一句道:"娘,女儿知道轻重。若没有把握,决不会贸然出手。可若是再拖下去..."她看了眼姑母的方向,"恐怕真要出事了。"
姜母与她对视片刻,终于点头:"好,娘信你。"
来到二房院子,只见姑母面色发青,倒在地上。丫鬟婆子们手忙脚乱,却无人敢贸然施救。
姜锦绣蹲下身,刚要把脉,就被二房的管事婆子拦住:"小姐,这...这不合适吧?您年纪轻轻,怕是连脉都把不准..."
"就是啊,"另一个婆子也道,"万一把老夫人治坏了,我们可担待不起。"
"你们!"姜母正要发怒。
"让她试试。"一个浑厚的声音传来。姜父大步走进院子,目光如炬,"我信锦绣。"
得了父亲支持,姜锦绣深吸一口气,开始诊脉。突然,她眼前一亮——眼前的人体经络清晰可见,气血运行一目了然,就像一幅立体的人体解剖图。
"中风先兆,气血逆行。"她迅速下了诊断。
"快,准备银针、艾草!"
"这..."管事婆子还要阻拦。
"耽误一刻,姑母就多一分危险。"姜锦绣目光如电,"若真出了事,你们担待得起吗?"
这话正戳中众人痛处。若是老夫人有个三长两短,谁也担不起这个责任。
"我若治不好,一切后果我来承担。"姜锦绣沉声道,"但若你们现在阻拦,耽误了最佳救治时机,那才是真的害了姑母。"
没人再说话了。很快,银针和艾草备齐。
姜锦绣手起针落,动作行云流水。众人屏息凝神,大气都不敢出。这一刻,稍有差池,就可能要了老夫人的命。
渐渐地,姑母紫青的脸色转红,呼吸也平稳下来。
两个时辰后。。。
"咳咳..."姑母悠悠转醒。
"老夫人!"众人惊喜交加。
姜锦绣正要收针,忽听院外传来急促的脚步声。
"老夫人!老夫人可还好?"一个头发花白的老者快步走进来,正是城中最负盛名的杜老大夫。管家方才派人请的几位大夫,他是第一个赶到的。
"杜大夫,您来得正好!"二房的管事婆子连忙迎上去,"老夫人刚醒..."
杜老大夫闻言一愣:"醒了?"他快步上前,仔细查看姑母的脸色,又细细把起脉来。
渐渐地,他的表情从疑惑转为震惊。
"这...这不可能!"杜老大夫抬头,目光在众人脸上扫过,"谁替老夫人施的针?"
"是...是小姐。"管事婆子怯生生地指向姜锦绣。
"小娘子?"杜老大夫上下打量着姜锦绣,难以置信,"可是姜家大小姐?"
姜锦绣恭敬行礼:"正是。"
"老夫行医四十载,这样的症候也只遇过三次。"杜老大夫捋着胡须,神情严肃,"前两位病人,一位请了京城最好的太医,仍是没能救回。另一位,更是当场就..."
他的话没说完,众人已经倒吸一口凉气。谁也没想到,姑母这病竟是如此凶险。
"小娘子,你这针法..."杜老大夫仔细查看着姑母身上的穴位,"老夫从未见过。这'迎风'、'曲池'二穴的配合用法,尤其精妙。"
"不敢当。"姜锦绣谦逊道,"只是些粗浅手段。"
"粗浅?"杜老大夫摇头苦笑,"老夫行医数十载,今日才知天外有天。小娘子这般年纪,就有如此医术,实在..."
"杜大夫过奖了。"姜锦绣微微一笑,"姑母的病情虽然暂时稳住,但还需开些调理的药方。"
"那是自然。"杜老大夫连连点头,却又迟疑道:"只是这方子..."
"请杜大夫过目。"姜锦绣提笔写下一张药方。
杜老大夫接过一看,眼中的震惊之色更甚:"妙啊!用'天麻'引'钩藤',以'石决明'助'珍珠母',既能安神定惊,又能活血化瘀。这方子...这方子简直是..."
"不过是些常见药材的组合罢了。"姜锦绣轻声道。
"常见?"杜老大夫失笑,"这每味药材的用量拿捏,都精准到分毫,稍有差池就会影响药效。小娘子这般年纪,究竟是如何..."
姜父在一旁听得连连点头,眼中满是欣慰。姜母则早已喜极而泣。
"锦绣..."姑母拉住姜锦绣的手,声音哽咽,"多亏有你啊。"
"姑母言重了。"姜锦绣扶着姑母慢慢坐起,"您先好好歇着,待会喝了药,还要给您施一次针。"
"这..."杜老大夫还要说什么。
这时,外面又传来脚步声。原来是其他几位被请来的大夫也陆续赶到。当他们听说姑母不仅已经脱险,还是被一个年轻女子救治的,一个个都惊得说不出话来。
更让他们震惊的是,当杜老大夫将姜锦绣的针法和药方说与他们听时,这些行医多年的老大夫竟无一人见过这般精妙的手段。
"姜家出了个小神医啊..."不知是谁感叹了一句。
这话传开,很快就传遍了整个府邸。谁能想到,姜家这位养在深闺的大小姐,竟是个医术高明的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