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考古博士,穿越古代杀疯了
我考古博士,穿越古代杀疯了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我考古博士,穿越古代杀疯了 > 第83章 选择书院费思量

第83章 选择书院费思量

加入书架
书名:
我考古博士,穿越古代杀疯了
作者:
姜兴霸
本章字数:
4364
更新时间:
2025-06-02

沈青云那番谦逊而又带着几分出人意料的话语,让在座的所有人都微微一怔。

尤其是徐县令,他原本以为,自己开出的这些优厚条件,足以让任何一个寒门学子都感恩戴德,欣喜若狂了。却没想到,这个年仅八岁的少年,竟然会婉拒那“名誉教习”的虚衔,反而还想再讨要一个“小小的恩典”?

他葫芦里,到底卖的什么药?

徐县令心中虽然有些好奇和不解,但脸上却依旧带着和煦的笑容,温和地说道:“呵呵,沈案首不必过谦。你年少有为,才华横溢,这‘名誉教习’之名,你当之无愧。至于那‘小小的恩典’嘛……但说无妨。只要是于国有益,于民有利,于你学业有助之事,本官……无有不允。”

他这话,说得既是大度,也留有余地。

沈青云闻言,心中一喜。他知道,自己的目的,己经达到了一半。

他再次躬身行了一礼,然后才抬起头,目光清澈而坚定地看着徐县令,朗声说道:“多谢县尊大人厚爱!学生斗胆,想恳请大人,能否……能否在青阳县学之内,增设一个‘助学田’或‘助学金’的名目?”

“助学田?助学金?”徐县令闻言,眉头微微一挑,眼中闪过一丝讶异之色。他显然没想到,沈青云会提出这样一个与众不同的请求。

“是的,大人。”沈青云点了点头,继续说道,“学生出身寒门,深知求学之路的艰难与不易。许多家境贫寒,却天资聪颖,勤奋好学的学子,往往因为无力承担束脩学杂之费,或者因为生计所迫,而不得不中途辍学,抱憾终身,实乃我青阳县,乃至我大夏王朝文教事业的一大损失啊!”

他顿了顿,语气变得更加恳切和真挚:“学生侥幸能得大人和各位恩师前辈的垂青与厚爱,考取了这秀才功名,也获得了一些微薄的赏赐。学生斗胆,愿将此次所得赏银之中的五十两,以及日后每月可得的束脩津贴,尽数捐出,作为这‘助学金’的启动之资。再恳请大人,能否从县衙的公账之中,或者从那些愿意为家乡文教事业贡献力量的乡绅富户手中,也募集一部分资金,或者划拨一部分官田作为‘助学田’,将其每年的产出或收益,专门用于资助那些家境贫寒,却品学兼优的青阳学子,让他们也能有机会安心向学,将来学有所成,报效国家,造福桑梓。如此一来,不仅能为我青阳县培养更多的人才,也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寒门学子求学之困境,激发他们的向学之心,于国于民,皆是善莫大焉之举啊!”

沈青云这番话说得是情真意切,掷地有声,充满了对寒门学子的深切同情和对家乡文教事业的责任担当。

在座的众人听了,无不为之动容!

尤其是那些同样出身寒门,或者曾经亲身经历过求学之艰难的先生和官员们,更是感同身受,对沈青云这份超越年龄的仁心和远见,佩服得五体投地!

徐县令看着眼前这个虽然年幼,却目光坚定,胸怀博大的少年,心中也是一阵波澜起伏,难以平静。他知道,自己这次,是真的……遇到了一位百年难得一遇的麒麟才子了!

他沉默了良久,才深吸一口气,站起身,对着沈青云,郑重地拱了拱手,朗声说道:“沈青云!你小小年纪,便能有如此心怀天下,体恤民情,为国育才之仁心和远见,实乃我青阳县之大幸,亦是我大夏王朝之大幸啊!本官……本官代我青阳县所有寒门学子,向你表示最崇高的敬意和最诚挚的感谢!”

他顿了顿,语气变得更加坚定和有力:“你所提‘助学田’和‘助学金’之议,本官……准了!不仅准了,本官还要亲自带头,从自己的俸禄之中,捐出百两纹银,作为表率!并号召全县乡绅富户,共同参与,为我青阳县的文教事业,添砖加瓦,贡献力量!”

“好!”在座的众人闻言,都纷纷起身,抚掌称赞,对徐县令和沈青云的义举,表示了由衷的敬佩和支持。

一场原本只是为沈青云庆功的酒宴,因为他这个出人意料的提议,而演变成了一场为整个青阳县寒门学子谋福祉,兴文教的盛会。

沈青云的名字,也因此而更加深入人心,赢得了所有人的尊敬和爱戴。

酒宴过后,沈青云并没有在青阳县城多做停留。他知道,自己接下来的首要任务,还是专心致志地备考三年之后的乡试。

而要想在乡试之中,再次取得佳绩,他就必须尽快为自己选择一个更合适的学习环境和一位更优秀的指导老师。

南淮府学,虽然也是江南地区颇有名望的官学,但其过于刻板的教学方式和相对保守的学术氛围,似乎并不完全适合他这种有着“后世灵魂”的穿越者。

他更向往的,是那些在江南地区享有盛誉,名师辈出,学风自由,注重培养学子独立思考能力和实践精神的著名书院。

比如,以治学严谨,藏书丰富著称的“白鹭洲书院”;又比如,以培养经世致用之才为宗旨,鼓励学子关注民生疾苦,积极参与社会实践的“岳麓书院南淮分院”;还有那更注重培养学子交际能力和应变手腕的“应天书院”。

这几所书院,各有特色,各有专长,也各有其不足之处。究竟该如何选择,才能更有利于自己未来的发展,沈青云一时间也有些拿不定主意。

他将自己的这个困惑,分别向周济安先生和钱汝成为钱老太爷请教。

两位恩师也针对他的具体情况和志向,给出了各自中肯的分析和建议。

“青云啊,”沈青云回到家中,将两位恩师的分析和自己的思考,都一一详细地告诉了父亲沈万才,然后看着父亲那张略带期盼的脸庞,郑重地说道,“孩儿以为,这几所书院之中,岳麓书院南淮分院,其‘经世致用,知行合一’的办学宗旨,以及相对自由开放的学术氛围,似乎……更符合孩儿内心深处的渴望和对未来的规划。只是,要想拜入其山长顾炎顾孟章先生的门下,恐怕……还需要一番周折和努力啊。不知……爹爹以为如何?”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