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明:且将长刀祭山河
复明:且将长刀祭山河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复明:且将长刀祭山河 > 第4章 李自成进京

第4章 李自成进京

加入书架
书名:
复明:且将长刀祭山河
作者:
琅琊牧
本章字数:
4986
更新时间:
2025-04-15

崇祯十七年三月十九日午时。李自成骑着高头大马,在文武群臣的簇拥下,浩浩荡荡进了北京城。

望着乾清宫的皇帝宝座,李自成唏嘘不己。十几年的造反生涯终成正果。

北京城破,有人欢喜有人忧。

作为胜利者的李自成,自然欢喜。但现在有一摊子事急需处理。

一是安民,并寻找崇祯父子下落。崇祯活要见人死要见尸。至于太子朱慈烺,他倒没太放在心上。毕竟他爹都看不上他,一个十几岁的娃娃能成什么事。

二是准备登基,总感觉上一次在西安的登基有点假,好像过家家。这才是京城,天下中枢,天子之地。这个需要时间,不可草率。

三是搞钱。“不纳粮,不交税。”没来钱的路怎么行?毕竟几十万人等着张口吃饭。老办法,吃大户、拷饷。具体交给刘宗敏去办。

接下来是如何安置崇祯一朝留下的数千官员。北京城破,还是有一些有节大臣追随崇祯而去。算是大明朝近三百年养士的最后一块遮羞布。如宣城伯时春,惠宇伯张庆臻,新乐侯刘文炳,彰城侯杨崇猷,新城侯王国兴,以及崇祯妹卡驸马巩永固。大学士范景文,尚书倪元路,左都御史李邦华,副都御史施邦曜,刑部侍郎孟兆祥,兵部侍郎王家彦,大理寺卿凌义渠,太常寺少卿吴麟征等数十人。

这些勋贵大臣,大多是满门赴死,或上吊投井,或举火自焚,十分惨烈。而受崇祯托孤的成国公朱纯臣逃跑未及,被俘后搜出崇祯密旨,李自成下令当场斩杀。

除了上述,更多的是遗留下来的数千官员。经过与诸大臣商议后,李自成于三月二十一日下令,所有文武官员报名投职,量才擢用,丞相牛金星具体负责考量。这关系到能否为新朝选出一些"栋梁"之才。

忧者,正是这些满揣金银,蜷缩在家里瑟瑟发抖的官员们.毕竟李自成在山陕考掠缙绅的威名,如雷贯耳。

三月二十一日,接到通知的众官员,纷纷涌向长安门,投送简历准备入职新朝。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喜悦,为新朝尽力人人有责。

承天殿。

当李自成和牛金星步入大殿的时,立刻被眼前的景象所震撼:黑压压的人头一眼望不到边。

"人才济济"啊!

李自成坐在皇帝宝座上,首先命人把负责北京城防的两位最高指官之一襄城伯李国桢押了上来。(另一位王承恩己随崇祯自尽。)

李国桢是朱棣靖难功臣李濬的后人,世袭襄城伯。今年只有二十七岁。

北京外城刚破,李国桢便被俘了,此刻他被五花大绑押了上来。

来到李自成面前,并不下跪,反而背对而立。

李自成见状大怒,厉声喝道:"见了朕为何不跪?"说罢便欲起身,似乎是要转过身去,看看李国桢长啥模样。

不料李国桢“哼"了一声,冷冷答道:"我乃明朝大臣,何来跪逆贼的道理,你他娘算什么东西。”“呸”,竟又吐了口痰。

听到李国桢这般回答,李自成刚抬起的屁股又坐回龙椅。刚才本想起身去给李国桢松绑,学学张飞义释严颜的典故。心想这小子一感动就投降了呢。比较有成就感。没想到李国桢竟当着满朝文武的面,破口大骂。不由得恼羞成怒,眼珠转了一圈,狠狠问道:

"你不怕把你凌迟处死?"

"随你的便."声音依然不卑不吭。

"全家凌迟."李自成似乎不解恨,加大力度。

可李国桢的回答仍是随你的便。李自成大感蒙圈。眼球又转了几圈,随及开口道:"那就全城百姓凌迟处死。"

显然急眼了。

听到这句话,李国桢身子一抖,面容紧蹙,没想到李自成这厮竟拿全城百姓性命要挟他。顿时嚎啕大哭。过了一会"扑通"一声跪了下去。可依然背向而跪,边跪边喊:"我为全城百姓而跪,而非为你所跪!”

李自成无语了,只好摆摆手命人将李国桢押了出去。

受了羞辱的李自成,觉着很没面子。眼睛在人群中瞟来打去,一眼落在了大学士魏藻德身上.开口问道:

"你为何而降?"

魏藻德十分紧张,赶紧上前施礼。憋了半天,终于憋出一句话来:“陛下英明,新朝乃人心所归,崇祯昏庸。”

李自成顿觉讽刺,开口讥笑道:"魏阁老是朱由检钦点的状元,不过三年便入内阁,你是说朱由俭有眼无珠,昏庸的让你做了首辅?”

说罢,甚觉无聊,竟自一人拂袖而去。

兵科给事时敏今日起得有些晚。赶到承天门时,大门己经关闭。时敏急得首跺脚,双手捶门,边捶边大喊道:"快快开门,快快开门,我乃兵科给事时敏,特来新朝效力。"

捶了好半天,门才从里面缓缓打开。时敏急不可待蹿入大殿。

大殿内人头攒动,人群里三层外三层。与那日乾清宫早朝可谓天壤之别。如要看到这般景象,崇祯皇帝地上有知<尚未下葬>不知做何感想。

人太多,前面发生什么事,后面的人根本不知道。时敏只好左钻右蹿,三钻两蹿终于占据了前面的位置。刚刚站定,喘了两口粗气,却被背后伸出一手,扒拉一边去了。

时敏扭头看时,见是少参事项煜,不由大怒:"你推我做甚!"

项煜白了一眼时敏:"这是我的地方."说罢用手指了指后面,意思是你排队去吧.

时敏见状则振振有词起来:"老项啊,我官可比你大呀,自然是应该排在你前面的。"

项煜也立马鄙夷:"那不行,总有先来后到吧!"

两人不服,相互推搡起,殿内变得嘈乱起来。

李自成走后,"主考官"牛金星和王德化面面相觑,一时不知该从何处下手。

三天前王德化还是大明司礼监掌印太监。最早打开宫门投降后,如今摇身一变成了大顺的掌印太监。再过月余又成了大清的掌印太监,可谓三朝元老!

与牛金星一番低声商议后,径首走到前排原兵部尚书张缙彦前,开口挖苦道:"张先生也准备为新朝尽力啊,那大明朝的事可都坏在你和魏阁老身上。”

张缙彦闻言满脸赤红,顿觉汗流浃背,刚待开口狡辩,却听王德化那尖细的声音响起。

“掌嘴,"一股娘娘腔。

几个小太监跑过来、噼里啪啦一阵耳光。

真不知原来怎么得罪的王德化,张缙彦想不明白。

而另一边,牛金星在人群中三瞅两瞅,却见一个白胡子老头颤颤巍巍站在那里,似是连站也站不稳了。颇感好奇,便走了过去。

"先生是何人?"见丞相发问老头赶紧施礼答道:"老臣考功司郎中刘廷谏。”牛金星摇摇头劝道:"都这把年纪了,胡子都白了,还是回家吧。”

刘廷谏一听急眼了,赶忙说道:"太师若要用我,这胡子马上会变黑的,刘某其实未老矣。”

厚颜无耻至极.牛金星无奈摇头。

一场闹剧。简单录用了几十个品级不高的小官后,便草草收场。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