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阳光偷偷穿过窗帘缝隙,溜进书房。我坐在桌前,正翻看着一封寄来的比赛通知。小雨在我怀里睡得香,呼吸轻得像猫步。窗外胡同里,自行车铃零零星星响着,早起买菜的大妈们在低声唠嗑。
林浩轻轻推开门,端着一杯热牛奶进来。他瞧见我还没睡,眉心皱了下,问:“咋还不歇着?”
我赶紧把手指放唇边,嘘了一声,示意他小点声。接着小心翼翼把小雨放到床上,给她盖好被子,这才轻手轻脚走到门口。
“孩子们比赛通知来了。”我把信递给他,“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决赛入围名单出来咯。”
他接过信,眼睛一下亮了,“他们真进决赛啦?”
我点头,“是啊,没想到他们那‘节能电饭煲模型’能一路闯到现在。”
林浩嘴角往上一扬,“你不是老说,教育是最好的投资嘛?”
我笑了笑,靠他肩膀上,“话是这么说,可我还是有点慌。”
他轻轻拍我背,“别担心,他们肯定行。”
第二天一早,我们把几个孩子叫到一块开会。小雨、小芳,还有借住在邻居家的阿明都坐一块儿,脸上又兴奋又有点紧张。
“你们知道这次比赛有多重要吧?”我认真看着他们说。
小雨点点头,“棠棠姐姐说过,这是全国比赛,好多厉害小朋友参加。”
阿明也一本正经,“我们会加油的!”
我笑着摸摸他们头,“我知道你们会努力。但光有劲儿不够,咱得做足准备。”
林浩在旁边搭话,“从今天起,每天放学后加练一小时,我带你们模拟比赛现场,练临场反应。”
小芳怯生生问:“要是比赛时我紧张咋办?”
我蹲下,看着她眼睛,“紧张正常,关键是咋应对。你就深呼吸,告诉自己——我准备好了。”
她点点头,小脸绷得紧紧的。
接下来几周,家里跟临时训练营似的。我和林浩轮着指导孩子们摆弄实验器材、讲原理、练演讲。营养食材没少用,每天早上我都熬一锅增强脑力的粥,让孩子们吃饱了再上学。
堂姐也来帮忙辅导,她一边备考会计师证,一边给孩子们整理学习资料。有时候忙到很晚,她会泡壶热茶,轻声说:“别太累,身体要紧。”
母亲也不催我们早睡了,每次都默默留灯,把饭菜热好。
比赛那天,我给每个孩子穿上统一的白色T恤,背后印着我们创业品牌的logo。孩子们站在候场区,像一群要出征的小战士。
小雨拉着我衣角,声音发抖,“棠棠姐姐,我心跳好快。”
我蹲下,帮她理理衣领,“就当平常展示,把知道的讲出来就行。”
她点点头,眼睛亮晶晶的。
林浩在另一边跟阿明说:“记住,别急,慢慢来。”
轮到他们上台,三个孩子并排走上去,脚步有点僵。站定后,小雨先开口,声音清脆有力。阿明跟着熟练操作模型。小芳最后负责问答,面对评委提问,居然对答如流。
我和林浩在后台,大气都不敢出,盯着他们。
那一刻,我突然觉得,这些孩子不再是当初躲在角落的小不点了。
比赛结束,主办方说成绩一周后公布。这一周,家里气氛又紧张又期待。
每天晚饭后,孩子们围着电话等消息。母亲学会上网查信息,时不时刷新网页。
那天傍晚,我接了个陌生电话。
“您好,请问是唐小姐吗?这里是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组委会。”
我的心跳漏了一拍,“是的,请问……”
“恭喜您指导的孩子获本次大赛二等奖,还拿到赴京参加颁奖典礼的邀请函。”
我愣了几秒,不敢相信自己耳朵,“谢谢……谢谢你们!”
挂了电话,我冲进客厅大喊:“孩子们!好消息!”
三个孩子立马围过来,眼睛放光。
“你们获奖了!”我一把抱住小雨,“二等奖!还能去北京领奖!”
小雨激动得跳起来,“哇!我们做到了!”
阿明和小芳抱一起,笑得嘴都合不拢。
林浩走进来,看到这场景,嘴角微微上扬,“看来这段时间努力没白费。”
堂姐也笑着说:“这下咱家要出名咯。”
母亲高兴得首念叨:“我家孩子真争气。”
几天后,我们安排好行程,订了去北京的车票。出发前一晚,我一个人在书房,看着电脑上的新闻稿,心里五味杂陈。
这场比赛,不只是孩子们成长,也是整个家庭的一次改变。
我们不再被动生活,而是主动创造未来。
火车缓缓驶出站台,孩子们趴在窗边,兴奋地数着沿途风景。林浩坐在我身边,轻声说:“你做得挺好。”
我没说话,只握住他的手。
我知道,这只是开始。
颁奖典礼结束,我们在北京多留了一天。孩子们头一回见真正的科技馆,兴奋得跑来跑去,问题问个不停。
回程火车上,小雨靠我肩上,轻声说:“棠棠姐姐,我以后想当发明家。”
我低头看着她,“那你得好好学习哦。”
她点点头,“嗯,我会的。”
林浩在旁边插嘴,“要不要我教你设计电路图?”
小雨眼睛一亮,“真的可以吗?”
他笑着点头,“当然。”
火车穿过夜色,车厢灯光柔和。我望着窗外飞驰的景色,心里冒出新计划。
或许,我们能给更多孩子这样的机会。
或许,我们的事业,不止于产品。
或许,教育与创新,才是真正的未来。
火车驶进下一个隧道,黑暗一下吞没了车厢。
我收回视线,轻轻拍拍小雨的手,“睡吧,明天回家能吃你最爱吃的红烧肉。”
她嘟囔了句啥,慢慢闭上眼。
而我,依旧醒着。